景德镇陶瓷艺术讲堂亮相上海国拍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7月20日消息(记者杨静)景德镇陶瓷艺术品鉴会昨天(19日)在上海举办,近百件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盛志江、李少伶,优秀青年瓷画师余卿晨制作的瓷板画等艺术精品跟沪上广大的艺术爱好者见面。这些远看是国画,近看是陶瓷的珍品不仅要求创作者要掌握各种颜料的性能、温度,还要有西洋画、国画、书法、印鉴的功底,每一件都是心血的结晶。

上海国拍盛志江作品展览现场(央广网发主办方提供)

三位艺术家还向出席活动的各界来宾演示了创作过程,展示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景德镇画院秘书长余彪,景德镇厚森青花瓷博物馆馆长洪丹等专家还现场开设公益讲座,讲解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工艺和发展。

观众在欣赏瓷板画(央广网发主办方提供)

据盛志江介绍,他所制作的古雅彩,是一种新型的陶瓷彩绘艺术。古雅彩作品具有六重:重构图、重写意、重意境、重线条、重写实、重神韵、重色彩,还配有诗、书、画、印,形成六重四有为一体的陶瓷艺术珍品。陶瓷是火的艺术,各种颜色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温度太低,色彩发朦没有光泽;温度过高,颜色变黑、变淡便成为废品,窑火对釉料烧制要恰到好处。

盛志江更是对这门工艺尤为执着,他所创作的底色边上都会上两层套色,每一层套色要烧一次,而每烧一次,颜色都会有所变化,随着火候更是会有缩减,想要得到最终的颜色,难度可想而知。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惜抱堂会长盛志江在瓷盘上现场作画(央广网发主办方提供)

每一门工艺都从来不曾有过捷径,要学好古雅彩,首先要掌握传统绘画,更加需要掌握釉料等陶瓷特有的属性,盛志江记得自己刚到景德镇学习陶瓷技艺时,就先从基本功练起,别人三个月练线条,他就花一倍多时间练习,别人在休息的时候,他就找各种古画进行临摹,直到摸透才停笔。

做陶艺更像是冒险家的游戏,因为泥遇火后会出现的颜色会蕴含着更多的未知,一如目前景德镇只有盛志江擅长的立体的画羊手法,他将釉下五彩包括高温颜色综合起来,将羊毛做成了立体化的效果,而陶瓷做薄以后烧制时有收缩性,若是羊毛堆得比较高,烧得时候有拉力,破损率相当高,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不断试验中成就了盛志江的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是苦亦是乐。

问及印象最深的作品,盛志江指了指墙壁上的一幅巨型青花,那是他在年时用了三个月时间画的一幅五尺六的老虎,因为面积较大,老虎的毛发要做到逼真效果,盛志江就反复画了五层,然而费心画完后每一次烧出来的效果都不满意,就碎掉重来,重来一次就需要反复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家人朋友劝他放弃,盛志江硬是坏了又重头再来,不曾放弃。

陶瓷不光对艺人的手艺高低要求严苛,对窑的温度要求也很高。虽然现在大多数是气窑烧制瓷器,但还是会有温差,温差大概在20度左右,别小看这20度,它依旧会左右一件作品的发色效果。这幅作品是盛志江投入心血最长的一幅,虽然它已经是一幅残品,盛志江却一直把它留在身边,这几年换了几个工作室都会带着这幅画在身边激励自己,其间也不断有朋友想让盛志江把这幅作品让给他,但盛志江都舍不得。

如今盛志江依旧保持了每完成一幅作品,都会亲自去告诉上釉的师傅,这件作品什么位置需要上多厚的釉,入窑时应该放在窑里的什么位置,这些都需要反复不停的做实验,为的就是将心中勾勒的效果展现到极致。陶艺之路没有捷径,像勇者攀峰,像智者过河;艺术之美是繁花是星空,是盛志江与众多匠人老师们一手描绘出的美景与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6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