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藩王遗址出土的瓷器分期研究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722/4661155.html

从年朱元璋称帝正式宣布明朝的建立,至年3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政权存在共二百七十六年。明王室子嗣众多,二百七十多年间,共分封亲王六十二人,受封并建立自己藩国有五十位,封地遍及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湖北、云南、广东、甘肃、陕西等省份。

藩王墓葬一般都在自己的封土领地范围内。据徐光启所做的统计至明晚期宗室人数已达三十多万,以此推算明藩王及其宗室墓葬数目应该与历代宗室人口相加之和大体相当。但是大多墓葬、府址由于年代久远藩王及其宗室墓葬大都被盗掘破坏,更有一些早被夷为平地,为研究遗址出土瓷器带来了困难。

但是近些年来还是不断有明代藩王及其宗室墓葬的考古发掘资料出现,明代诸侯王陵墓的纪年资料比较多,为墓葬的分期提供了条件。根据现有资料,将明代藩王及其宗亲墓葬等相关遗址出土的瓷器按照历史学和器物的演变规律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我们依据各地文化和墓葬的差异,以及出土瓷器量的多寡及特征比较研究,可将明代亲王用瓷分为江西、广西、其它区域三个部分。

明代早期为洪武元年至洪熙元年,这段时期的皇帝大都比较勤政。中期为宣德元年到嘉靖四十五年结束。明朝晚期为隆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

明代早期亲王及其宗室遗址出土的瓷器

明代早期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四朝三代,(洪武和永乐间存在建文帝一朝,因为在位时间短暂、社会动荡,现在出土的官窑瓷器几乎不见报端,期间王府出土瓷器更是难以准确的判断其为具体的哪个皇帝在位期间所产,故出土王府用瓷将其列为永乐一朝)为明朝前期,出土和传世的官窑瓷器、王府用瓷在数量方面虽然比不上中期,但是在质量方面也相当精美。

研究洪武时期的王府出土瓷器情况,明太祖朱元璋为开国之君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因此洪武期间的王府用瓷也有着特殊性。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对一些曾经为明朝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的异姓王作出大量的赏赐,在此也将这些瓷器列为王府用瓷,南京等地的功臣贵族墓葬出土瓷器可作例证。因此研究明早期的王府墓葬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异性王侯墓葬出土瓷器,其二分为亲王墓葬出土瓷器,为了便于概述,将南京及其周边区域出土的整个明代功臣墓葬放到一起研究。

明鲁荒王墓出土的这一组青白瓷器,刻画花纹流畅、线条均匀、造型端庄大方,或受水所浸泡,有些釉面脱落,并且原有釉面缺少晶莹透亮的感觉,可能是烧制过程中温度不够或地下水长期浸泡所致。由此推测这一组影青瓷器的用途不是鲁荒王的生前所用之物,而是朱檀死后专门在景德镇定烧的明器。

出土的梅瓶、龙纹盖罐、盘瓷器无论胎体还是造型都与元代瓷器十分相似,这是过渡期的特征,但是在纹饰上与元代的陶瓷器相比较却有着发展和创新。同样有釉里红碗缠枝花卉碗出土,虽然釉色稍有灰暗但无疑是那个时期的精品。懿文太子朱标,先于太祖去世。现有关于其墓葬出土物的考古发掘记录。除此之外没有洪武时期的藩王墓葬瓷器出土。

明成祖即位后采取恩威并重策略将诸多藩王迁入丰厚物产的内地以此消减藩王实权,使得众多亲王及其子嗣逐渐成为社会的敷衍品。明太祖时期的封功臣为异姓王侯的情况在永乐一朝发生改变,除云南等地区享受亚封待遇外,其他异姓王不再享封王列侯。

朱棣在位期间出土的明代藩王、亲王及其子嗣的墓葬主要列举以下几位:永乐八年朱悦镰墓:朱桢于明洪武三年被册封为楚王,卒于永乐二十二年,为第一代楚系藩王。朱悦镰墓被盗陪葬陶瓷器物不详,楚昭王朱桢墓葬考古发掘记载其墓出土陶瓷器2件,分别为青釉碗1件和白釉瓷罐1件。白瓷碗为洪武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白瓷一个(据推测可能是朱祯生前使用)。

明代中期亲王及其宗亲遗址出土的瓷器

中期从宣德元年开始到嘉靖四十五年结束,该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年宣德病逝,英宗即皇帝位,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被俘成为明代的转折点,按照历史进程划分明代进入了中期,明代中期一直持续到嘉靖四十五年。这段时间较长,在全国各地众多的藩王及其宗室墓葬发掘并有大量的陶瓷器出土,一些藩王府遗址也被考古发掘。

明代中期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已成为制瓷手工业的中心的景德镇不仅在青花瓷器、颜色釉瓷器、釉上彩绘瓷器上大放光芒,在仿烧前代陶瓷器技术上也作出了一些贡献,与此同时龙泉窑、吉州窑等传统窑业中心仍有生产。现在已经考古发掘的明代中期的亲王及其宗亲墓葬出土大量瓷器。

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在乾清宫病逝,英宗朱祁镇即皇帝位年号“正统”,年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同年其第朱祁钰即位,年号“景泰”是为代宗。年景帝病危,英宗朱祁镇又被拥为帝,年号“天顺”在位又八年。

期间出土的亲王墓葬有:宁慧王朱盘试墓,卒于正统二年;梁庄王朱瞻洎墓,卒于正统六年:宁献王朱权墓卒于正统十四年。宗室墓葬有:明鲁荒王朱檀的次妃(戈妃)正统六年薨,由于其墓葬遭盗掘,出土文物不多,大都是明初期的瓷器,有龙泉青釉福寿扁瓶1件,鼎式炉1件,最为重要的当属元代青花压龙残罐1件;梁庄王瞻弘妃魏氏景泰二年墓出土的描金龙碗2件、云龙纹高足碗2件:广昌悼平王济篙妃杨氏天顺二年墓出土高足炉1件,黑籼,盖罐1件。

“成化”皇帝朱见深年即位,宪宗。期间出土的亲王及宗室墓葬有:成化六年明王妃曹氏墓,出土莲瓣纹罐1件。孝宗朱佑樘于年即位年号“弘治”,在位18年。武宗朱厚照年即位年号“正德”,在位16年。蜀定王次妃王氏墓,卒于弘治九年;宁靖王夫人吴氏墓葬于弘治七年;靖江邵和王朱规裕慕负藻纹长瓶2件,卒于弘治二年。

世宗朱厚璁年即皇帝位,年号“嘉靖”,嘉靖皇帝在位时间长,墓葬和王府遗址出土的陶瓷器较多。益端王朱祐槟墓,卒于嘉靖十九年;益庄王朱厚烨墓,卒于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朱厚烨妃王氏墓出土龙凤纹罐4件、龙纹盘4件,嘉靖五年、嘉靖三十四年靖江安肃王朱经抚同其妃徐氏墓出土携琴访友图长瓶1件:西溪问蕉图长瓶1件。

湖北江陵明王妃曹氏墓葬出土陶瓷器莲瓣纹罐1件淮王自宣德四年至正统元年爵位传八世共为九王,始封地广东韶关,后迁居江西饶州后在此存在一直到明朝灭亡,淮王府遗址发掘出土的明代中期陶瓷器更多。

明代后期期亲王遗址出土的瓷器

明朝后期从年明隆庆皇帝即位起,经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到明朝灭亡共计88年,皇帝共传五世。在此期间陶瓷手工业在景德镇有新的发展,例如嘉靖到万历时期的五彩等,和明初期、中期的陶瓷风格有着非常大的差异。除景德镇之外其它地区的窑址相继没落,在产品的艺术特征、工艺方面没有显著的变化。

明朝后期各地藩王随同中央王朝一同腐败,贪图享乐,各地藩王及其宗室墓葬的出土物便是写照。这一期间的藩王墓葬在全国已经发掘的数量较多,江西南城益定王朱由木次妃王氏墓出土松鹿鹤纹瓶1件、蝶恋花纹瓶1件,万历和天启年间殡妃墓。

万历七年靖江贡惠王朱邦宁次妃刘氏墓双凤穿莲纹长瓶2件;万历二十年靖江温俗王朱履焘及其妃石氏墓出土长龙戏纹珠瓶各一件:万历二十七年靖江王长朱履祥夫人汤氏墓出土哥釉瓶1件:靖江宪定王朱任晟夫人莫氏墓出土三友图长瓶1件。特别是鄱阳明代淮王府遗址的大型发掘,出土数最众多的明代晚期王府用瓷,更好的展示了明代藩王用瓷的相关情况。

结语

结合出土器物资料,陶瓷随葬品与其它的随葬品是共存的,在器形规格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性,但是按总体区分而言他们又有自己的独立性。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浅析墓葬出土的陶瓷器,明代的随葬器物中的明器特别是锡制明器都是成套件出现的,有一定的组合,但是瓷器随葬品则是个体出现较多,至多也是成对出现的。从整个范围来分析陶瓷器的数量相当少,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陶瓷器的质量不像锡器、铜器那样粗糙简单,是陪葬器物中的高档品。

从时间的前后分析明代早期出土的陶瓷器数量较少、相比较而然质量亦略差,中期的出土器物数量多,质量高,到了明代晚期出土的陶瓷器数量有大幅度减少,质量方面亦大不如前。这种趋势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早期在烧造技术等方面还不成熟,中期社会稳定,经济比较发达。

尤其是居于社会上层的诸侯王,他们有着足够的财力、物力来获得高质量的物品,为了满足死后能够继续过上奢华生活的愿望,大量的奢侈品在墓葬里出土成为可能,但是到了明代后期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衰退从而导致物资匮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41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