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接地气养活了吉州窑,可惜的是也因为过于实用已成绝响文/一恒独步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事收藏的不知道景德镇的人估计没有,因为无论是元青花、明青花、还是清青花,以及官窑、民窑几乎都不容置疑的发端于景德镇。
别致的小罐
如果,再问一下,除了景德镇之外,在江西省还有一个窑口,也非常有名,估计知道的人就会大打折扣,因为这个窑口出产的瓷器,绝对没有景德镇的名气大,客观地说,也没有景德镇的华丽和端庄,她如同小家碧玉一般,只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流传和展示着她的端庄之美,这个窑口,就是吉州窑。
收藏吉州窑瓷片纯属偶遇
至于我能有幸收藏到吉州窑的几块残片,也很是偶然的,那是我在捡拾青花瓷片的过程中,有天,突然发觉不太完整的几块黑釉色的片子,和青花瓷片一起被泥巴融到了一起。
感觉既然和青花瓷片弄到了一块,那不用说,也是来自古代的信息,自然而然的应该也属于古代的瓷片之类吧。
小罐外部上釉小陶
于是,也不管这些黑色釉片布满泥巴都统统装进小桶,欣欣然带回家,当清洗后才看清尊容。
虽然是残片,但造型都很别致,而且都不大,就拿上图中的小罐来说,直径只有10几厘米,刚刚能被我有力的撒大手握住。闲来没事的时候,我曾经以她为圆心,在A4纸上画了一个图,以确定她真实的大小和轮廓,当画好后,这个小罐真的也就这么大。
便开始认真的想到古人生产出这样的小罐做什么用呢,是给小孩的存钱罐,还是喝水喝酒?
想了好久,作为爱酒之人,当然拍板应该是喝酒之用,因为这个小罐,用来装水的话,至多半斤,古人干的可都是体力活,这玩意喝水也太不解渴了是不是。
上有天下有底的碗片
在如此推测一下,古人可没有水瓶,这一小罐水喝完,再往里面添水,那不急死人,所以只能说是喝酒才最为合适的。想象一下,远在古时候,出门打工的人,临出门时,老婆给他带上这一小罐酒,在中午用餐的时候,就着可口的小菜,吃一口菜,押一口酒,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网上查看才知道她真的是吉州窑
这黑不溜秋,完全不同于青花瓷片的玩意到底是什么呢,作为我来说当然要做一个明白人,不然当有同好来我这里观赏,如果拿起这她问我到底是什么,又是哪里出产的我只能打哈哈,蒙混瞎说,那可不是我的为人。
不知道怎么办,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学习,向谁学习呢,当然是无事不知的网络了。
上有天下有底的碗底
于是开始查阅资料,先搜索瓷器,很快来自各个窑口的有代表性的瓷器出现在眼前了。突然眼前一亮,有一个物件和我收藏的这些东西简直如出一澈,到底是啥,还是告诉各位看官,那就是吉州窑了。
终于知道了我收藏的这些物件原来产自于吉州窑。从网上的资料得知“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境内,由于隋朝至宋朝年间,吉安称吉州,所以把产自这里的瓷器统称为吉州窑。”
吉州窑的极品粉色点缀在黑釉之间
原来吉州窑的历史,也真的不算短,她开始烧制的时间从唐代就开始了,历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才彻底封炉,有多年的烧造历史。
不过,唐代以烧造酱褐色和乳白釉瓷器为主,从北宋开始,酱褐釉瓷是工艺粗糙,还是其他原因不在制作,代之以乳白釉瓷,特别是增加了新的黑釉瓷品种。
按现在来说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创新之路,黑釉色瓷器进入市场后,以其色泽明亮,尤其是碗底不在毛糙,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不扎手,赢得了客户的喜爱,市场之门打开了。
吉州窑出产的黑釉色这种瓷器,在当时可是享誉国内的优质产品,享誉国内的优质产品,无疑就是享誉世界的优质产品。
这个吉州窑的极品瓷片的底部
有史记载从宋朝开始吉州窑就开始承担起对外贸易主角的地位了,远销临近的韩国、日本诸国。
尤其是年,韩国在新安海域发现一艘开往古朝鲜、日本的中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1.5万余件中国的古陶瓷,许多都属于吉州窑烧制。
更为了不得的是韩国中央博物馆居然把其中的的42件吉州窑瓷器视为稀世珍品,加以珍藏。
略显粗糙的元代瓷片
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国决不是像现在网络流行的话语那样,我敢说第二别人不敢说第一,而是我敢说第一,谁也没的说。
至于曾经如此红红火火的吉州窑为何在元末就突然消失了呢,这让笔者很为郁闷和深为不解的。
吉州窑的断代和消失应该与故步自封有关
当时,我可不想深刻理解吉州窑为何会突然不烧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是感到,我收藏的这些吉州窑残片,就像那个小罐吧。
就像很多描写吉州窑瓷器所使用的的共性语言那样,能够看到芒口、敛口,卷唇、宽腹之类。也常常让我引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精巧的器物,竟然也会被弄成这样,让我很为痛惜。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看到的吉州窑瓷器较多,渐渐地发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吉州窑首先使用的原料和青花瓷器完全采用的高岭土完全不同,吉州窑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绢云母质黏土,再加上焚烧后的植物灰融合后烧制而成。
这与青花瓷器主要有含矿物质较高的高岭土有着本质的不同。
略显粗糙的元代瓷片底部
客观上由于吉州窑使用原料的关系,造成吉州窑烧制成型后,始终未能摆脱器型上不甚美观,颜色较深,做工粗糙,器型上不像青花瓷器可以完美的描绘一个完整的故事,让人把玩品赏的时间较长。
吉州窑,应该说基于上述的缺陷,自元末青花瓷器兴盛以来,颜色单调,构图偏暗的吉州窑,自元末彻底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虽然除了战乱造成了民间烧制艺人的流失,更多的与吉州窑出产的瓷器越来越粗制乱造有关。
我也收藏了一件元代的黑釉瓷碗,这个黑釉瓷碗的做工就较为粗糙,应该是没有多少收藏价值的,不过我还是放在家里,权当做一个见证吧。
如此说来吉州窑的衰败,应该于景德镇为代表的青花瓷器的异军突起不无关系。虽然,现在复兴吉州窑成为一些人不遗余力的大声疾呼,称之为保护传统文化。
这样美好的愿望,当然是非常好的,只是总觉得吉州窑的颜色过于沉重,与今天人的审美还是有不少落差的。
民窑康熙青花瓷(器)片,该如何辨别真伪的小技巧
我收藏了近万片青花瓷片,别人都说我有病,捣鼓这些破玩意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