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陶瓷茶具。唐代以煮茶为主,茶具有茶瓯、茶碾、茶托和执壶等多种类型。陶瓷茶具形成了“南青北瓷”的局面,金、银、漆、琉璃等材质茶具也各具特色。
宋*黑釉茶具。宋代以点茶为主,且斗茶风行。黑秞盏和执壶为当时代表茶具,而各大名窑出产了许多特色茶盏。
明*青花菊纹茶壶。明代废团茶改贡叶茶,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取代了唐煮宋点的饮茶法,主要采用瓷壶和紫砂壶。景德镇的白瓷崛起,而壶、盏搭配的茶具组合一直延续至今。
清*白玉灵芝耳带托盘。清代饮茶法基本没有突破明人的规范,陶瓷茶具仍是主流,素以“景瓷宜陶”著称。另外,创新了珐琅彩和粉彩瓷茶具,发展了紫砂陶茶具。
清*光绪款粉彩过枝花盖碗。清代宫廷饮茶风盛行,民间茶馆业繁荣。盖碗茶兴于清代京师之宫廷皇室、大家贵族、以及高雅茶馆。其保温性强,故后来流行至各地。
清*“壶公冶父”款紫砂扁壶。紫砂壶的兴起与明代叶茶瀹泡的盛行有直接关系。宜兴紫砂壶在明中后期异军突起,开启了茶具发展史的新篇章。
清*“友兰”款紫砂直筒壶。紫砂壶以其透气、耐高温、茶汤不易变质等优点而成为明清以来茶具材质的首选。
清*泥绘四方壶。泥绘是用与紫砂壶本身颜色不同的泥进行绘画的装饰手法,在乾隆年间十分流行。一般在壶的一面是山水景致,另一面是花蝶虫草,不以精致见长而以雅致取胜。
清中期*紫砂加彩花蝶文竹节壶。清代紫砂壶进入艺术高峰期,名家辈出、高手如云,壶式造型不断推陈出新。
清晚期*“柏亭”款紫砂扁壶。紫砂茶具是传统茶文化与陶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制陶工艺史上的一朵奇葩。
清晚期*“阿曼陀室”款紫砂加彩圆扁壶。比较特别的是,文人参与砂壶艺术,在清代中叶独盛。他们的参与,将砂壶艺术推进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境地。
民国*“谈相周制”款紫砂菱形壶。紫砂壶不仅是品茗的佳器,也是把玩赏鉴的艺术品。其造型一般分为自然型、筋纹型和几何型三种。
民国*“潭砂名壶”款本山绿泥炉壶。紫砂壶的开创者为明代金山寺僧及匠人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