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得以秀外慧中满地梅正德杯碗形

中国人含蓄内敛,讲究秀外慧中,习惯寓情于物。梅花的傲雪精神和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受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中国人喜爱。

梅花因其吐芳于岁末,顶风凌雪的高洁品质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象征。古人爱梅、咏梅、绘梅、借梅抒情。梅花纹饰不但有情感象征意义还有吉祥寓意。

浣溪古窑-满地梅碗形杯

浣溪龙窑-满地梅正德杯

梅花纹饰的情感象征也是历代文人士大夫传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借梅来象征自己的思想、情操和追求。在唐代,因梅花形象美和独特的品格,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其人格化的精神亦被当时的文人墨客视为追求超凡脱俗的象征。在后世流行的“岁寒三友”象征意蕴,在唐时期已初见端倪,发展至宋代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出现很多关于梅花的一些著名的典故、诗歌和绘画作品。其影响很大,以至于元明清基本上研习了宋代的传统。

元明清时期是吉祥纹样的成熟期和高峰期,几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出现大量梅花纹饰与其它纹饰的组合形式,陶瓷梅花纹饰作为吉祥的象征更加明显。

浣溪龙窑-满地梅正德杯

满地梅碗形杯(左)与满地梅正德杯(右)

满地梅碗形杯(左)与满地梅正德杯(右)

满地梅画片是浣溪烧制的经典画片之一,从建窑至今,此系列是浣溪人不断打磨、匠心烧制的,而此次满地梅碗形杯与正德杯分别运用气窑(浣溪古窑)与柴窑(浣溪柴窑)的烧制方式,力求将这一画片的风格发挥到极致。

浣溪龙窑秉承柴窑古法烧制,烧制的材料是瓷都景德镇特有的马尾松。马尾松枝干丰富的油脂可以提高受热效率,使瓷坯受热均匀,成瓷釉面油润温柔,莹润似镜,青花发色沉稳,气泡丰富。

浣溪龙窑-满地梅正德杯

浣溪龙窑瓷器都是延续传统工艺——练泥靠体力,成型靠手工,干燥靠太阳,烧制靠松柴的古法,精选景德镇本地矿石传统工艺制作。

龙窑烧制的瓷器呈色古朴,手感滑润,整体风格更加贴近老瓷,不仅具实用性,也具很高的收藏价值。

浣溪古窑-满地梅碗形杯

浣溪古窑是结合现代烧制工艺的烧制方式,因气窑相比于传统柴窑,更易控制窑温,故较大提高了成品率,画片呈现更加有时代气息;在青花料的调配上,我们也有意突出淡雅气质,让梅花成色更加清新适合现代人的审美。

关于器型

满地梅正德杯直口,弧壁,深腹,圈足。造型精巧玲珑,胎体轻薄,釉面莹洁细润,敷彩新嫩,纹饰绘制精工,纹饰画意生动,寓意吉祥,色调清丽淡雅,清新隽雅,凸显青花瓷器的特点和骨风。

浣溪龙窑-满地梅正德杯

满地梅碗形杯圆口外撇、弧腹,圈足低。青花发色淡雅,施以青釉,凸显简单素雅的气质。上手把玩,温润莹洁,手抚如玉。胎色质朴,釉色莹润,手拿舒适。

浣溪古窑-满地梅碗形杯

浣溪人深知饮茶不仅需情怀,更需实用。于是我们多次调整了杯口弧度,尤其是正德杯,使得杯子可以摞得很高而不倒,便于收纳。器型线条柔和,撇口圈足与手的接触面积小,端热茶而不烫,触感润滑细腻,如玉如脂,清秀舒朗。

浣溪古窑-满地梅碗形杯

满地梅系列是浣溪的倾心之作,从手工拉坯、绘制画片、烧制杯坯等等,每一道工序都经浣溪人反复打磨,匠心烧制,只为带给您最好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5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