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收藏领域都有他的传承有序,有历史的脉络在里面,我们还是先从景德镇的历史说起,很早之前(公元年)景德镇名为昌南镇,它之所以后来改名景德,与一个叫赵恒的人有着密切关系,赵恒是谁?他是宋真宗,宋朝的第三个皇帝,因为他十分喜欢景德镇的瓷器,便将年号“景德”赐予昌南镇,自此景德镇诞生,如今已一千年有余。
景德镇得益于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皇帝的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清代的覆灭,封建皇朝也彻底成为历史,景德镇没有了“皇家”的标签,但也少了皇帝个人喜好的限制。思维的解放,直接导致陶瓷的工艺、技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涌现出一批批风格鲜明的名家佳作。
在晚清、民国时期,程门等画家创造出浅绛彩,并首先将文人画移入陶瓷上,在他之后,王琦、王大凡等“珠山八友”更是集大成的在陶瓷上充分展现出文人画意,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进入新中国后,景德镇更是迎来了“十万陶瓷工人”的空前盛世。这一切首先得益于十大瓷厂的建立。
大家所熟悉我们珍艺堂的都知道我们经营瓷和名家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大瓷厂时期景德镇国营瓷厂生产的瓷器和之后时期陆续涌现的一些名家艺术陶瓷。可以说,我们是以藏家的心态和身份去做企业,经营的是陶瓷的未来升值空间。
我们先聊聊厂瓷收藏,我们大致对手中的厂瓷进行了一个区分,一是臻品厂瓷,一是精品厂瓷,剩下的是普品厂瓷。
臻品厂瓷一般产自各大国营瓷厂美研室或部所,是由一些当时技艺顶尖的老艺术家亲手绘制、雕刻的陶瓷艺术品,或是与我国赠送各大外国元首的“国礼瓷”品相相当的陶瓷,这些陶瓷可遇不可求,即便是如今价值不菲,但因其精美、不可再生、及时代意义,仍具极大的升值空间;精品厂瓷多产自各国营瓷厂生产车间,但图案复杂美观,绘制工整精细的佳作;还有一部分是流入寻常百姓家,极具回忆的产品。
毋庸置疑的是,厂瓷臻品就如拍卖市场屡屡引发疯狂的古瓷臻品一样,在当年那个时代已属难得,更何况经过这些年头,则更具收藏价值;
精品陶瓷同样价值不菲,在当年也非寻常百姓能够收藏得到的,虽然我们将那剩下的部分归为普品,但并不是说这些就不具备多大的收藏价值,恰恰相反的是,从目前的市场收藏情况看,普品的收藏量最多,其一因为其相较臻品、精品的收藏价格要低;其二因为它本身的存世量同比更多;其三便因为它内在的情感属性。
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该如何收藏厂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厂瓷是过去式的瓷器,它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它是具备收藏价值的。对于这一点,相信有过收藏经验的人,一定不难理解。即便是还没有收藏经验的人,也应该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厂瓷”如今已介于古瓷和当代艺术陶瓷之间的范畴,它一方面具备古瓷的历史属性,一方面却与我们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较为接近,因而它并不会存在一夜暴涨,或价格虚高的泡沫,它就像一壶陈酒,历久弥香。
此外,我们再就价格谈谈厂瓷收藏。
随着厂瓷热的持续升温,厂瓷的价格也在稳步上升中,不少人为高价收藏到一件或多件喜爱的厂瓷而欣喜不已,也有人会抱怨厂瓷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对于这种对厂瓷市场价两重天的反馈,我想再次询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买厂瓷的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厂瓷”是应该被收藏,而且值得收藏的,他应该被藏家拥有,并满足藏家对于“升值”的期待。“厂瓷”的价格并不像房价,它并不会因为某个消息,一天一个价,它有着成熟的市场;“厂瓷”也不像房屋,一栋刚建好,一栋又开始打地基了,“厂瓷”从诞生之初,就历经了几十道工序,是典型的慢工细活,它也不能再生,因而有着持续的后劲。
搞清楚这点,那么就不会对“厂瓷”收藏再感到非常复杂了。其实,简单点来说,就是在真心喜欢“厂瓷”,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出手买下自己喜爱的“厂瓷”,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它的背景,然后对它更加喜爱。
聊了厂瓷收藏,我们再说说名家作品。
说到名家作品,我们先要为大家科普一个知识,我们首先说说什么是名家?可以这么说,从古至今,能在史料上留名或在业内口口相传的人物,都能称为名家,时至今日,信息要较以往更为发达,从而导致“名家”满天飞。但事实上,这些各种信息渠道的名家,有的是实至名归,有的则是滥竽充数者。
在我看来,今日景德镇陶瓷界真正意义上的名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公正评选,获得业内认可头衔的名家;一类则是来自专业内高校的教授、老师。市场上还有部分人表示自己是这个大师,那个大师,大家只需知道,只要不在被业内认可之列的大师头衔,大家一定要多留个心。
然而,我们虽然科普了这些知识,并不是要让大家唯大师、教授是从,若要收藏名家作品,关键还得看名家的软件和硬件。
硬件自然指的是作品,相信大家对于好坏美丑,一定有自己的基本认识;名家的软件,是指这位名家的为人、口碑,以及他身边人群的为人和口碑。我们不仅要听听别人怎么评价艺术家的艺品、艺德,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