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典型引路持续激发文旅产业新生力

北京哪间酒渣鼻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08.html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北京市朝阳区、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江西省景德镇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深圳市、重庆市渝中区、四川省成都市10个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的市(区)获得督查激励。从年起两年内,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时予以倾斜支持,确定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国家文化贸易基地等方面,对上述10个地市给予优先支持。这是自年国务院办公厅开展督查激励工作以来,首次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纳入督查激励事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不断涌现,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纳入督查激励事项,充分体现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将更大力度激发和调动各地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加强典型引路,促进各地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现将获得督查激励的10个地市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有关做法编发如下,以飨读者。

北京市朝阳区:

依托叠加优势,做强做优文旅产业

北京市朝阳区依托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叠加优势,抓好“双奥之城”“两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不断做强做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数据显示,年1月至12月,朝阳区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实现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11.4%;年,朝阳区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53.9%;全年接待净游客量.3万人次,同比增长37.5%,旅游总收入和净游客接待量均为全市第一。据统计,年朝阳区消费总金额.58亿元。按照行业划分,文旅消费.66亿元,占全区消费总金额的75.3%。

数据的背后是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长期培育。朝阳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朝阳区形成了以文化传媒、数字经济、创意设计、文化贸易、休闲娱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以移动新媒体、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电竞游戏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新业态占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收入的比重近四成,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艺术街区、亮马河风情水岸两大片区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园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试点;三里屯太古里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朝阳区拥有北京SKP、国贸商城、三里屯太古里等国际知名消费商圈15个,占北京市的50%。强大的消费能力带动夜间经济活跃发展,北京市首批4个“夜京城”地标有2家在朝阳;首批9个“夜京城”商圈中有5个在朝阳;首批10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有4个在朝阳,第二批有2个在朝阳。

近年来,朝阳区着力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推动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区全面实施文旅融合“三十”工程(10家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10个特色文旅消费街区、10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评选出朝阳区首批10家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首批10个特色文旅消费街区,推出10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深入推进文化事业产业融合、文化旅游融合,文旅新业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中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文化新业态实现营业收入约.9亿元,同比增速达13%。

与此同时,朝阳区积极拓展数字服务载体建设,重点打造一站式、集成式、数字化的“朝阳文旅云”公共文旅服务平台。创新探索数字应用场景,支持和引导区域文旅企业开展“数字文旅创新试点项目”、联合区内企业开展年朝阳区AR文旅智慧导览服务、开发建设北京市朝阳区文旅企业大数据平台,推进数据资源全面开放共享。有序推进数字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了北京东部规模最大的网游电竞特色文化产业园“电子城·数字新媒体创新产业园”,并且已经吸引5G直播孵化基地落户朝阳区,同时还拥有虎牙直播北京总部、果壳网、影谱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时趣互动、影谱科技、卡车之家等13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生命力。

在完善文化和旅游企业服务体系方面,朝阳区注重发挥“产业政策+市场资金”的联动效应,出台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30条”,涵盖文化精品创作、品牌企业、文化科技融合、文化新消费、文化金融服务、园区提质增效、公共服务平台7个方面,每年安排1.5亿元的专项引导资金,同时注重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杠杆作用,合力发展文化产业,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氛围,不断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自成立以来,主动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围绕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六大领域,积极构建文化产业的全面改革创新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能推广的发展经验。截至目前,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已超过5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单位数量创历史新高,占全市近1/4;年1月至12月,实验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长态势强劲。区域内汇聚了44家上市挂牌文化企业、6家数字文娱独角兽企业、余家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家文化类总部企业,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作用显著。

江苏省南京市:

深挖文旅资源,培育消费新动能

江苏省南京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战略支点”“创新引擎”和“门户枢纽”。自年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到年升级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南京以示范引领,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年南京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头部文化企业方阵发展强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营业利润.96亿元,同比增幅达16.9%。截至年四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家,全市10家文化企业入选年度“江苏民营文化企业30强”,位居全省第一。数字化成为文化产业新增长极,年,数字出版、动漫、多媒体等16类文化新业态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9.3%,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应交增值税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两位数高速增长。

截至年底,南京市共有市级以上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30个,年至年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数大幅增长40.8%,近3年营收增长12.2%,入驻企业数增长21.1%,吸纳就业人数增长12.4%,初步形成集聚效应。

文旅融合正在进一步激活南京的文旅消费潜力。目前,南京已成功创建秦淮区、江宁区2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及5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长江路跻身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此外还有3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年12月,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成功创建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年,南京市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6.9%,全年累计完成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额.8亿元。现有旅行社家;星级饭店5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9家;A级旅游景区56家;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5家。

在全面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上,南京市打造文旅消费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促进消费补贴方式,精准界定财政资金补贴行业,有效带动二次消费,以消费促进产业发展,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消费“南京模式”。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推进旅游向品质化转型升级,则为南京市文旅产业发展“提档加速”。线上,南京打造了集项目库、企业库、园区库、金融库于一体的“南京文化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运营南京市A级景区、文博场馆统一预约平台和管理系统,全力推进南京智慧文旅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0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