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景德镇,车载广告、户外广告、电视讲座,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崔可辉和他的官窑瓷画院、崔公窑。崔可辉在景德镇算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但是有人说他是“骗子”。崔可辉也对我说过,他的确是个“骗子”,而且是个“大骗子”,不过,他说,“我这个骗,与其他人说的骗子不同,没有骗过景德镇制瓷人一分钱,相反,把景德镇瓷器宣传出去,把外面的钱带回景德镇,供景德镇人使用”。他问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大骗子”?
“什么样的大骗子”?我真的一时回答不了,而且愿为这种“大骗子”点赞。
“崔可辉”,我知道,“他至今在景德镇是第一个敢斥巨资为自己公司和个人做宣传的人。如果他这样也叫“骗”,我倒认为崔可辉可以继续“骗”下去。因为景德镇当前制瓷人缺乏的就是这种大手笔,现在很多人仍然抱着‘皇帝女人不愁嫁’‘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跟不上21世纪万物互联的时代节奏。以至很多制作精美的产品藏在新闺,因缺乏平台,缺乏品牌,缺乏知名度,找不到合适销路”。
崔可辉在景德镇出名的时间不长,可以说,是近几年在景德镇瓷业界冒出的人物。了解他的人,其实不是很多。走近他的时候,我才会发现,他的思维形式和行为方式和景德镇大多制瓷人不一样,他敢砸大价钱宣传推介自己,的确是个明白人,懂得而且顺应了工艺艺术品这个行当的规律,以至迅速把自己及其公司做大做强,今日的崔可辉已不是往日某人说的“在景德镇陶瓷行业江湖行走中的崔可辉,更多的是国际视野,做全球,卖全球”。
(1)崔可辉第一次创业失败
了解崔可辉的人都知道,其实,“老崔在景德镇瓷业界出道很早,他商业意识强,年轻时就与人不一样,什么赚钱,做什么,从不拘泥于形式。”早期,也就是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瓷业刚刚开放,瓷器收藏才冒出嫩芽,那个时代,更没有什么大师瓷,也没有“名人名作”一说,任何一件瓷器都是集体产品,当时景德镇陶瓷界最赚钱的行当不是十大瓷厂的产品,而是悄然升起的“仿古瓷业,崔可辉干上了!他先后在景德镇建立了景德镇珠山古陶瓷厂,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景德镇古陶工贸经销公司。
用崔可辉话说,“我当时可以说每天是日进斗金,数钱数得自己手软(现在人很难体会)”。由于他出道早,对瓷器很了解,手中仿制的明、清古代瓷器,从土(材料)、型、釉、彩、字款,各个环节都能把握到位。当时,市场上,能见到明、清官窑瓷的很少,有人干脆买他的瓷器,把崔可辉手中的仿制品,通过“做旧后,直接在市场上当真品销售。“当时的上海古瓷界,没有人不知道有个来自景德镇的‘催(崔)命鬼’,他的货(仿古瓷)就是当下市场硬通货,买到即赚到”。但是,了解他的人又知道,“催(崔)命鬼的货,又不是真货,存在风险。用土话说,吃下去,怕有一天吐不出来,胀死了。
崔可辉对我说,“那时的确赚到大把的钱,但是,回想起来也的确让人害怕。毕竟拿新货卖了高的价钱,心虚。自己德不配位,不仅赚的钱很快没了,还差点惹上了官司,自己变得一无所有,一时不得不四处流浪,好在上天照顾,破财消灾,人没事”。
(2)第二次创业的意外创举
崔可辉从零开始,再次二度创业。不过,这次他再也没有选择仿古瓷,更没有触及陶瓷收藏品市场所谓的“杀货”,他对我说,“那是缺德的事,不能再干”。第二次创业时,他选择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名家”陶瓷。他当时雄心壮志,要做景德镇陶瓷界最大的经纪人,可是当他把景德镇一些陶瓷名家带到上海,一些没有出过门的当地景德镇瓷业艺人,经不起外面的诱惑,看到大上海花花世界时,把出门前双方制定的规矩很快就忘了。结果可想而知,崔可辉被人卖了,还帮人数着钱回到景德镇。
崔可辉当时就不断地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他最后明白,景德镇陶瓷艺术品市场不具备经纪公司、经纪人的生存空间。怎么办?他无奈中拿起笔,沾着料,在眼前桌面上的空白瓷瓶上画起来。崔可辉原本就出自当地景德镇制瓷人家,小时就在父辈指导拿起笔在瓷器上画过,后又经过名师焦健初的指点,加上自己努力和天赋,在这陶瓷艺术创作上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同來的名家却不知道,他们耻笑他,“老崔,你这两下,把我们景德镇名声都丢光了。“崔可辉他没有反驳,结果,却暗自发现客人对自已画的瓷器作品,高于同来的名家作品。最后,他冒出一新想法,与其以花大价钱捧眼前这些人,为什么不捧自己?只有把自己捧起来,宣传起来,卖出去,才能更好地销售手上的陶瓷产品?!自此之后,他有了新的想法。
(3)认真做好市场调研
崔可辉很了解市场,他拿起笔画市场喜欢的作品,在上海陶瓷市场很快赚得盘满钵满。但是,他知道,他在陶瓷绘画行业没有基础,更没有地位和名气,眼前自己作品能卖出去,凭的是走巧,耍的是市场小聪明,这种小聪明毕竟走得不远。因此,崔可辉从上海把钱带回景德镇后,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出去。他干什么呢?一是看书、画画,夯实基础;二是给自己作宣传。
崔可辉知道,景德镇是全中国人、全世界人的。做瓷业的人只有在景德镇出名了,有地位了,在全中国、全世界就出名,不用到外面去宣传;做瓷业的人在景德镇没有地位,在外面做得再好、再响,也是白搭,没有对方承认你。
崔可辉深知这点,回到景德镇做的第一件是,就是为自己做广告。一时,景德镇东西南北中各显要的位置全是崔可辉个人形象品牌宣传。崔可辉一下给景德镇制瓷人记起,也给景德镇人记起。
(4)在瓷业上景德镇出名,世界才出名
崔可辉陶瓷广告做得非常好,让景德镇人记住他,也让走进景德镇的人记住他。他注册了景德镇官窑瓷画院和崔公窑仿古陶瓷艺术交流中心配合自己宣传,一时他成为景德镇瓷业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但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最早就是做“仿古”,卖“杀货”的,说到底,他就是一个瓷业江湖。再加上名人瓷器由于市场过度炒作,有价无市。崔可辉知道,过去的路走不通,市场在寻求回归,要求货真价实的东西。因此他敏锐地意识到,景德镇卖货靠吆喝的时代已经结束,景德镇已进入卖货靠文化的时代,没有文化的景德镇瓷器是日用品,有文化的景德镇瓷器是艺术品。艺术无价!崔可辉的陶瓷艺术同样无价!
(5)在电视频道开辟《崔可辉陶瓷专栏》
景德镇人口不多,特别是陶瓷行业,范围小,一点小事一下午要传上好几遍,但是,这个地方的陶瓷行业又非常特别,整个行业呈宝塔型,做瓷的人每上一个台阶都非常的艰难,有时一辈子上不了,匍匐在行业最底瑞,不怕你技艺有多高,瓷器做得有多好,你就卖不过在你市场上顶端的人。
在这个行业金字塔结构里,每一层都有几个人在那里把持着,你必须把他们打倒,才能冲上更高一层。
面对以上瓷业生态环境,崔可辉怎么办?他抓住当地景德镇制瓷人不善宣传,不善于为自己做广告的特点,利用广大陶瓷消费者对政府举办的广电、报纸信任度高的特点,崔可辉大胆地在当地景德镇电视台、陶瓷频道开辟《崔可辉陶瓷专栏》。这一举措,让全国、全世界陶瓷爱好者都知道景德镇有一个古瓷专家一一崔可辉。
崔可辉一生一直在变,电视《专栏》的开辟,让他真正做到了华丽转身,从一个陶瓷经营者到陶瓷制作名家,从陶瓷名家再到陶瓷名人,成为景德镇对外陶瓷文化宣传者、传播者,深受全国,现在是全世界陶瓷爱好者欢迎和喜爱。
当然,这种变是崔可輝建立在自己对陶瓷文化知识的执着,对工艺的学习与追求上。只有夯实自己的陶瓷工艺制作水平、陶瓷绘画基础,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截止当下,崔可辉已先后受聘于河南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景德镇电视台《可辉讲坛》主讲陶瓷鉴定陶瓷专家、江西电视台陶瓷频道《中国陶瓷鉴宝大会》特聘鉴宝专家,景德镇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景德镇市委统战部“美瓷都-同心智”专家。目前,他常穿梭于新加波、马来、印尼、日本、英国等……把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承到世界各国,带着自信,也带着景德镇瓷业的千年荣耀,把景德镇从全国再次宣传到世界,也把景德镇制瓷人制造的精美瓷器卖向世界各地
(文: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