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夏湖泗瓷窑址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庙山前村东北,是一个大型的唐宋瓷窑遗址。
该遗址包括窑址20余座,墓葬余座,灰坑多个,瓷片堆积物近5万平方米。
发掘出了宋代、元代、明代等时期的器物标本,如龙纹罐、人物瓷俑等瓷器以及青釉、红釉瓷器标本。其中不少器物的釉色、纹饰与景德镇同时期产品相似。
湖泗窑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五大窑遗址,是研究武汉地区宋元时期制瓷业和瓷器生产分布情况的重要资料。
武汉江夏湖泗窑址群地处湖泗湖畔,南临黄盖湖(俗称湖),北依汤池(一说指现在的汤池,即原汤王庙遗址)。
窑址分布在湖泗湖、黄盖湖和汤池之间的东西两侧,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现为纸坊窑系窑址区之一,其范围包括原纸坊窑瓷厂旧址、原湖泗镇(庙山前一带)和纸坊地区的黄盖湖(即汤池)。
出土的碗有十多种,以碗居多且胎质细腻坚硬,釉色光润亮泽。在湖泗窑遗址出土过一些龙纹罐、人物瓷俑等标本和部分青花瓷器标本。
湖泗瓷窑址群的历史悠久,自唐代中期起,景德镇窑就在湖泗设立了专门的烧造作坊。
北宋初期,湖泗一带开始出现以生产青瓷为主的瓷业企业。从北宋中期到南宋前期,这里窑业繁荣,生产的青瓷品种和质量都很高。北宋后期之后,湖泗窑才慢慢逐渐衰落。
湖泗窑遗址群中发现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庙山前村、吴家村,其数量众多,其中宋家山遗址位于大岭山)之东,与庙山前村隔河相望;吴家村的宋家山遗址位于庙山前村东北米处,与庙山前村相临;宋家山路边发现有两个窑址和一个墓室、三个灰坑,其中墓葬在窑址附近。
除窑外还有墓葬多座,窑址20余座。这批墓群分布在湖泗窑的东南方向。其中有7座为宋元时期的墓,其余均为元代墓。
从出土文物看,以瓷器为主,同时出土有瓷器残片、陶瓷罐、碗、盏、杯等多种器物标本。
出土的瓷器标本中有龙纹壶、双耳壶等;瓷碗上发现有缠枝莲花纹及缠枝花卉纹等;瓷罐上发现有莲花、鲤鱼纹等图案;瓷瓶上发现有牡丹、缠枝花卉纹;窑具有青花盘、釉里红碗等
此外,窑址中还有大量宋代瓷片堆积和明代遗物。
湖泗窑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属于唐至明清时期,其最大特点是产品造型和装饰风格都十分贴近景德镇窑及周边地区制瓷业的风格。
该窑址群规模较大,从窑址分布区域来看,基本属于武昌东南郊至江夏大花岭一带,其时代最早为唐中后期至五代,这一时期也是武汉地区制瓷业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
另外由于该窑址群出土器物数量众多的原因,从器物年代来看属于宋元时期,但其出土器物的釉色、纹饰等与景德镇瓷业产品基本相似(这也是它最吸引人之处)。
该窑口不仅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武汉地区制瓷业乃至整个武汉地区制瓷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湖泗窑遗址群是武汉地区最早的一处瓷窑遗址,对研究武汉地区制瓷业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它分布面积达到了约30万平方米,是湖北境内发现面积最大的一处唐代官窑群。
近几年来湖泗窑遗址群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同时进行了调查勘探工作,已探明窑址主要分布在湖泗居委会一带,并揭露出了部分作坊遗址。
随着考古研究进一步深入和新发现及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等因素,将使湖泗窑遗址群的分期断代更为科学合理。
目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对湖泗窑进行全面保护。积极开展湖泗窑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建立湖泗窑遗址博物馆;
在遗址发掘过程中,应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出土的文物标本进行抢救性陈列,让公众参观学习。
在湖泗窑文物的原址上建立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更多免费的参观机会。充分挖掘和利用湖泗窑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该遗产在社会上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扩大湖泗窑遗址在国内外的影响和知名度。
如果你想对中国瓷业发展有所了解,武汉江夏的湖泗瓷窑址群你一定要来,江夏见证着瓷业发展的兴衰史。来这里看一看,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领略江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