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遇见景德镇
10年前,大宝考取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全国唯一和陶瓷相关的本科学校。
▲牧然堂创始人张大宝大宝来到这里就爱上了这里,留在了这里,成为一名“景漂”。
▲中国瓷都景德镇大宝说,这十年里很少回家,景德镇是大宝的第二个家。
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球,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瑶里古镇在景德镇,有很多像大宝一样做瓷器的艺术青年,他们的文艺生活,是那么的惬意、自由、纯粹。
景德镇到处都有艺术,来了景德镇就不舍离去。每一个“景漂”都对景德镇文化如痴如醉,因为景德镇的开放,多元的基因,以及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明确的分工。
▲景德镇与陶瓷艺术在景德镇的生活是慢的,有事在路边摘下一朵野花,也能在路边捡到瓷器,回到家把野花往瓷器一插,好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庄子告诉我们的,景德镇的美也是如此。
生活的每一步都是正好的安排
我们前文中说过,大宝和合伙人CC租住的房间只有一张桌,一张床,水泥阳台上有一个衣柜,一块没有人抬得出去的大木板,一个矮板凳,剩下的只有书和墙壁。
这样的简单的空间是极美的。大宝回家以后随意摆放瓷器和画作,窗边的树在风中总是喧闹不停,让人总有一种幻觉。
▲大宝的艺术空间有幻觉才有艺术的空间,也许人生也是如此。
大宝的经济实力完全有能力可以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但那间房子好像有一种魔力,可能是因为房间太美,给与了大宝太多的灵感,大宝一直不舍。
▲大宝和她热爱的瓷器大宝每天从这间不足15平米的房子里醒来,晚上再次入睡是凌晨三、四点钟,有时候冻得睡不着觉,大宝会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仅那么一小会,又继续起来工作。
有时候一天就吃一个饼,还是凉透了才会吃。
▲手艺人张大宝大宝的成日沉浸在自己的瓷器世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现在90后喜欢的娱乐方式,都跟大宝绝缘。
大宝的生活方式,不像年轻人,不去KTV,不去应酬,不爱喝咖啡,独爱品茶,白茶尤其喜欢。
非典型90后匠人张大宝
中国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他们追求有品质的生活,物廉价美不是唯一的标准。
这些中国的年轻人开始出入咖啡厅,西餐厅,寻找属于自己的品质生活。
▲传统茶文化休闲空间不过,这似乎不对味。中国的年轻人难道要跟巴黎的年轻人,纽约的年轻人一样,用同一种方式来打发休息时光。
▲传统茶文化休闲空间在中国这片土地,能不能有一些符合新东方审美趣味的休闲方式的出现,比如一个新中式街边小店,泡一壶茶,焚一炷香。
▲茶与香“希望有一天,符合新东方审美的茶楼像星巴克一样普及。”年轻的90后瓷器品牌牧然堂创始人张大宝充满憧憬。
▲茶文化正是这样的工作需求,28岁的大宝,身上有着年轻人少有的稳重与内敛。
工作之外,大宝的业余生活被戏称为老年人。
90后的大宝一个人的时候喜欢练练毛笔字。
▲大宝创作中大学时期,大宝谈过一个男朋友,大学毕业的时候,男朋友说:你是留在景德镇,还是跟我走。
爱情和瓷器,大宝头都不回的选择了瓷器。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下,大宝保持着理智,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牧然堂的诞生
接触粉彩万花瓷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大宝去大学老师家中串门,第一次近距离皇家万花瓷,被万花瓷独特的魅力惊艳到了。
▲清雍正珐琅彩万花锦纹盌(苏富比拍卖1清雍正年间,官窑创烧的彩瓷风格,最杰出的作品可谓粉彩瓷器。而万花不露地,则是粉彩瓷器之上品,流行于乾嘉二朝。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苏富大宝创办的品牌牧然堂所做的万花瓷器,工艺要求很高,胎体薄,泥质软,成型较难。
大宝希望通过努力,让只能在“皇家”或者“贵族”使用的万花瓷能够进入寻找百姓家。
大宝开始去搜寻每一道工序的合作匠人。
手工制作万花瓷是一个很复杂的工艺,一个作品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个匠人,花上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景德镇老匠人景德镇的工匠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分别从事制泥、拉坯、修坯、上釉、画画、烧窑的专职匠人遍布景德镇。
找到了合适的匠人,大宝就开始万花瓷的设计和制作。
敢于挑战传统的大宝
牧然堂的万花瓷器有很多“破”和“立”,比如这款珐琅彩。
“古人的瓷器的花都是满的,这一款我们在制作的时候没描满,留一些空间,做一些留白。”大宝说。
▲牧然堂·玉泥胎珐琅彩蝶恋花斗笠杯就是这样一批年轻人,他们快乐,勇敢,不畏惧失败,延续传统,又勇于创新,代表着手艺人的未来。
▲牧然堂·斗彩万花主人杯万花瓷器亦是繁荣时期的象征,清乾隆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牧然堂·青花万花海水纹主人杯万花瓷画面为最复杂的图案之一的万花,各种花朵穿插其中,呈现华丽视觉,体现出乾隆时期的繁荣景象。
▲牧然堂·珐琅彩松石釉宝相花缠枝纹盖碗
牧然堂出品的瓷器既保留了传统万花瓷器所具有的美和细腻,还敢于创新,每一件作品都凝结了匠人的灵气和才华。
▲牧然堂·黑地万花三才盖碗▲牧然堂·珐琅彩套组如意纹宝相花西施不挣钱的牧然堂
大宝介绍,瓷器的烧制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刚开始做的时候,很多作品都烧坏了,变形或者开裂。
大宝希望做出一些中高端的茶器,价格不算太便宜,年轻人也能接受。
每一件万花瓷的诞生,从设计到烧制成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烧制的过程中有很多损耗。
▲牧然堂每一件茶器都是纯手工制作大宝对每个细节都是苛求的。不断和每一个流程的老匠人不断沟通,不断调整,反复试验,才能创造出有个人色彩的万花瓷。
看似一个小小的粉彩万花主人杯,需要20多个匠人,耗时几个月时间,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
合伙人CC说,大宝在每个细节上追求极致,每个产品做下来,再到出售,牧然堂不挣钱。
90后手艺人有很多梦想
有了好的产品以后,接着要面临的是销售问题。
不像家族传承的老匠人有固定客源,“景漂”们的路难走很多。
要找到喜欢这些瓷器的知音也是很难,那个时候大宝开始带着作品到处跑展。
▲品牌推广中的张大宝也是初出茅庐,当时太信任别人,被骗了两次。
“买家交了定金买了一批瓷器,我把东西寄过去,结果再也没有给我尾款。”大宝回忆。
现在牧然堂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稳定的客户,喜欢牧然堂的瓷器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做瓷器,不能急,好的作品,需要时间和精力被世人认可。”
说实话,现在牧然堂依旧不挣钱。大宝朴实地笑:“人的一生那么短,不做出好的产品,对不起自己。”
合伙人CC:你就是我的女朋友
今年95后合伙人CC的加入,大宝有很多的时间专注做瓷器,网上销售这一块都交给CC来做。机车“女摩头”CC的加入,让大宝如获至宝。
▲合伙人CC原名孙春,人称CC,CC即是毫升,又为排量。刚开始CC在瓷都求学,长时间与陶瓷艺术家促膝长谈。经历了从外到内的熏陶,刚开始被茶器的外型吸引。
▲合伙人CCCC之前是体育老师,喜欢骑车,对于后来选择了加入大宝的团队,她说:“学体育专业更能感受到动,而陶瓷是静,将陶瓷的静与机车的动结合进行到底,到握住茶器有一股进入器物里头的悸动,最后捧着一件茶器能感受到陶者内心世界的波澜。”
▲安静的“机车女摩头”CC创业的过程中大宝和CC,有过痛苦,有过迷茫,但是从未想过放弃。
牧然堂的横空出世不是偶然,也许有上天眷顾的成分,更多的是靠两位创始人的勤奋和努力。
这一批80/90后的新匠人代表着中国匠人的未来,看到他们,你会相信,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之魂必将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采访后续
采访做了许久,后来,我又有机会跟大宝和CC聊天,女孩子之间慢慢熟悉,天马行空,什么都敢问,没有了之前的拘谨。
我调侃问到:“大宝的感情生活有没有什么进展。”
CC说,她们俩儿,她有了小老公,她把他娶回家了,全国最后一辆,明年开春,目的地西藏。而大宝有她,她是她的女朋友。而且,她们都决定跟陶瓷谈一辈子恋爱。
▲合伙人cc和她的“小老公”一条路走到到繁花似锦,
一条路走到柳暗花明,
也许看天意,也看人心。
张大宝的10年陶瓷路,深知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牧然堂团队并朝正方向前进。
往前走,就是最大的禅意,一切都是正正好的安排。
▲“我是张大宝我有一个皇室万花瓷的梦想,你呢?”
来源:匠人电铺,作者:清箖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