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之宠仿汝窑青釉瓷与仿宋官窑釉瓷

仿汝窑青釉瓷

从明御窑厂出土成千上万的官窑瓷片来看,宣德官窑堪称是明代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的官窑不仅创烧了许多新品种,而且对宋代的许多名窑名品多有仿烧之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翻元蒙异族统治不久的宣德帝追慕前朝宋代汉文化传统的心态和审美情趣。因此,宣德官窑出现仿宋代著名汝窑瓷当是自然中事,而且仿汝瓷也是在宣德官窑大规模仿烧宋代名窑情况下烧造的。

御窑东侧宣德地层年

过去一直以为天青釉创烧于清初官窑,而宣德仿汝器出土则证实早在宣德时天青釉已经发明。从出土的宣德仿汝窑器来看,其釉色有两种:一种淡蓝,如仿汝青釉敛口小底水盂,该器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产品极少;一种深蓝,如年明御窑厂出土的一批天青釉器,该类天青釉器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高温色釉,产品量大。宣德仿汝窑天青釉器,基本上是采用钴料(青花料)着色,这是宣德官窑的首创,它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无形中创烧了一个新品种。

明宣德天青釉靶盏高9.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4.6厘米出土时间:年出土地点:御窑遗址东侧宣德地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该器达到汝窑“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的特征。

清张九钺《南窑笔记》记谓:“宋出汝州,有深、浅月白色二种,有有纹片者,有无纹片者。紫泥骨子,釉水肥厚莹润,骨肉泛红色,间有橘皮棕孔。今景德镇仿做,用里乐釉入青料(青花料)少许,以不泥为骨,多鱼子纹者,略得遗意矣。不泥者,不子素泥也”。可见,清初仿汝窑器亦采用宣窑仿汝法。正如乾隆帝在一件汝窑圆洗题诗谓:“赵宋青窑见汝洲,传闻玛脑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因此可知,以钴为作色剂烧成的天青釉器,当是明、清人眼中的仿汝窑产品。

从目前所见资料看,宣德以后便没有出现仿烧汝釉器的产品,明成化官窑虽大量仿烧宋代名窑,但不见有仿汝釉器的产品,直到清初才开始有仿汝釉器的烧造。宣德仿宋汝窑标志当时御窑厂具备了高超的制瓷技艺。宣德官窑仿汝窑器,不是刻意仿真,而只是仿其大意,但通过仿制提高了制瓷工艺水平,衍生了一个新的瓷器品种。

仿宋官窑釉瓷

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窑厂——今龙珠阁东北角约20米处,发掘清理一明成化官窑堆积,同时出土有青花、斗彩、灰白釉细纹片与青釉大纹片瓷。

珠山北麓御窑成化地层片状堆积

青釉大纹片瓷,釉呈粉青色,纹片较大,瓷胎灰白,口沿与圈足露胎处常用一圈褐黑色的紫金釉涂料,即所谓“紫口铁足”,其器型有鱼耳圈足炉、环耳三足炉、折沿四足炉、觚、扁肚长颈喇叭瓶、大盘、八角靶杯、斗笠形小盏,敛口三足洗,渣斗式大花盆,鼓钉洗等,明曹昭《格古要论》“官窑”条下有记载。宋官窑胎土为紫金土,其“紫口铁足”为流釉后出现含铁量较高的胎土本色,而成化器的胎土为含铁量较低的灰白胎,其“紫口铁足”则为刻意追求的人工效果,故此器当属据明人记载的宋修内司官窑而烧制的仿宋官窑器。如成化仿宋官窑器饰有鼓丁一圈,内外施青釉,釉以与渣斗式花盆一致,底书青花双行双框成化六字款。此器与上述无款青釉渣斗式花盆一道出土,参照明谢环《杏园雅集团》中花盆陈设及将该器与花盆套合观察,可知该器当为其花盆之托。

明成化青釉出戟尊高32.8厘米口径18.8厘米底径16.2厘米出土时间:年出土地点:御窑遗址北麓成化地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

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明御窑厂——今龙珠阁北侧进行考古发掘,在成化地层发现大量仿宋官窑青釉瓷残片堆积,经复原有青釉象形双耳炉、贯耳瓶、青釉觚等,其制品的胎、釉质地与上述仿宋官窑器相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成化仿宋官窑青釉葵瓣洗,该器高3.3厘米,口径12厘米,六瓣葵口,内外施青釉,底满釉有五支钉痕。该器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官窑青釉葵瓣洗极相似,明御窑厂遗址未见有出土。

明成化青釉贯耳瓜棱瓶高9.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2.8厘米出土时间:年出土地点:御窑遗址北麓成化地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藏该瓶通体施青釉,釉面大小纹片相间,口沿及圈足用含铁量较高的釉水涂绘,以期达到宋官窑“紫口铁足”的特征。

明代官窑自宣德鼎盛之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当时国家是多事之秋,无暇顾及官窑生产,御窑厂烧造明显萎缩。直到成化时官窑生产才得到恢复,其时烧制的斗彩瓷工艺精湛,技艺超过宣德朝,成化帝也像他祖父宣宗一样对宋代名窑名品有特殊爱好,除了仿宋官窑产品之外,还有大量仿宋青白瓷、仿宋哥窑器的生产。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年10月刊《御窑之宠》作者:江建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5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