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都景德镇有个重要地标珠山,珠山也并非是天然地质作用形成,而是人为堆砌的一座山。明清时期,御器厂为皇家烧造御窑瓷器有着严格的使用规范,不合格的瓷器不会被使用,而是作打碎处理。被打碎的御窑瓷器与窑具等窑业垃圾,不断地被堆放在御窑厂内,从而形成了珠山。二〇一四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御窑遗址珠山进行了一次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图为二〇一四年御窑遗址考古发掘区域位置示意图(红色区域)。
此次考古发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对明代御窑瓷器又有了诸多新的认识。在不断被揭露的地层堆积中可以见到从近现代、民国到清晚期、清中期、清早期,再到明末清初、明弘治、明正德、明成化时期,直至明代所谓空白期的连续的地层堆积以及大量的御用瓷片堆积成山。图为景德镇御窑考古现场发现的瓷片,集中堆积层为明成化时期地层。
发掘中在成化时期的地层中出土了大量带款的成化时期瓷器,同时出土的,还有少量与成化器物略有不同的未署款瓷器(这部分器物可能与署成化款的瓷器同时或早于成化时期)。图为御窑遗址考古现场,考古工作者正在认真筛查各个时期的御窑瓷器碎片。
图为景德镇御窑遗址考古现场,考古专家发现的明成化时期的瓷片堆积,这些瓷片虽然已经破碎不堪,但价值却非同一般,在场的专家看到这一幕,都是难以置信。
在成化时期之下的地层中,出土遗物较为单纯,瓷器均无款,但种类丰富,器形包括有花觚、枕、绣墩、盘、碗等,其中花觚等器物明显仿自宣德时期同类器物。图为当年景德镇位于御窑附近的明代时期的烧窑遗址。
出土器物品种有青花、斗彩、矾红彩、绿彩、仿龙泉青釉等,这些品种的器物在宣德时期就已存在,成化时期也有生产,但本层发现的各种器物与宣德、成化时期相比均有所不同。根据以往对于此类器物的研究,专家称这一层出土的瓷器应属于所谓的空白期,即明代正统至天顺时期。图为出土于成化时期地层残存的青料绘莲花片。成化时期青花瓶类器物并不多见,且此种样式的瓶在传世品和出土品中均未见有相同者。
专家称,在空白期地层中,出土瓷器状况十分单纯,基本为明代正统至天顺时期的瓷器。这一时期因瓷器不署款,过去称之为空白期,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该时期瓷器认识也较少。图为出土于空白期地层的青花龙纹花觚,已经残破,但器形复杂,纹饰绘制精美,制作工艺水平极高,专家称仍然是无价之宝。
图为出土的青花缠枝莲纹僧帽壶残件,属于成化时期地层。僧帽壶带盖,外壁以青料绘缠枝莲纹。僧帽壶常见于明永乐、宣德时期。此前,成化时期青花僧帽壶几乎未见。
图为出土的底部带有“大明成化年制”字样的青花缠枝花卉纹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