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造瓷器的传奇,一个小地方的窑口,竟让享

#德化白瓷#质地细密、胎釉纯白、如脂如玉。一直以来,德化白瓷以它那傲人的瓷质深受海内外尊崇,素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美誉。德化白瓷瓷雕技艺享誉天下,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时至今日,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瓷器在德化,早已形成成熟的生产出口产业链数百年,并依靠着市场的力量延续至今。近些年来,随着知名度的逐渐扩大,德化白瓷温润、透白的特性似乎更加符合当下的审美趣味,也逐步虏获国内众多消费者的“芳心”。和别的官窑出品瓷器相比,出身民窑的德化白瓷知名度似乎总被主流淹没,收藏市场也还没有完全成体系,收藏群体依然小众。但纵观近些年的拍卖纪录,德化白瓷有所抬头,大有从瓷器收藏界的外销瓷市场中脱颖而出之势。德化白瓷被称为“白瓷之母”关于德化白瓷的历史演变,可以总结为十二个字,即“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新于当下”。历朝历代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了不同面貌的白瓷之美。德化,一个位于“闽中屋脊”戴云山下不起眼的小县城,因其烧制的白瓷胎骨细密、透光度高,釉色乳白如凝脂,晶莹光亮而盛名远播,在历史上与景德镇、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德化窑的白瓷做工精良,艺术性极强,深受海外人士喜爱。早在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时,在他的游记中就已经有关于德化窑的记载。“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之后,马可·波罗回欧洲时也带走了一些德化瓷,后来被称为“马克·波罗瓷”,现在部分珍藏在意大利博物馆。德化瓷的制作工艺和烧制配方也随着《马可·波罗游记》传到了欧洲,迅速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模仿德化白瓷的热潮,欧洲人从此踏上长达数百年仿制中国瓷器的历程。尤其是明朝,“海禁”政策都挡不住德化白瓷的魅力,在长期反复的试验中,德化窑工们研发出当时最为优质的白釉瓷器——“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也将德化瓷雕技艺推向新的高度,白瓷进入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德化白瓷开始更多地被载入史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赵茹珍在《古玩指南》中也赞其“若乳白之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瓷圣何朝宗横空出世,在跳脱固化工艺的基础上,以其细腻的形制和审美席卷了世界各地。时至今日,全球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无不将德化白瓷列为精品珍藏。年,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更是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仍未形成市场收藏大项“相对于景德镇、龙泉窑等瓷器‘大腕儿’来说,德化瓷的收藏市场还未完全成型,收藏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一位白瓷研究者表示,“十几年前,德化瓷收藏群体很小,多数人对有年代的藏品知之甚少,这几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0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