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更是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引领宋朝的文学走向高峰。他的这些做法,不仅推动了宋朝文化走向繁荣,还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相信,大家从小到大一定都或多或少的读过不少欧阳修写的诗。那你有没有了解过欧阳修的生平故事呢?下面请大家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欧阳修这位文坛领袖的生平故事吧!欧阳修非常擅长写散文,他的散文在宋代散文中的成就也是最高的。另外,欧阳修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能把对散文的创作和古文理论相结合,从而开创一代文风,进而促进宋朝文化的发展。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所以在史学方面,欧阳修有极高的成就。
北宋景德四年,欧阳修在绵州(今四川绵阳)出生。当时,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在绵州做官。欧阳修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五十六岁了。欧阳观老来得子,所以对欧阳修十分的疼爱。但是在欧阳修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从父亲去世以后,他就和母亲郑氏相依为命。但是,孤儿寡母的日子总是不好过的。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可是,他叔叔家里也不是很富裕,他们的钱也只是刚好够每天吃饱饭的。这样就不能拿出太多钱来让他接受教育,读书写字。好在欧阳修的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为了让欧阳修能接受教育,她有空的时候就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再加上欧阳修叔叔不时的关怀,总算没有让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从小就很喜欢读书,就算家境不富裕没有钱买书,他也会想尽办法去找书来读。他常常从城南的李家那里借书抄读,因为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没有抄完,就能背下来了。等到欧阳修少年的时候,写的诗赋和文章,文笔已经变得非常老练了,甚至有的成年人都比不过他。欧阳修的叔叔看到他写的文章之后十分惊喜,因为从欧阳修身上让人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事实证明,他果然没有看错。在欧阳修十岁的时候,从李家看到了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他十分喜欢这个文集,经常手不释卷,反复阅读。这个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欧阳修对于诗文革新的想法,也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欧阳修大一点的时候就去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是他的科举之路非常的坎坷。天圣元年和天圣四年,欧阳修曾经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意外落榜,这让他对自己非常失望。在天圣七年的时候,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因为担心再次落榜,欧阳修又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而且他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得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到了这里,欧阳修一波三折的科举之路总算是看到了一点希望,这件事也让人看出来欧阳修真的很有才华。天圣八年,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这就意味着欧阳修在殿试中落榜了。没有夺取状元,并不意味着欧阳修没有这个实力。根据欧阳修同乡时担任主考官的晏殊后来对人说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来,欧阳修之所以没有能夺得状元,主要是因为他的锋芒太过于显露,众考官想要挫他的锐气,促使其他能成才,所以才让他落榜。虽然欧阳修没能成为状元,但是也算是获得了不错的名次。从欧阳修刚中进士的时候开始,就被他的恩师胥偃定为了自己的女婿,从此欧阳修的官职就一路高升。虽然后来被别人连累贬了官,但是没过多久就官复原职了。之后,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选拔了一大批文学上的人才,比如苏轼、曾巩等人,对北宋文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来,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人生经历真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