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为爱出发丨三代玩泥巴,历经窑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袁奕家庭:一家三代迷恋“千年窑火”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秦玉龙

  安口,陇上名镇。作为当地名片的安口砂器又名夹砂陶,属于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技艺传统古朴,做工精细,烧制考究,工艺要求高,已在当地薪火相传上千年。   90后小伙袁奕和父亲袁安生、爷爷袁希昌,三代人都是安口砂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20年前,袁安生接过父亲袁希昌的烧砂手艺,在原安口砂器厂的旧址办起了鑫古砂器厂,成为安口镇唯一一家坚持生产安口砂器的传承人。在袁安生的言传身教下,儿子袁奕耳濡目染,从小就爱好砂器制作。高考时,他选择了无锡工艺陶瓷学院,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接过了祖辈的衣钵,成为安口砂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七代传承人。   说起家庭,袁奕表示,爷爷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人物,父亲是他的引路人,一步步引领着他走来。他的梦想,他的追求,他的创新,都是从父亲奠定的基础开始的。父亲袁安生不善言辞,但在教育引导儿子这件大事上,他却从不马虎。他常挂在嘴边的家训格言有两句,第一句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第二句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袁奕的母亲作为这个家庭的“主心骨”,潜移默化影响改变着儿子,她改变了儿子上学的路径,改变了儿子的职业选择,也改变了儿子的人生道路。   袁奕介绍,安口砂器所用的原料是当地盛产的黑坩泥,通过“急速升温、急速降温”的独特烧制工艺,砂器所含的活性炭及微量元素,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有益于人体健康,这也是安口砂器备受人们欢迎的主要原因。   “科班”出身的袁奕,通过在景德镇等地方的学习,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制作技艺。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大胆创新,取百家之长,把古法手工和先进的现代工艺美学相结合,运用到安口砂器的制作中,在烧制炖锅、熬药的砂锅、泡茶的砂壶、茶叶罐、砂暖锅等生活用品的同时,探索制作出了人物、动物、花鸟等摆件艺术品,还注册了“鑫古砂器”“陇上窑”两个文字图形商标。现在,袁奕的砂器厂主要产品有暖锅系列、炖锅系列、砂锅系列、花器系列、茶具系列5个系列近30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当记者见到袁奕时,他正在华亭市中心安口砂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给孩子们免费传授砂器制作技艺。传习所一楼展厅陈列展示着他研制的各种现代砂器,不时有市民和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购买砂器。二楼是袁奕开办的少年儿童砂器制作体验学习班,一群孩子正在跟着他“玩泥巴”。   每年寒暑假期,袁奕都会举办免费陶艺培训班,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同时,他还在华亭职业教育中心开设陶艺专业课,教授学生砂器制作技艺。他希望这些孩子们学成以后可以反哺家乡,为这个行业融入新鲜的血液。   说起传统与创新,袁奕告诉记者,“在传承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如果中间随意省略一个步骤,可能在表象上看起来影响不是很大,但实际已经偏离了古法,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入行这些年来,袁奕最看重的就是“手艺”与“传承”。   与时俱进,适时加入现代元素,返古又不泥古,成为安口砂器的一大特色和卖点。前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袁奕的安口砂器广受好评。   年,袁奕招收周边农户建成非遗工坊,促进了当地就业。年,袁奕被评为平凉市乡土人才。年5月,袁奕家庭被评为平凉市“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家风家教家传,对袁奕来说十分的重要。他说,爷爷是我的人生导师,父亲是我的授业恩师,母亲是我的主心骨,妻子和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正是有了家人的无私支持和帮助,他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事业稳步发展。他希望自己的小家庭越过越好,希望安口陶艺这个大家庭后继有人,繁荣昌盛。

来源:平凉市融媒体中心编辑:崇信县融媒体中心/朱双双审核:崇信县融媒体中心/富强吴文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83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