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千窑一宝之称的祭红釉,有幸遇见一

祭红釉一直是被人称为传说中的瓷器,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景德镇的陶工在明宣德时期创烧的著名红釉品种,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无龟裂纹理,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祭红。祭红始创于明永乐、宣德年间。在古时皇室常以它作祭器,人们在配置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掺入釉料中,真可谓不惜工本。即使这样,也往往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釉瓷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为名贵。河南的钧瓷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表明红釉是一种极难掌握的烧成技术。而景德镇的祭红比钧红还要难烧得多,按民间的说法,叫“千窑一宝”,也就是上百炉的窑火中,才能得到一、两件祭红,这就是被蒙上了神秘色彩的祭红。在景德镇陶瓷馆的近万件藏品中,祭红只有九件半,其中一件明代宣德年间的祭红,收藏时只剩下了残缺的一半。祭红如此难得珍贵,因此市面上往往容易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那么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关于鉴别祭红釉瓷器的小特点。祭红的特点之一是没有裂纹,热稳定性较好,不但能够装饰陈设瓷,而且还能装饰餐具,茶具、酒具等坯体很薄的日用瓷。祭红的这一特点,就使它在配方和化学组成要求祭红釉的膨胀系数比较小。碱金属钾、钠的氧化物在釉料中含量的多少是使铜呈现红色的主要因素,所以祭红釉料中这样膨胀系数大的氧化物较少。氧化钾和氧化钠的膨胀系数较大,在釉料中的含量达到一定数量,就会使釉的膨胀系数增大而出现裂纹,含量再多就会出现更多的裂纹,成为纹片釉。纹片釉如钧红和郎窑红遍身布满裂纹,制品极易破碎,故此,采用加厚坯胎的方法来防止制品破裂。祭红的特点之二是釉面不流。因为釉面不流,故而不脱口,口项与底坝才能出现美丽的灯草边;因为釉面不流,故而坝子不粘垫饼,不需要磨坝子,故而坯胎可以较薄。也因为釉面不流,说明釉料的熔融和玻化程度不够;可以认为,祭红釉在它坯体成熟温度时,没有得到充分熔融,它的特点与烧成条件使它不能达到像玻璃一样的均一组织,而是玻璃质与晶体的混合体。有人用偏光显微镜在无上偏光镜(分析镜)的情况下,进行薄片观察所证实。观察发现釉层中有大小不等的气泡,除此之外,未见异物,即使放大倍也未发现可见的晶体存在。祭红的特点之三,是工艺处理使得它呈现更悦目的血红色调。在工艺处理上,如钧红与郎窑红的共同特点是烧成前釉层很厚,要求厚度1.5-2.5mm,釉料在烧成过程中流动性大,成瓷后的厚度却也只有0.2-0.3mm,釉面透亮,可照见人影,具有玻璃一样的光泽。为何要施如此之厚的釉层?色釉工人是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是因为铜红釉表层在烧成过程中易被氧化,而在烧成后期的成瓷阶段,表层流到下面垫饼上,从而保护了内层红色钓形成。而祭红的釉层较薄,只有钧红和郎窑红的三分之一。故此,因祭红釉层厚度要求严格,比钧红、郎红就失去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因素。再者,钧红釉是施在经过℃高温煅烧过未上外釉的胎上,坯体的高温物理反应已基本完成,碳酸盐、碳素、硫化物及有机物均已氧化或分解排除,对釉面在烧成过程中的影响很小,故而钧红的成品率较高,而郎窑红,祭红釉料是施在未经煅烧过的生坯上,坯体在烧成过程中氧化对釉面都有程度不同的损害作用。众所周知的就是郎窑红比钧红成品率低,而祭红比郎窑红的成品率就更低,更难烧,因此祭红釉的价值也更高,市面上也更罕见,如果你有幸遇见,一定要仔细观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9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