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是景德镇瓷器艺术的一种形式,是瓷器和纸本书画的一种结合。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出现在明清时期,由于古代使用柴窑烧造,而柴窑的特点导致大型瓷板难以成型,所以古代瓷板画都比较小。到达清末明初,窑炉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型瓷板烧造得以实现。民国初期,瓷板画创作艺人云集江西景德镇。年的一天,一位客商找到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想预订一批风格迥异、质量上乘的瓷板画。于是乎,两人盛邀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以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六人,务必请每人绘一幅瓷板画精品。画作完成,众人观后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纷纷请这八位高手继续创作。
因历史上珠山是江西景德镇的别称与象征,故大家尊称八位为“珠山八友”。作品才是品评一切艺术价值的标尺和对象。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中,我们发现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共同延续了景德镇瓷器的余韵,也是他们使得我们在近代景德镇的瓷业史上找到了一些自信。
从古至今,瓷板画之所以绵延不衰,跟它深厚的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瓷板画能够透彻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
瓷板画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瓷板画越来越受到藏友的重视,是缘于瓷板画兼具瓷器与绘画的双重价值,制瓷家同时也是绘画家。瓷板画是瓷也是画,它是陶瓷工艺摆脱纯工艺,融入文人绘画而形成的陶瓷新门类。又因其制作工艺非常复杂,跟其它艺术作品不能相提并论。
因瓷板画画家数量少,成功作品数量稀缺,加上瓷板画作品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较高,这些共有的特点推升了瓷板画的收藏价值。所以瓷板画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将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瓷板画为纯手工制作,由于在烧制过程中,面临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成品率较低,有时候干脆得靠运气,数十件作品经烧窑未必有一件成品,较大的不确定加上画师本身的工艺技艺,使得大师手中的瓷板画的价值开始凸显.近几年时间瓷板画价格涨价近10倍,由此可见近现代瓷器越来越被投资者看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