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宋朝在其中无疑占据了相当独特的地位。宋朝建立后,正式标志着唐末五代时期以来中国数十年的战乱得以被遏止。同时,两宋在其三百年所中,其在文化、经济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堪称斐然,在历朝历代的大一统王朝当中都能够与排得上号。而宋朝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地步,与其独特的政治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榷茶便是其中一个为宋朝政府赚取了巨额财富的制度。
一、宋朝在财政上陷入了巨大的亏空
1、不抑土地兼并的政策导致政府税收大大减少
对于历朝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土地兼并一直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他们其中的明治之君也都试图施行各种政策来缓解土地兼并。然而,在宋朝时期,土地兼并这一问题却得到了另外一种待遇,那就是不抑土地兼并。
一方面,在宋朝统治者看来,虽然土地兼并会导致更多小农失去土地、大地主的土地则成片增加,但对于政府来说,他们更关心的只是是否能够收上足够的赋税。因此,地主在获得更多土地的同时,只要他们仍然在宋朝国内,那么便需要缴纳更多的赋税,土地兼并严重与否在此时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甚至还可以帮助政府免除在税收上的过多程序。
另一方面,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防止出现武将作乱的情况,宋太祖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不久,便发动了一场针对于武将群体的“杯酒释兵权”的夺权活动,“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而为了减轻他们的反抗程度,赵匡胤特别给予了他们在土地兼并上的特权,这自然再度加重了宋朝的土地兼并程度。
但是,令宋朝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当土地兼并过于严重之时,他们不仅收不上大地主的税,大量自由农也因为失去自己的土地而普遍交不起税,宋朝政府的财政状况由此进入一个十分窘迫的境地。
2、三冗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宋朝财政上的巨大负担
在研究宋朝历史时,往往避不开三冗这一社会问题,分别是冗官冗兵冗费。由于宋朝本身是赵匡胤通过造反的形式而建立的,这使得赵匡胤为了防止有人效仿他的行为,因此对权力掌握的牢固程度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匡胤在分权制衡的原则指导下,对于宋朝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堪称大刀阔斧的改革,而其中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便是将原先的一份权力划分到几个官职身上,如宋朝时期的宰相便只能负责行政职能。但是,这样的方法虽然巩固了宋朝统治者的权力,宋朝的官员数量却也因此大幅度增加,导致宋朝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官僚系统,这便是宋朝的冗官。
另外,作为社会当中极为危险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对流民进行治理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封建王朝政府所需要慎重考量的事情,而宋朝则采取了一种堪称独树一帜的方法。每当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导致流民大量出现时,宋朝政府便会选择将其中的年轻力壮者招收进入军队当中,剩下来的老弱病残自然也就无需再担心了。
诚然,这样的方法能够避免大规模动乱的发生几率,宋朝军队却也因此变得臃肿不堪,宋朝政府每年的财政税收大部分都用在了供养军队之上,“竭国力以养兵,奉之若骄”。正是在这两个问题之下,宋朝的冗费尤为突出,其财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3、宋朝政府的对外赔款同样不可忽视
正如前文所说,宋朝政府的冗兵现象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冗兵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宋朝在军事层面的孱弱。由于宋朝这一解决流民问题的政策,导致宋朝军队成为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整体素质极为低下,再加上宋朝统治者对于武将所施加的各种限制,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此相当不堪。
在这样的情况下,纵观两宋三百年间,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一种被动的战略防御态势之中,在与辽朝、金国、蒙古乃至西夏的战斗中屡屡受挫,宋朝政府因此不得不与它们之间签订各种和平条约,支付一笔又一笔赔款,这对于宋朝政府来说同样是不可忽视的负担。
二、榷茶制度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
1、宋朝初期的榷茶制度较为粗糙
有关于榷茶制度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德宗时期:“贞元九年,制:天下出茶州,商人贩者,十分税一。”虽然这一制度最后因为“甘露之变”的失败而没有得到最终实施,但这却无疑为后面的宋朝实施榷茶制度提供了相当难得的借鉴和参考。
早在宋朝成立不过三年,宋朝就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实施榷茶制度,“奉召榷茶于蕲春”,之后在乾德二年,宋朝正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于榷茶的完整制度,并且设立了相关机构负责工作。然而,这一做法由于损害到了广大茶农以及茶商的利益,因此遭到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在具体的实施上陷入举步维艰的地步。
恰逢此时,北宋与辽朝之间的斗争进入更加激烈的地步,边防形势持续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宋太宗赵光义不得不改变宋太祖时期以严刑峻法推行榷茶制度的方式,转而采取了更为温和的入中法,即一种宋朝政府用茶盐等民间的必需品来换取商人们押送粮草到边疆的制度。
虽然相比于之前,入中法有效缓解了政府和民间的矛盾,但此时却形成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便是商人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投机倒把、趁机加价,“入直十五六千至二十千者即给茶直百千”,使得宋朝政府本就负荷颇重的财政运转得更为艰难,改革榷茶制度在此时就变得刻不容缓起来。
2、榷茶制度在宋朝中期逐渐得到完善
直到北宋中期,随着宋朝政府与辽朝、西夏等政权达成和平协议,外部形势逐渐稳定下来,宋朝政府也终于能够腾出手来改革榷茶制度。景德二年,宋真宗正式命令官员们商议应该如何对榷茶制度进行改革,“林特茶法”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之后出现。
但是,虽然“林特茶法”有效缓解了原先所存在的“虚估”、“加台”问题,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损失,但广大茶农和茶商却依旧处于一种亏损的状态,而之后的三说法、三分法等方法,也都不过是锦上添花、并无太大的用处。久而久之,社会矛盾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倒是进一步激化,甚至出现了茶农茶商主动毁坏茶园的情况,这显然不是宋朝政府想要看到的局面。
直到景祐年间、宋仁宗即位后,叶清臣第一个提出了反对禁榷制度的主张,认为这一制度不仅无法保障广大茶农和茶商的利益,反倒只会成为地主豪强们肆意敛财的工具,开放茶叶市场才是最好的方法。此事就如引起了连锁反应般,包括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在内的大臣纷纷上书请求开放茶叶市场。
在对全国进行实地考察之后,宋仁宗正式下令实施通商法,即政府减少对茶叶贩卖市场的干预,只对茶农收取租税和对茶商收取商税。在这一方法下,商人的贩茶积极性和茶农的生产积极性都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收入也随着他们生产以及相关经营活动的增加而增加。
3、榷茶制度在北宋末年得到巨大进步
但是,通商法虽然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它却仍旧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带给政府尤其是统治者足够多的利润以支撑他们的奢侈生活。因此,在宋徽宗时期,蔡京等人对通商法又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开始,政府再度恢复了官方垄断收购的制度,甚至禁止茶商和茶农之间进行交易。
之后,蔡京选择通过垄断茶叶引卖权的方式来达到控制茶叶市场的目的,即由政府决定哪些人能够卖茶、哪些人不能够卖茶。再之后,蔡京继续变革通商法,虽然宋朝政府依旧是通过垄断引卖权的方式盈利,但这次的垄断却附带上了各种各样的合同和条款,极大规范了整个茶叶贸易市场,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广大茶商和茶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三、总结
总的来说,榷茶制度虽然在唐朝中后期便已经有所雏形,但直到北宋末年、经历了数百年的改革和变动后,榷茶制度才最终完善起来,成为了一种对统治阶级和广大被统治阶级都能够接受的政策。
作为一种具有官方垄断性质的制度,榷茶制度为宋朝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财富,有效缓解了其财政压力,它的政治制度也在后世成为一种被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但是,即便如此,宋朝依旧未能改变其积贫积弱的局面,并最终在军事极度孱弱的情况下两度亡于外敌,消失在历史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