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称呼明朝和清朝皇帝的时候,有一个小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使用这些皇帝的年号,明朝和清朝皇帝基本上一辈子只使用一个年号。
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例外,比如土木堡大败的哪一位就换了两个年号,但按照大部分的习惯,我们会说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大明洪武皇帝、大明永乐皇帝,这些在明清两朝的时候是适用的,但在宋朝的时候却是不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的。
宋朝皇帝继承了秦汉隋唐以来的老习惯,自汉武帝开天辟地一般的创造年号之后,中国人称呼每一年的方式就发生了改变。
汉武帝之前的史官记录历史的时候,相当的简单粗暴,你如果熟悉秦汉时候的竹简木渎就会发现,那个时候史官清晰的记载着汉高祖多少年、吕后多少年、上溯到秦朝则是为秦二世元年、秦始皇多少年这一类。
汉武帝之后的史官有了年号就不同了,年号可以制定,但年号却不能随便更换,记得中国历史之中最早的一个年号应该是汉武帝的“建元”,此后的皇帝遇到登基、天灾、祥瑞、战争胜利才能更换年号。
但到了宋朝的时候却是没有这样讲究了,换年号这种事情基本上就是看皇帝心情的事情,如果一个年号被发现被之前的朝代使用过,那也得马上更换才行。
中国汉字本来就是一个固定的数量,这样的搭配组合难免不会使得年号重复,宋徽宗在位的时候对于年号简直就是玩出了花样,一般来水最为常用的年号都是两个字的。
这样既方便记忆又简单实用,但在宋徽宗的时候却是使用出来了四个字的年号,比如“建中靖国”这种年号,在宋朝乃至于华夏历史之中都是一朵奇葩的存在。
年号更换其实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和老皇帝死掉之后新皇帝上位差不多,皇帝开心就好换一个年号,但下面的地方官员在很多事情上都要更换。
之前的奏章再也不能使用旧年号了,给皇帝准备的祝贺词也要使用新年号,就连给百姓发放的官府土地证明,商业证明都需要新年号的加持才有效,而在很多官方印章上面也是需要重新制作才成。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概就是意识到了这种弊端,所以从他开始基本上都只使用一个年号,这样利国利民。今天要说到的中国瓷器城市景德镇的起源就是跟宋朝一位皇帝有关,这位皇帝是宋朝历史之中第三位皇帝,史称宋真宗。
时间在年的时候,这一年是宋真宗在位的第七年,国家相安无事,北方的辽国这一次也并没有带着大军南下掠夺,与海外其他国家的丝绸贸易都在正常进行之中,瓷器也因为宋代技术的进步而长足发展,无数的海外商人拿着真金白银来到当时的中国只为获得几件传说之中的“钧瓷”几件。
谁也没有想到宋真宗心血来潮的更换了一次年号,就诞生出来了中国瓷器制作最为伟大的城市“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名称诞生于宋真宗时期,这是北宋皇帝宋真宗的第二个年号。
当时这一件的时候,国家之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和一件小事,大事情就是与辽国战争的结束,这一次的战争看起来是以和平收手,但在史书之中却是有一个屈辱的名称,他被叫作“澶渊之盟”。
这是一次不平等且屈辱的条约,不平等是因为宋朝作为当时经济总量第一大国,却要在这次条约签订之后每年给北方辽国缴纳白银与布匹丝绸茶叶,这实在不平等。
屈辱是因为这次条约是在北宋城池之下被迫签约,城下之盟自古以来就是被看成战败求和不得不签订的条约,但那一次的战争却分明是宋真宗御驾亲征战胜而回。
战胜之后却签订了一个如同战败的条约,这就更加的屈辱了,宋真宗在澶渊之盟回来之后心中相当的憋屈,自觉将太祖太宗皇帝的脸面都丢尽了,但木已成舟,要说撕毁条约也不是不可能。
问题是他不敢冒这个风险,自己的宋军不一定能够打赢辽军,所以回来之后的宋真宗千方百计地从其他方面弥补这一次的颜面丢失。
改年号只是他的一次行动,改年号就像是他心中的一道门槛,认为换一个年号就会有一种新气象,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而澶渊之盟的顺利签约完成之后,宋真宗为中心的宋朝历史之中也发生了一件对于当时微不足道的历史小事,但却可以记录在江西地方档案,作为景德镇历史起源之初的记载。
这件事情就是当时各地逐步向京城开封城进贡,其中江西某个地方的贡品让宋真宗十分欢喜,甚至对这件物品感到了兴奋不已,作为天朝皇帝对于地方的赏赐。
除去昂贵的金钱之外,最好的赏赐就是其他地方都没有的荣誉了,哪一年的宋真宗刚刚改年号,所以就将“景德”这个年号赏赐给了江西这个不知名的小镇。
这个江西小镇在宋真宗改年号为景德之前是叫作“昌南镇”,但世界之中却早已经忘记了这个名字,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个名称——景德镇。
昌南镇的起源是跟境内的一条河流有关,这条河流根据史料记载从唐时就就叫作“昌江”,因为市镇的大部分建筑街道位于河流之南,所以得名为昌南。
这条大河在如今的景德镇地位非凡,因为自宋真宗以来的千百年历史之中,都是靠着这条大河清洗瓷土,烧制而成的瓷器和烧制需要的木材从这里来又从这里去往他乡。
宋代以来的能工巧匠在景德镇的大河之上构建了一道道的水车作为永不停息的免费动力,这些动力被当地的百姓用来捣碎巨石、舂米、灌溉稍远处的稻田,这条河流养育了景德镇数十万百姓,也给中国文化之中的瓷器创造提供了生命之源。
自宋元之后的景德镇瓷器烧制作坊基本上都是沿着昌江而建,昌南这个名称被当地老一辈记住,被族谱记住,景德镇是皇帝赏赐的名号,外地人都将这里叫作景德镇。
宋元明清时候一直都是这样,为什么说今天的人生活是景德镇之中既不会忘记“昌南”,也不会舍弃景德镇,那是因为源自于一个相当古老的传说。
当年来自外国的商人到达中国购买瓷器的时候,他们四处打听,企图学习到瓷器制作的方法,一般人不会轻易地传授,但会告诉他们中国最好的瓷器都来源于一个叫作“昌南”的地方,这里说到的其实就是景德镇的前名“昌南”,到今天英语之中称呼中国就是通过音译出现了China一词。
这个说法虽然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但生活在景德镇的人却都愿意坚持这个说法是真的,有时候因为这个起源还会与外乡人争执半天,如果不算历史的确之凿凿的话,昌江的宏伟和千年以来的瓷器贸易的确配得上China这个源头。
澶渊之盟的签订和宋真宗皇帝惊获瓷器的故事在景德镇之中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据说当时签订澶渊之盟的时候,辽国人还有一个特殊的要求是要宋朝皇帝每年提供一批瓷器,这些瓷器其他地方的不要,就要来自于江南西路的昌南瓷器。
这个故事其实不完全是空穴来风,条约之中的内容细节已不可查,因为这是宋朝的耻辱,但之后的澶渊之盟的的确确地打开了宋辽的边境贸易市场,而两国之间最为重要的贸易内容就是茶叶、丝绸、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