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后,景德镇陶瓷雕塑分别有着怎样

雕塑瓷厂烧造的“散花”牌陶瓷雕塑,传承了宋代影青瓷塑的历史,在表现形式和内容观照传统瓷塑技法的基础上,加之局部彩绘、多样装饰的融入,作品更具飘动灵美、雅致巧妙的性格;这一时期景德镇匠人标新立异,将传统镶嵌工艺融入到陶瓷雕塑的创作中,原陈列在首都的四幅漆板镶嵌大型瓷雕装饰画《孔雀牡丹》、《松鹤延年》、《锦鸡菊花》、《紫授梅花》在内容上延续了传统花鸟植物。

表达富贵、长寿、美好、祥和的中国式精神,但在创作形式、工艺技艺上独具匠心,体现了这一时期景德镇匠人对陶瓷材料与时代融合的理解;80年代以来国家倡导环保,景德镇为政策方针,在窑炉烧制方面做出改造,推崇“以气代煤”的烧成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烧成方式,在环保的基础上提升了经济空间。

由于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所蕴含的端庄雅致、寓意珍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在开放之初大多被用作国礼瓷使用,比如被国家礼宾司选作国礼赠送的《和合二仙》,是由景德镇瓷塑曾氏世家第二代传承人曾山东、第三代传人曾纪荣父子合作所创,作品以错落有致的层次表现两位仙子抬头仰望、旷达畅笑的神态,通体采用景德镇传统彩绘装饰,具有古雅典琢韵味,同时在人物衣纹的表现中,继承表现了清末民初游长子所持有的“何式”衣纹的表达,灵动飘洒,表现了旷意达通,以和为贵的理念。

年康自强创作的《六鹤同春》瓷塑作品,整体造型统一,装饰彩绘舒快明朗,作为国礼瓷赠送泰国国王。新时期国家对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的重新认可,打破了前期政策对传统文化的不满观点。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我国传统制瓷的出口贸易,同时也为引进新思想、新文化创造了鲜明的精神活力和物质支撑。20世纪70、80年代,国门大开,这种别样的、全新的、自由的现代艺术思潮才敲锣打鼓般涌入中国大陆,为我国艺术界带来了多元的艺术形式、新颖的艺术思维、多变的艺术风潮,推动着我国艺术形式的转换。

现代陶艺与景德镇传统瓷塑创作佛仙道释题材,注重客观世界的表达不同,多变的存在状态和个性的情感风格打破了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固有的表现形式,表现着“现代人理想、个性、情感、心理和审美价值”,发掘人的内心世界。

这些表现的自由和形式的创新吸引着部分国内陶艺家,他们开始将创作研究目标转向现代陶瓷雕塑。但是由于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的昌盛和创新,贸易出口和社会需要,现代陶艺对景德镇陶瓷雕塑的影响并未形成稳定的创作群体或表现风格,但眼光开放、豁达包容、美美与共的部分景德镇瓷塑家,着手进行现代陶艺的初尝。

二十世纪80年代现代陶艺创作向景德镇高校学府、研究所和各类创作群体发出邀约,部分陶瓷雕塑作品在表现形式、装饰技法、选题题材和价值美感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不一样的时代气质。这些作品颠覆了传统瓷塑“以瓷为主”的选材格局,创作者们大量使用匣钵土、大缸泥、紫砂等材料,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

在创作过程中多遵循作者随性所发、随意所创的意识观念之下形成的偶然、自然;同时也有一部分群体在创作技法上突破传统程式,在光滑洁素的坯体表面随性刻划、按压、揉搓,或者发挥材料本质属性保留手作感,作品更多呈现自然、真诚的固有特征,生动展现了时代范围内从全国视角出发的瓷塑创作现象。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具有现代陶艺精神萌芽的当属景德镇陶瓷学院周国桢教授,他的作品在追求早期造型与釉色的完善结合的基础上挖掘探求,展现了东方式现代陶艺的光芒。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将创作视角转向于本土文化,以西北民族的朴拙、厚重、自然、力量等文明特征作为价值来源和艺术探求。

同时从吸收借鉴原始文化中的“雅朴稚简”、汉代雕塑的“古拙有力”、唐代文化的“包容博大”中的传统气质,在表现形式上打破景德镇传统陶瓷所必要的精致精湛的要求,进而将创作目的和创作形式转向朴素美、残缺美,由无意只为转向有意之行,创造了鲜活的景德镇现代陶塑语言的雏形,是现代化艺术与陶瓷材料语言、审美取向完美结合。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雪豹》、《落叶归根》、《黑叶猴》等佳作,为景德镇正式迈进现代艺术做出了优秀典范。作为中国雕塑陶艺界的又一面旗帜一一姚永康先生,在他看来中国的现代陶艺不应该完全模仿、溺爱于西方现有的模式,至此他在景德镇开启了反思式的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将中国写意表达融入瓷塑艺术,创作了《陶》、《污染》等作品。

90年代前夕,“八五艺术思潮”对中国艺术界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景德镇在内的陶瓷艺术创作,在形式和表现上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当代艺术的原创性提出要求,艺术家需持有代表个人独创式鲜明风格的艺术语言,这种独创性是脱离不开传统和当下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在中国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再做原创,将传统美术元素融合当代艺术审美文化在传承中寻找创新和发展方向;二者是一种全新的时代理念和艺术观念、崭新的表达形式和材料的创作。

当代艺术风格推动着景德镇部分陶瓷雕塑匠人将目光投射到国际艺坛,他们以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将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要求的艺术气韵相结合,掀起了景德镇现代陶艺创作的热潮;也有部分精炼的传统瓷塑家仍坚守在传统题材陶瓷的创作,它们的艺术表现着中国古雅韵味,在时代的推演下融合古法,推陈出新,为我国雕塑艺术的向前发展提供了绵绵不竭的动力。

年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由原本“公有制”、“集体化”的计划经济开始转向“私有制”、“个体化”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激发了原本拥有“体制内身份”的景德镇匠人进行自我革新,也吸引了中国各地的陶瓷雕塑从业者涌入,景德镇艺术市场出现了独立运营的趋势。艺人纷纷走出工厂,有的开办个人工厂,有的组建联合经营工作室,有的任教高等院校,有的进入研究基地,这种职业选择的多元化和创作的自由化为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提供了坚实基石。

从景德镇陶瓷雕塑创作的多元发展来看,艺术不再是一种需要高仰、脱离大众的存在,匠人和学院派群体的加入为现有市场带来了艺术性观赏和考究,艺术的形式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并带来视、知、触三觉上的畅快感。

90年代刘远长的《天女散花》风靡一时,这类作品的表现融合了景德镇传统瓷塑彩绘艺术,结合新时代艺术大众审美视角,清新典雅,加之吸收传统壁画、摩崖石雕的线刻、划雕等技法,令观者眼前一亮;李恭坤的《达摩周游》区别于早期传统陶瓷雕塑的达摩形象,在形象表现上更为洒脱自然,具有酣畅淋漓之气度;

杨苏明创作的《捏雕祭蓝菊花瓶》,细腻精致的菊花团簇结合传统祭蓝瓶,以一种崭新的创作形式丰富了传统捏塑技法,格调典雅静谧,具有现代审美意趣,别具一格;刘清云的《捉迷藏》创作于20世纪末期,以孩童玩戏的生活场景为主题,结合高超的捏塑技艺和传统彩瓷装饰,整体生动有趣,雅俗共赏;杨青受其母艺术影响,擅长传统工艺捏塑,创意性的将复杂繁琐的传统技法与当代审美结合,艺术格调清新、形式新颖,如其作品《追梦》、《竹篱小景》、《夏日情》等;

年方旺生创作的组作《喜悦》更是景德镇传统陶瓷雕塑的典型代表,他从传统陶艺技法一一泥板成型出发,装饰上采用传统彩绘技法绘以民俗情趣的碎花纹,兼具传统美术审美意趣和民俗风味,富有强烈的装饰感;“醉泥斋”主持人赵坤是当今景德镇女性陶艺家的佼佼者,师从周国桢先生,她的艺术将中国传统泥片卷塑技法发挥到极致,同时在创作主题和烧成方式多个方面创新,如《智者》、《都市生灵系列》、《山鬼》、《狼女》、《鹈鹏》等佳作,在沿袭变体手法的基础上再做创新,将重意叙事的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韵味相结合,展现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的别样碰撞。

90年代以来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主体的景德镇学院派群体诞生了大批在国内外陶艺界、雕塑届占据重要地位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自由性,创作意识、题材形式、审美思想、情绪表达上已经得到完全解放。不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实题材的创作,大多不再局限于对定式的固有形式的表现,在技巧、装饰、技法等层面呈现出明显的现代化意识,具有明显的当代艺术思维。

早期景德镇学院派陶瓷雕塑的发展以周姚吕三巨头为主要代表,他们的创作结合了现代艺术思潮、东方传统神韵与个人情感的。如90年代周国桢创作的《老绵羊》,在当时流行追求西方雕塑团面块的中国雕塑届中引发了热议;姚永康的跨世纪作品《世纪娃》系列将艺术家对“现代陶艺”定义最深刻的理解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所坚持的中国精神在瓷语釉言中挥发自如,历经烈火的淬炼传递出东方韵味的丰满;吕品昌的《中国写意》系列以简约的构图形式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形象和洒脱生活,以僧侣、文人、艺术家等形象传递出他对生活追求的另一面理解,以一种“出世化”的心态卧游其中,传递了中华生活的魅力。

除此之外,在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在景德镇超前多变的艺术环境和艺术家们持之以恒的艺术追求影响下诞生了大批陶瓷雕塑家和典型的代表作品,如曹春生创作的《皇权霸业》、《读春秋》;黄胜的《西江月》延承了景德镇传统泥片艺术技法结合温润尔雅的青釉表现出君子豁达之情,《溪山访友》、《高山流水》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创作主题,结合现代泥釉创作的新形式作品,表现了艺术家对“现代陶艺的中国写意语言”的理解,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新文人写意雕塑形式。这种“群星荟萃”的繁荣景象持续至今,景德镇瓷塑在现代中反映传统,在传统中表现现代,以一种新的姿态表现着艺术新气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5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