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是将青花与釉里红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据《宋史》记载,我国在宋代已有“紫花坐墩(即釉里红)的生产,暂未见有宋代釉里红产品出土或传世,就连元代的釉里红瓷也十分少见。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元代青花釉里红堆塑楼阁式人物谷仓,纵10.3厘米,横20.5厘米,高29厘米,重3.27千克,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发掘景德镇市郊后至元四年(年)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青花和釉里红均为传统釉下彩装饰。两者制作工序大体相同,不同在于青花瓷以钴料着彩,釉里红瓷则用铜红料着彩。青花釉里红能够在诸多陶瓷品种中脱颖而出,自有其独特魅力。分析其中原因,青花釉里红的迷人魅力主要源于以下四点:首先,青花釉里红的烧成难度大,工艺价值高。把青花与釉里红组合在同一件瓷器上,成为一个新的陶瓷品种,这是元代景德镇陶瓷艺人的一项创造性成就。因为,青花料和釉里红料在烧成过程中都需在高温下烧成,但对气氛要求不同。釉里红对窑室中气氛要求严格,铜非得在还原焰气氛中才呈现红色。釉里红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因而在釉里红初创期的元朝,传世与出土的釉里红器数量甚少。要使这两种色料呈色同时达到满意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是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专家科研课题组的努力,用现代測试手段,煤气烧制青花釉里红瓷,产量依旧有限。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出土,河北博物馆藏其次,青花与釉里红优势互补,两相映衬,相得益彰。釉里红所用的铜红料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呈色纯正很不容易,一旦呈色,颜色都比较浓重,少见淡彩。因此,釉里红不能像青花那样,做到细致繁密,以及丰富的深浅层次变化。而青花的呈色,类似于水墨画,有色阶、浓淡、深浅之变化,可以勾线,可以渲染,可以是细腻的工笔,也可以是洒脱的写意。因此,青花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的色彩和风韵。釉里红的装饰手法一般涂色块较多,細线条描绘较少,这是由于高温铜红烧成条件要求高,紋饰常常晕散。也正因为这样,釉里红的色块往往显得浑厚深沉,气韵生动,淋漓酣畅。如果与清新雅致的青花纹饰相结合,往往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明永乐青花釉里红龙纹高足杯,大英博物馆藏明宣德青花红彩海兽纹高足碗明宣德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高足杯再次,中华民族对青花釉里红的崇尚,有更深层次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基。青花釉里红的名贵与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工艺价值上。器物只是一个载体,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审美取向。红色在中国代表着庄重和高贵,譬如紫禁城的宫墙、文庙和武圣关帝庙的围墙皆用红色。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中国人把结婚生子、开业庆典等喜事,都叫红事,热热闹闹的红色铺满整个场面。红色代表着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中华民族经世致用的人生观。青花则与国画墨色相似。国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高雅的部分之一,墨分五色,在单纯中追求层次和深度,展现中国文人玄之又玄的精神境界。而青花也可分五色,具有同样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历朝历代的人们为何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烧制青花釉里红了。清康熙青花釉里红《西厢记》“奇逢”图盘,英国巴特勒家族藏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