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诞生
熟悉和了解主要的制瓷工艺,对坚定瓷器有很大帮助。瓷器生产的工艺在陶瓷工艺学上主要指:制瓷的主要原料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瓷坯料、釉料的配方原则、配方的计算,釉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施釉的方法;坯料的成型方法和干燥原理;良好的烧制方法,防止烧制过程中瓷器产生各种缺陷的措施;石膏模型及窑具的制造方法;瓷器的装饰方法。
1、来源广泛的制瓷原料
这里所说的原料,不仅指制作瓷坯时用的高领土、麻仓土、瓷石、不子等原料,还包括配釉所需的釉浆、钴土矿、苏泥勃青、回青、石子青、平等青、珠明料等原料。
高领土高领土又称瓷土,是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因为在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高岭村被首次发现而得名。主要由高岭石、石英和云母组成,含铁量低,可塑性弱,耐火度高,具备了瓷器生产所需的特性。高领土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如果被其他物质污染,则易变为黑、褐、红、粉、米黄等色。土呈块状,无光泽、硬度接近于1,比重为2.6具有滑腻感,能用手捏成粉末,干燥后有吸水性,可塑性弱。煅烧后呈白色,能耐℃以上的高温,烧结温度℃左右。
麻仓土
麻仓土因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而得名。在高领土未被发现和开采前,麻仓土是制瓷的主要原料。麻仓土在明代万历初枯竭,!逐渐被高领土所取代。瓷石瓷石是一种坚硬或半硬的石制原料,由长英岩、细晶岩、石英辬岩、次生石英岩等酸性浅成岩经热液蚀变作用而形成,很早就被用来制造瓷器。颜色白中略带黄色,也有的是绿色、灰色或浅红色。瓷石即可以单独制胎,又可以掺合部分高领土来制胎。有的瓷石还适用于配釉,所以又称釉石。用瓷石做出来的瓷器透明度和光泽都非常好。釉浆釉浆是一种玻璃质釉料,通常施于瓷坯表面。制作瓷器时采取浸、喷、浇等方法将釉浆施于瓷坯表面,再焙烧固化。釉浆可使瓷器表面光洁,防止瓷器对液体、气体的吸收,提高产品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盹子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盹子或白盹。将原料制成盹子,更便于制作各种瓷坯。中外陶瓷文献一般都采用这一名词。
钴土矿
钴土矿是一种含钴的矿物,用来做瓷器的着色剂。除氧化钴外,还含有一定比例的铁和锰,两者的比例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由于钴的着色能力强,经窑炉冶烧呈现蓝色,所以用来作青花、蓝釉、蓝彩的成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另一种是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钴土矿。苏泥勃青、回青、石子青、平等青、珠明料等都属于钴土矿。苏泥勃青苏泥勃青又称苏麻离青,是从波斯进口的一种钴土矿。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发色凝重凝艳,并有黑色的似铁锈斑点。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中常用。后来,因进口的来源断绝,逐渐用国产的回青、石子青、平等青、珠明料等代替。
2、简单实用的烧制工具
了解瓷器的烧制工具,有利于掌握瓷器的坚定方法。瓷坯的工具主要是轮车和模型。为防止瓷器坯件在烧制过程中被污损,须用耐火材料制作的补助工具将坯件隔置,这些补助工具就是窑具,包括匣钵、垫饼、支钉、支圈、齿形支具、垫柱等。轮车轮车也叫辘轳,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的下端埋于土内,上端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操作时,利用轮车的旋转力,用双手将泥坯拉成所需的形状。模型模型又叫模子,用来把泥料制成坯件。用石膏等材料先做成所制瓷器形状的模型,再将泥料涂敷或打成泥片制入模型内,用手或机械压制,稍干后取出,既成为瓷器的坯件。匣钵匣钵是一种用来放置瓷坯的窑具。它的作用主要是使瓷坯在火炉中受热均匀,阻止烟尘熏染瓷坯表面,并使制品相互隔离,不致粘连在一起,提高装烧密度。垫饼垫饼也是窑具的一种,多用耐火粗粘土或高领土制作,因形象像一张饼而得名。垫饼的作用是防止瓷坯与匣钵粘连到一起。支钉支钉也是窑具的一种。古代常用的支钉形状有直筒形、圆环形、三叉形等多种,上面都有齿状的凸起物。用支钉支烧的器物,烧成后底部留有支钉痕迹。宋代汝窑、官窑等器物的支钉痕迹很小,形似芝麻。用匣钵垫饼烧制的方法发明以后,支钉就不再使用了。
支圈
支圈是在用覆烧法制作瓷器时使用的一种特殊的窑具。使用支圈烧制瓷器,用同样的燃料、同样的时间,比使用其他类型的匣钵产量增加数倍。创始于宋代定窑,后为其他瓷窑仿效。齿形支具齿形支具是早期制瓷时使用的一种主要支烧窑具。它的形状为圆形,外围一周齿形凸起。使用时齿口向下,上面再叠装其他瓷坯。这种支具流行于晋至唐代的浙江地区的越窑系瓷窑。垫柱垫柱是一种柱状窑具,也称窑柱。它的作用是把瓷器制品从要的底基上升高,以利用窑室中较高空间的较高温度来烧制。垫柱的形状有束腰喇叭形和直筒形等。火照火照又称火标,它是烧窑时用以检验窑内温度和坯件成熟情况的一种试片。一般用碗坯改造而成,上平下尖,中间钻一个圆孔,置于窑膛。检验窑温时,用长钩勾出火照观察。每烧一窑要验火照多次。
每个火照只能使用一次。
3、复杂神秘的烧制过程
在长期制作陶器的实践中,人们发现,选用不同的粘土,施以不同的火温,便烧制出了与陶器有着本质区别的另一种东西——瓷器。而瓷器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包括选取和处理原料、制坯、干燥、对各种形体的坯胎进行装饰、上釉、烧制等,每个过程又有若干环节。
配料
制作瓷器得采用瓷土。瓷土有很多种,高领土是主要的一种。高领土是一种除高岭石外,还含有石英和云母的制瓷原料。原矿杂质含量较多,所以采集后还要经过淘洗,去掉各种杂质。此外,还必须掺入其他原料,如长石、石英等。原料经选取和处理好后,便可进入制坯阶段。
制坯
制坯是指根据需要,将原料制作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坯胎,如碗、盘、壶、瓶、杯、缸等各种器皿的坯件。制坯有拉坯、利坯、挖足等工艺环节。拉坯是制作瓷器坯胎的成形环节。利坯是对粗坯进行修整,使坯件表面光洁、厚薄均匀。挖足是指挖出瓷器器皿坯件的底足,如碗底、瓶底的圈足等。干燥瓷器坯件做好后,还要进行干燥处理,使之定形。干燥的方法有自然干燥法、烘干法等。为了使成形后的坯件美观,还要对瓷胎进行装饰。瓷器的装饰技法很多,如划花、刻花、印花、剔花、贴花、开光、描金等等。经过装饰,瓷胎上便呈现出各种漂亮的花纹,如波浪纹、卷叶纹、朵花纹、几何纹、云雷纹、网纹、锯齿纹、弦纹、蟹爪纹等,令人赏心悦目。
施釉
在瓷器的生产过程中,施釉是一个重要环节。施釉后的瓷器表面光洁滑腻,色彩缤纷艳丽,更具观赏价值。常见的施釉方法有吹釉法、浸釉法、荡釉法、浇釉法等。釉色种类繁多,如青、白、红、黑、卵白、甜白、粉青、油滴、兔毫、狼窑红、宝石红、豇豆红、矾红、鲜红、珊瑚红、孔雀绿、洒蓝、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珐琅彩、茄皮紫、鳝鱼黄、娇黄、茶叶末等等。这些釉色风格各异,和瓷器上的纹饰及诗画图案相映生辉。装烧入窑装烧是瓷器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控制火候是烧制瓷器的关键,这就对烧制方法和炉窑的结构有很高的要求。在我国的瓷器生产中,常见的装烧方法有仰烧、覆烧、叠烧、素烧等。炉窑形式则有龙窑、馒头窑、街机窑、蛋形窑等。所谓仰烧是指在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纱,再将瓷胎置于其上焙烧;叠烧是指将多件瓷胎叠在一起装烧,瓷胎间用其他物体隔开。它的优点是成本低,产量高;覆烧是将碗、盘之类的瓷胎反向扣置在各种式样的支圈和支垫内,堆叠烧制,这样可以避免瓷器变形。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碗、盘的口部边沿的釉要削去,烧成的瓷器口部无釉,形成所谓的芒口。
4、精致严格的制作细节
制坯和施釉是瓷器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过程,坯的好坏将影响到瓷器造型优美与否,施釉的方法能决定瓷器的精美程度。具体来说,制坯包括拉坯、利坯和挖足三个过程,施釉又分荡釉、浇釉、浸釉、吹釉、等七种方法。瓷坯制成后,还要修坯。若是印花瓷器,需要在瓷坯上印上花纹。若是彩绘瓷器,还需要在烘干的瓷坯上描绘所需要的图案。
拉坯
拉坯是瓷器的成型方法之一。拉坯时,先把调制好的坯泥放在轮车上,转动车盘,借助轮车旋转之力,将泥坯拉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盘、碗、钟、碟等器物形状。拉坯是我国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现在多采用施压、滚压、注浆等方法。
利坯
利坯亦称旋坯,是对拉坯制成的器坯进行打磨的工艺。经过拉坯后的器坯比较粗厚,而且表面不平整。为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在坯件半干时,把它放在轮车上,用刀旋削修整。
挖足
在对圆形器坯进行拉坯时,器体留有两三寸长的泥靶,便于手执泥靶对瓷坯进行画坯、旋釉等操作。竣工时,去掉泥靶,挖成底足的工艺就叫挖足,也称为挖坯。
蘸釉
蘸釉又称浸釉,为最基本的施釉方法之一。方法是用手握住器坯浸入釉浆中,利用坯体表面。这种方法多用于对较厚的坯胎或碗杯类坯件的外部施釉。浸釉成功与否和釉层的厚度、坯件的吸水率、釉浆比重、浸入时间的长短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明清以前瓷器多用此法加釉,器物上的釉汁往往不到底足,上部有釉而下部露胎。
荡釉
荡釉也叫荡内釉,是一种施釉工艺。具体做法是将釉浆倒入器坯内部,将坯体上下左右摇荡,使釉浆均匀附在器坯内部表面,再倒出多余的釉浆。随后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而腹深的制品,对瓶、壶等器物的内部施釉常用这种方法。有一次荡釉的,也有两次的,但不能多过两次,否则容易产生气泡。
浇釉
浇釉是一种对大型器物的上釉工艺,也适用于一面施釉的坯体。在盆中架放一木板,将坯体放在木板上,工匠用勺或碗舀取釉浆,向坯体浇泼,使釉料均匀的附于瓷坯表面。大型的坯体一般由两人共同操作,两人手法必须一致,才能使釉层均匀。
吹釉
吹釉是始于明代景德镇的一种施釉工艺,使器物里外均得以均匀施釉。其中吹青、吹红两种吹釉工艺均为清初所创。其方法是用竹筒一节,一端蒙上细纱布,蘸上釉浆,在另一端用口对着瓷坯用力吹,使釉沫均匀的施于坯面。吹釉的遍数,根据器物的大小和釉层的厚薄决定少则三四遍,多则十七八遍。大型器物、薄胎制品及色釉瓷等需要上几种釉的坯体,常采用这种方法施釉。
刷釉
刷釉又称涂釉。最早见于秦汉时的原始瓷,因其不是通体施釉,而仅为口、肩及内底等处的局部施釉,故采用刷釉的方法。方法是用毛笔或刷子蘸取釉浆均匀地涂在器体表面,多用于长方釉棱角的器物或是局部上釉、补釉、或同一坯体上施几种不同釉料等情况。
洒釉
洒釉又称洒彩。是一种古老的施釉方法,宋吉州窑的玳瑁辬就是将黄色釉洒在黑色的底釉上形成的。其做法是,先在坯体上施一种釉,然后将另一种釉料洒散其上,使两种釉色产生网状交织、线面对比、方向变化的纹理。其做法有全器洒釉,也有局部洒釉。
轮釉
轮釉就是将坯体放在旋转的轮上,用勺舀取釉浆倒入坯中央,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釉浆均匀地散开而附着在坯体上,多余的釉浆则飞散到坯外。这种方法适用于盘、碟等形状扁平的器物。
高领土
含铁较高的钴土矿
匣钵
画坯
制坯
施釉
入窑装烧
利坯,挖足。
荡釉
刷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