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用一句话概括,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任何事物,包括天、地、人,都是阴阳交感,衍生而出。
“乾”、“坤”易之门。“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天道酬勤”四个字,是对乾坤两卦最好的阐释。用现代的话语来解释,就是:越努力,越幸运。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没读过《易经》,然而《易经》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却早已融入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就如当代建盏名家廖设生,其三十年来的经历犹如一部生生不息的奋斗史,将“天道酬勤”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廖设生,建盏手艺人,年生,年毕业于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后被分配到建阳瓷厂任技术员。此时,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省轻工研究所和建阳瓷厂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公关小组研发的仿古建盏已获成功。年轻的廖设生手脚勤快,勤学好问,深得老技术员们的好感,不管是釉水的配比,还是烧制温度的控制,老技术员们都乐于指点一二。每年都有专家学者来到瓷厂搞产品研发。廖设生总是抓住机会向专家老师们讨教。不久,年轻的廖设生就成为建阳掌握烧制建盏技艺三人之中的一个。
建盏始于唐末五代之初,在两宋时达到巅峰,以变幻无穷的色彩纹路、巧夺天工的器型造物风靡一时,是宋朝皇帝的御用茶具。年,就在廖设生准备对建盏展开深入研究时,瓷厂倒闭。当时,除了一些古董玩家,知道建盏的人少之又少,一块建盏也就卖个三五块钱。为了养家糊口,廖设生只得为一个古董商打工,虽然收入不多,但廖设生却庆幸自己能继续做建盏。研发建盏需要资金投入,为别人打工的廖设生,虽然常常因为控制成本放弃许多尝试和想法,但30年来他从未放弃对建盏的研究,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坚持研发建盏新品,先后烧制出兔毫、油滴、曜变等品种。
年5月“建窑建盏制作(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阳市建窑建盏协会正式成立;开展建盏文化交流活动;组织茶博会、工艺品交易会、文博会等。一股“建盏热”悄然兴起。
随着建盏的春天逐渐到来,年,廖设生结束打工生涯,创办“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此后,廖设生如鱼得水,顺着这股东风扶摇直上,成为业界有名的建盏工艺师。廖设生的盏,饱满纯粹,沉淀着厚重的宋时古韵,结晶花纹颗粒大、质感强,釉面纹路天然古朴,瑰丽悦目。华生建盏一出现,很快获得业内行家的认可,在北京、福州、厦门等地迅速打开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民间有句谚语叫做“笨鸟先飞”,不过小编觉得,这句话改成“勤鸟先飞”更加合适。廖老师三十年来从事建盏的经历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天道酬勤!
廖设生简介
廖设生,建盏手艺人,年生,年毕业于厦门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专业。从事建盏的研究30余年,擅长兔毫盏和油滴盏的烧造。其作品古风十足,胎体厚重,纹路鲜明优雅。代表作为蓝油滴大花瓶,滴满而密布,在建盏界中广受好评。年,廖设生创办“华生建盏陶瓷有限公司”。短短3年时间,廖设生就研发出兔毫盏、银毫盏、鹧鸪斑、油滴盏、油滴花瓶等华生建盏系列产品。在廖设生心中,兔毫、油滴都只是釉色的一种,他开始尝试,并且在传统釉色基础上求变。他成功复烧柿红釉建盏,而且在传统釉色基础上,釉面出现“祥云”状图案,遂将之命名为“祥云柿红”。
廖设生说,“其实每一件成品都是孤品,所呈现出来的图案都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宋代建窑虽然烧出了高品位的建盏,但成品率极低,现代情况也是如此。所以要想达到斑纹既优美、成品率又高这一目标,解决建盏的坯釉配方恐怕是永无终结的课题。”
获得荣誉
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年10月26日,作品“撇口油滴盏”荣获第七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评比金奖。
年1月9日,作品“油滴瓶”荣获第三届“中国金艺奖”国际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奖金奖。
年3月,作品“撇口油滴盏”和“敞口油滴盏”在北京第三十一届国际礼品及工艺品展览会上分别荣获“工艺美术金奖”和“工艺美术银奖”。
年5月,作品“撇口油滴盏”在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中获银奖。
年5月,作品“银油滴盏”荣获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金奖。
年10月,作品“银油滴盏”在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获评中国十大名窑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