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二十五颗
指二十五菩萨:乃随弥陀来迎之诸菩萨。往生要集所引用之十往生经(此经被近代学者考证为伪经)载,弥陀来迎时随着而来之诸菩萨有观世音、大势至、药王、药上、普贤、法自在王、师子吼、陀罗尼、虛空藏、宝藏、德藏、金藏、金刚藏、山海慧、光明王、华严、众宝王、月光王、日照王、三昧王、定自在王、大自在天、白象王、大威德王、无边身等菩萨。共二十五位,是为二十五菩萨。
(三十二)二十七颗
指二十七贤圣:谓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种圣者。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后阿罗汉果之九无学,合称二十七贤圣。此为成实论、中阿含福田经所说。成实论所说即:随信行、随法行、无相行、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中般、生般、有行般、无行般、乐慧、乐定、转世、现般、信解、见得、身证、退法相、守护相、死相、住相、可进相、不坏相、慧解脱相、俱解脱相、不退相。中阿含福田经所说即:信行、法行、信解、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舣湦槃、生般湦槃、行般湦槃、无行般湦槃、上流色究竟思法、升进法、不动法、推法、不退法、护法、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
(三十三)二十八颗
指二十八祖:禅宗所传之二十八位祖师。全称西天二十八祖。即:(-)摩诃迦叶,(二)阿难尊者,(三)商那和修,(四)优婆鞠多,(五)提多迦六)弥遮迦,(七)婆须蜜,(八)佛陀难提,(九)伏驮蜜多,(十)胁尊者,(十一)富那耶舍,(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十六)罗侯罗多,(十七)僧伽难提(十八)伽耶舍多,(十九)鸠摩罗多,(廿)夜多,廿一)婆修盘多,(廿二)摩拏罗,(廿三)鹤勒那,(廿四)师子尊者,(廿五)婆舍斯多,(廿六)不如蜜多,(廿七)般若多罗,(廿八)菩提达摩(兼东土初祖)。见于宋代契嵩之传法正宗记。付法藏因缘传一书所载,并无‘婆须蜜’其人,自摩诃迦叶至师子尊者仅二十三代而已。契嵩增入婆须蜜,又在师子尊者下加婆舍斯多等四代,遂为二十八祖。此外,达摩多罗禅经所列西域诸祖,亦多异于正宗记。景德传灯录列二十八祖,则全同于正宗记,亦有以为是后代追改并非原本者。唐代禅僧神会答崇远问,谓西域自太迦叶至菩提达摩共八代,此盖误以撰禅经之达摩多罗为菩提达摩之故。
(三十四)二十九颗
指二十九种庄严:天亲之净土论谓极乐净土之庄严有二十九种,皆由弥陀之愿心而庄严者。其中(一)净土之依报(即器世间清净)有十七种,即所谓之国土功德庄严:(1)清净功德,(2)量功德,(③3)性功德,(4)形相功德,(5)种种事功德,(6)妙色功德,(7)触功德,(8)三种功德,(9)丽功德,(10)光明功德,(11)妙声功德,(12)主功德,(13)眷属功德,(14)受用功德,(15)无诸难功德,(16)大义门功德,(17)一切所求满足功德。(二)净争土之正报(即众生世间清净)有十二种,即佛功德庄严八种与菩萨功德庄严四种。佛之八种为:(1)座功德(2)身业功德,(3)口业功德,(4)心业功德,(5)大众功德,(6)上首功德,(7)主功德,(8)不虚作住持功德。菩萨之四种为(1)不动本处遍至十方供养化生庄严,(2)一念一时遍至佛会利益群生庄严,(3)一切世界赞叹诸佛庄严,(4)无三宝处示法庄严。此说与无著之摄大乘论卷下、天亲之摄大乘论释卷十五等之报土十八圆净之说大致相合。
(三十五)三十颗
指三十种外道:系大日经卷一入真言门住心品所列举外道之分类,即:(-)时外道,即妄计一切万物皆以‘时’为生因(二)地等变化外道,又作五大外道。即妄计地、水、火、风、空等五大为万物之因。(三)瑜伽我外道,又作相应外道。即妄计学定者之内心相应之理为真我。(四)建立净外道,即妄计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为清净。(五)不建立无净外道,即妄计不建立一切法,而以无为无修为真我。(六)自在天外道,即妄计自在天为常、自在,为万物之生因。(七)流出外道,即妄计由手生出一切法。(八)时外道,此与前记之时外道稍异。即妄计‘时’为自在天所造作。(九)尊贵外道,即妄计那罗延天湛然常住,为万物之生因。(十)自然外道,即妄计一切法皆自然而生,无有造作者。(十一)内我外道,即妄计身中别有我性,能运转此身做各种事。(十二)人量外道,即妄计神我之量,等同人身之大、小。(十三)遍严外道,即妄计神我虽能造作诸法,然世间诸尊胜遍严之事,则皆我之所为。(十四)寿外道,又作寿者外道。即妄计一切法乃至四大、草木等皆有寿命。(十五)补特伽罗外道,即妄计补特伽罗由今世趣入后世。(十六)识外道,即妄计识遍满一切处,乃至地、水火、风、空亦皆遍满。(十七〕阿赖耶外道,即妄计阿赖耶识能持此身,含藏万象。(十八)知者外道,即妄计身中有知者能知苦、乐等事。(十九)见者外道,即妄计身中有见者,此见者即为真我。(廿)能执外道,即妄计身中别有能执者为真我。廿一)所执外道,即妄计所执之境界为真我,此我遍于一切处。(廿二)内知外道,即妄计身中别有内知者为真我。(廿三)外知外道,即妄计别有了知外尘境界之外知者’为真我。(廿四)社怛梵外道,此与知者外道大致相同。(廿五)意生外道,又作摩奴阔外道。意生(梵manuA,音译摩奴阁),译作人、人生。即妄计人由人而生。(廿六)儒童外道,又作摩纳婆外道。儒童(梵manava,音译摩纳婆),译作胜我。即妄计我于身中最为胜妙。此为毗纽天外道之部类。(廿七)常定生外道,即妄计我为常住,不可破坏,自然常生而无更生。(廿八)声外道,分为二:(1)声显外道,即妄计声之体为本有、常住,以缘而显之。(2)声生外道,即妄计声之体本无,以缘而生,生已,则为常住。(廿九)非声外道,即妄计拨无声体及声字处。大日经之本文原将声显、声生二外道合并为声外道,而总计二十九种,然大日经疏卷一则将二者别立总成三十种。此外,大日经疏拾义钞卷六,将二十九种外道加‘总我’,成为三十种外道。
(三十)三十一颗
指三十一色:合十三种显色、十种形色、八种表色,共为三十一色。其中青、黄、赤、白、光、影、明、閤、烟、云、尘、雾、空等十三种为显色,以其显现为色;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不正等十种为形色,以其形量为色;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八种为表色,以其表彰为色。
(三十七)三十二颗
指三十二器:菩萨成就之三十二种法;乃用于成办事理,故称为器。即:(-)菩提心器,指佛所护持。(二)无伪器,指专心质直。(三)善根器,指增长志意。(四)菩提柱器(又称菩提根器),指修行于道。(五)多闻器,指正意思念。(六)出道器指慧。(七)集义器,指进取。(八)大富器,指布施。(九)满愿器,指持戒。(十)三十二丈夫相器,略称端正器,指忍辱。十—)—切佛法器,指精进。(十二)练心器,指禅定。(十三)度障器,指智慧。(十四)等诸众生器,指大慈。(十五)救拔贫穷器,指大悲。(十六)喜乐佛法器,指大喜。(十七)舍离爱恚器,指大舍。(十八)诸善根器,指善知识。(十九)般若波罗蜜器,指修进多闻。(廿)离缚碍器,指出家。(廿一)少事务无恼乱器,指阿练若处,即寂静处。(廿二)诸禅定神通器,指乐于寂静。(廿三)化众生器,指四摄法,即菩萨摄受众生所行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法。(廿四)照明器,指护持诸法。(廿五)闻一切未闻法器,指陀罗尼。(廿六〕断一切疑器,指辩才。(廿七)见诸佛器,略称见佛器,指念佛。(廿八)护一切善根器,指无恼害心。(廿九)断我见器,指空法。(卅)舍诸所珍器,指因缘。(卅一)舍诸障碍授记器,指无生法忍。(册二)无畏器,指缘不退地。
(三十八)三十三颗
记器(册指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萨为摄化而自在示现之三十三种形像。法华经普门品及其他诸种感应传,持验记常港之,曲此民间亦流传此类图像,较著者有清代卓峰之观音应化图三十三幅(现于日本东京帝室博物),三十三观音之名称质形像为:(-)杨柳观音,坐岩上,右手执杨柳,表千手观音之杨柳手三珠。(二)头观音,垂云中之,数三十三身之天身。(三)经观音,算坐卷上,右手持经卷,表三十三身中之声间身。(四)光观音,身边放光明,表法华经门品九“五七下)“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郎”之文意。(五)游观观音,算坐云中,表同品大九“五七下)“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一毛之文意。(六)自衣观音,草坐步上,结定印表三十三身中之此丘。此丘尼身。(七)卧观音,合掌,左向坐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小王身,(A)见观,右方之瀑布,表(大九“五七下)“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统变或地”之文意。(九)能两观,于池遭,概莲华,表(大九“五七下)“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塑,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值之文意。()鱼篮观音乘大鱼,浮于水上,表(大九“五八上)“或遇罗别。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不害”之文意,(一)王观,坐上,右手柳,表三卡三身中之觉王身(三月观,你身中之得史佛身。(十三)一叶观音,乘一叶莲,浮于水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宰官身,(四)青观音,步,左方面瓶,插以柳糖,表三十三身中之佛身。(十五)贼德观音,能坐,左手持莲,表三十三身中之无大将军身,(六)绳命观音,水上之猫,右手支,表(大九五八上)“咒温渚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做观音力,还看于本人“之这意。(七)室观音,向左平坐,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身。(千八)数户观音,端坐岩窟中,表(大九“面A上)“缸邮,气毒细光燃,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之文意。(十九)能静观音,在岩壁问,两手接一上,表(大重六下)“为求金银(中些)等室,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参,飘堕罗利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萨名,是人等验得解脱罗刹之难之文意。(份)阿观音,坐岩观海,表(大九“五七下)“或漂道巨海,龙鱼请鬼明,微观音力,流膜不能没”之文意。《份一则提观音,箕坐岩上,表三十三身中之毗沙门身。(份二川衣观。草坐当上,表三十三身中之帝释身。(份三)璃观音,乘绳,立于水上,两手持钵,表三十三身中之自在开身。(四)多罗哪观音,立云中些(九“五七下或值怨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成即起意心“之文意,(五用相观,示现邮中,表三十三身中之善萨身。(份六》六时观音,右手特夹之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士身,(份七)思观,在受风之立像三十三身中之大自在无身。(世)马郎妇观音,妇女立像,表三十三身中之女身,(地)掌观音,合掌立像,表三三身中之婆罗门身。《)一如观音,坐云中作飞行犹,表(大九“互A上)“云雪华电,岸范大雨,念观音力应时得消”之文意。(一)不二观音,两手又立荷叶上,表三十三身中之执全用身(册二)观音,持一茎之莲立荷听上,三十三身中之量男重女身。(册三)酒水观音,左手持体,右手执杨柳之立量,(大危“五六下)“着为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处之文意。其中,除自衣,青须,多罗尊。呼在。阿摩提等五观音,皆为唐代以后民词流传信奉之观音形像。
(三十九)三十四颗
指三十四心断结:[出天台四教仪集注]谓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三十四心断结也
(四十)三十五颗
指三十五佛:常住十方一切世界之三十五佛。据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所载,计有:(-)释迦牟尼佛。(二)金刚坚固能摧佛,又作金刚不坏佛。(三)宝焰佛,又作宝光佛。(四)龙自在王佛,又作龙尊王佛。(五)勤勇军佛,又作精进军佛。(六)勤勇喜佛、又作精进喜佛。(七)宝火佛。(A)宝月光佛。(九)不空见佛,又作现无愚佛。(十)宝月佛。(十-)无垢佛。(十二)离垢佛(十三)勇施佛。(十四净行佛,又作清净佛。(十五)梵施佛,又作清净施佛。(十六)冰王佛,又作婆留那佛。(十七)水天佛。(十八)吉祥佛、又作坚德佛。(十九)无量威德佛,又作栴檀功德佛。(廿)栴檀吉祥佛,又作无量掬光佛。(廿一)光吉祥佛又作光德佛。(廿二)无忧吉祥佛,又作无忧德佛。(廿三)那罗延吉祥佛,又作那罗延佛。(廿四)华吉祥佛,又作功德华佛。廿五)莲华光游戏神通佛。(廿六)财吉祥佛,又作财功德佛。(廿七)念吉祥佛,又作德念佛。(廿八)善称名号吉祥佛,又作善名称功德如来。(廿九)帝撞幡王佛,又作红炎幢王如来。(卅)斗战胜佛,又作善游步功德如来。(卅一)勇健吉祥佛,又作斗战胜如来。(卅二)勇健进佛,又作善游步如来。(卅三)普遍照曜庄严吉祥佛,又作周市(匝)庄严功德如来。(卅四)宝葹华游步佛,又作宝莲游步如来。(卅五)宝莲华妙住山王佛,又作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如来。又同书后记载称,五天竺大乘修行者,常于六时礼忏三十五佛而不缺。三十五佛之信仰,于今犹盛行于西藏。
(四十一)三十六颗
指三十六部神王:又作三十六善神。据传说,由天帝释所遣,以保护人并接受男子女人三归之三十六善神。即:(-)弥栗头不罗婆(意译作善光),主疾病。(二)弥栗头婆呵娑(善明),主头痛。(三)弥槊头婆逻波(善方),主寒热。(四)弥栗头栴陀罗(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善见),主痈肿。(六)弥栗头阿楼呵(善供),主癫狂。(七)弥栗头伽婆帝(善舍),主愚痴。(八)弥栗头悉坻哆(善寂),主嗔恚。(九)弥栗头菩提萨(善觉),主淫欲。(十)弥栗头提婆罗(善天),主邪鬼。(十—)弥栗头呵波帝(善住),主伤亡。(十二)弥栗头不若罗(善福),主冢墓。(十三)弥栗头苾阁伽(善术),主四方。(十四)弥栗头伽丽婆(善帝),主怨家。(十五)弥栗头罗阔遮(善王),主偷盗。(十六)栗头修乾陀(善香),主债主。(十七)弥栗头檀那波(善施),主劫贼。(十八)弥栗头支多那(善意),主疫毒。(十九)弥果头罗婆那(善吉),主五温。(廿)弥栗头钵婆驮(善山),主蜚尸。(艹-)弥栗头三摩陀(善调),主注连。(廿二)弥栗头戾渧驮(善备),主往复。(廿三)弥栗头波利陀(善敬),主相引。(廿四)弥栗头波利那(善净),主恶党。(廿五)弥栗头虔伽地(善品),主蛊毒。(廿六〕弥栗头毗梨驮(善结),主恐怖。(廿七)弥栗头支陀那(善寿),主厄难。(廿八)
弥栗头伽林摩(善游),主产乳。(廿九)弥栗头阿留伽(善愿),主县官。(卅)
弥栗头阁利驮(善因),主口舌。(卅一)弥栗头阿伽驮(善照),主忧恼。
卅二)弥栗头阿诃娑(善生),主不安。(卅三)弥栗头娑和逻(善至)
主百怪。(卅四)弥栗头波利那(善藏),主嫉妒。(卅五)弥栗头周陀那
(善音),主咒咀。(卅六)弥栗头韦陀罗(善妙),主厌祷。此等善
神守护之说由来已久,或受道教思想之影响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