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瓷器10多年的吴先生本是圈内有名的“杯子控”,自“鸡缸杯”引发收藏杯子的热潮后,他“变本加厉”地追求各个时代的杯子,连晚清的官窑也不放过。瓷器专家建议“杯子控”们按系列收藏杯子,可按纹饰如龙纹系列、花卉系列,或者按造型如花口杯、铃铛杯等,既便于研究,成为该品种的高手,又可以提高藏品的整体价值。
晚清官窑杯子可实用
无论谁参观吴先生的藏品都会眼前一亮、垂涎欲滴,一柜子大大小小的单色釉杯子被按颜色分类着,一排排像彩虹一样缤纷多彩,一柜子的青花杯子形态各异,一柜子的彩瓷杯子花枝招展。吴先生几乎集齐了主要历史时期所有器型、所有釉色的杯子。
“去年天价鸡缸杯的出现确实给市场带来一股收藏杯子的热潮。”罗峰告诉记者,收藏者意识到小而精的瓷器是“个子小、价值高”,而杯子的制作与创新贯穿历朝历代,精而小、品种多,所以越来越成为符合收藏潮流的品种。据了解,去年北京春拍就推出了杯子的专场,一对以万元成交的雍正柠檬黄釉杯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圈内的谈资,随后的华艺秋拍中,一件康熙花神杯虽然有冲(注:即有裂纹)仍以60多万元成交,一件雍正胭脂红珐琅彩九秋杯最终成交价超过万元,更令市场“蠢蠢欲动”。
在罗峰看来,除了高价位的刺激,茶文化受热捧也是古董杯被广泛喜爱的原因:“很多藏家认为古董杯子彰显个性,更能体现茶的本味。”热爱古董杯子的收藏者们还把杯子直接用于饮茶。“康熙的、清三代的当然只能摆着,晚清的就能实用。”
明清瓷器更受年轻藏家欢迎
“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也跟着时代在变。”罗峰说,以前很多玩老窑杯的藏家也开始买明清官窑杯子,因为相较于宋元的简洁、素雅,明清瓷的艳丽、繁复更受年轻藏家欢迎。
清三代官窑杯的制作极为精良,康熙胎质坚实、画工硬朗,雍正胎质细腻,画工高雅秀美,乾隆画工繁复、富丽堂皇,各有特色,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康熙五彩花神杯和乾隆粉彩鸡缸杯。
晚清同治、光绪时期,官窑烧造迎来小春天,各类色地粉彩杯、仿前朝杯的质量都不错,如“黄地粉彩喜字纹杯”、同治仿康熙水仙花神杯等。
因为可用于饮茶,又因为市场上清三代官窑杯子的货源日益稀少,晚清官窑的杯子也逐渐成为市场热点。藏家孙先生在年用1万多元买入几只晚清官窑青花龙纹盘,现在一只价格都已经超过2万元。
瓷器价格渐涨与藏家“只进不出”有很大的关系。以花神杯为例,于康熙年间创烧,一直到晚清都有制作,历来以成套为佳,但市场上成套出现的极为少见,价格因此也水涨船高。
可按花纹或造型系统收藏
如今,除了官窑杯外,也有收藏者重点收藏老民窑杯。罗峰认为杯子毕竟形制小,所以更适合成套、成系列收藏,他建议收藏者可以选择按纹饰收藏,比如龙纹系列、花卉系列,或者按造型收藏,如花口杯、铃铛杯等,一个是通过系统收藏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更容易成为该系列的高手,其次是成系列的藏品整体价值更高。
辽宁博物馆藏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在瓷器收藏中,有人独爱青花的古朴典雅,有人追求彩瓷的艳丽多姿,有人痴狂于颜色釉的五彩缤纷……哪种瓷器更美、哪种瓷器更具魅力,各花入各眼,至今没有统一标准的评定。
然而说到官窑瓷器中的酒杯,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那个2.8亿元创造瓷器拍卖纪录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亦或是藏家们梦寐以求的“康熙十二月令花卉杯”了。
康熙十二月花卉杯其实是一组酒器,由十二只形似仰钟的小酒杯组成,每一只酒杯上绘制有十二个月份的代表花卉,也即传说中的花神,故而也称之为“花神杯”。
辽宁博物馆藏清康熙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康熙花神杯是根据传统花朝节的传说,选取百花中代表农历十二月份的月令花卉绘制而成,一套十二件,分别为: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以及十二月水仙。(在各版本介绍中,对于十二月花卉的名字和排序还有不同的介绍,本文不做赘述。)杯体轻巧胎薄如纸,雪白莹润,达到了只见其釉而不见其胎的程度。一面以精致的五彩描绘当月的花卉一种,配以丛石草木、飞禽小虫;另一面以青花题写相配的唐人名诗佳句,并钤一青花“赏”字方印,底圈足内落双行六字年号款。这种精心设计、精巧迷人的杯子,结合了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四种艺术于一身,富有浓郁的文人艺术气息,是康熙朝瓷器的名品。
花神杯与“爱酒”的督陶官
“成化斗彩鸡缸杯”的产生是因为成化皇帝的“恋母情结”,然而具有雄才大略的清圣祖康熙大帝时代是如何创烧出这种小清新的酒杯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研制新风格的各种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宫廷烧制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纹杯”,第一次把“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惯称“十二月花神杯”。
河南省博物馆藏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但是笔者认为第二种推测更加有说服力。有专家指出:“花神杯”的创烧时间应与康熙年间《广芳群谱》这部农艺植物学著作出版以及康熙官窑烧造极盛有关。康熙四十七年(年),康熙命刘灏等按照明人王象晋编的《群芳谱》格式,在扩充材料基础上编撰的《广芳群谱》正式出版,全书共卷,大多都是与植物栽培有关,特别是花卉类,除记述每种花卉的形态特征外,还都附有与之相关的历代传记、题跋和诗词等文艺作品,这部著作的出现为诗花组合的十二花卉杯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十二花卉杯创烧时间应在《广芳群谱》完成之后。
河南省博物馆藏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杏花”花神杯背面题诗: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康熙朝有两位著名的督陶官:臧应选和郎廷极,有什么依据说花神杯是郎廷极所烧呢?乾隆本《浮梁县志》最早记载御窑厂在康熙十年烧造,但是很快,由于吴三桂之乱,战火延及景德镇,不仅官窑停烧,民窑也停烧。康熙十九年才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而康熙二十二年至康熙二十七年,臧应选作督陶官时的臧窑是康熙官窑的第一个高峰期。然而“臧窑”最大的特点是颜色釉品种的发展,并没有在造型上有新的创造,据《景德镇陶录》记载,“臧窑”瓷器的特点是坯体细腻、质地莹润细薄、釉色丰富,尤其是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4个品种最为著名;同时还有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即豇豆红釉)、吹青(即洒蓝釉)也非常漂亮。康熙任命郎廷极为江西巡抚兼任景德镇御窑督陶官,郎廷极在任时,仿古创新,创烧了很多风格各异的新品种,使康熙官窑烧造达到一个顶峰,习惯上将这一时期御窑烧制的瓷器称为“郎窑”瓷。关于“郎窑”的成就,据清人刘廷玑《在园杂志》记载,他的仿古器物十分逼真,与真品无二,尤其在仿制明代宣德、成化时期的器物时,在釉色、橘皮棕眼以及款识上都极为相像。特别是郎窑仿成化的青花、白釉脱胎等瓷器的烧造成功,无疑为十二月花卉杯这种胎薄体轻、造型俊秀的瓷器名品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外,还有一点应该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