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窑
景德镇有一个别名“瓷都”,系江西省地级市。景德镇窑系属于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景德镇窑是中国传统窑炉之一,是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兴、因瓷而名的城市。
所有人都知道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也是一个仅凭单一手工业,便可将点亮城市千余年之久的奇迹之城。“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白如玉”,——景德镇陶瓷这四大特点,便成为国内外所有产瓷区,迄今为止都无法超越的技术颠峰。拥有深厚文化沉淀的景德镇,其影响力也不是一旦一日可以造就。景德镇窑有着无可撼动的产业地位,其在宋期五大名窑没落后。景德镇日后所创下的辉煌,都与五大名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据历史记载:于唐武德(一)间创烧。建国以后后发现遗址居多,最早以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都是五代时期,烧青瓷和白瓷,青瓷釉色偏灰,白瓷釉色纯正,达70度。
景德镇窑:系陶瓷窑炉的一种,也可称“蛋形窑”。窑身如半个瓮俯覆,又似半个蛋形覆置,也像一个前高后低的隧道。在控制烧成气氛和瓷器质量以及燃料消耗等方面,均较龙窑、阶级窑和馒头窑等为优。明清以来景德镇制瓷可取得的成就,和这种窑的采用密不可分。
二、品种多: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产品以碗、盘类为主,宋代时烧青白瓷为主,到了元代景德镇窑继续发展,成功地烧制出了青花、釉里红、红釉等品种,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获得了空前发展,由于丰富的原材料和高超的工艺匠技,因此烧制瓷器在花色品种、器物类型、造型、装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和创新,成为古代中国制瓷工艺的巅峰期。
明代永乐(~)年间的甜白釉、包括宣德(~)年间的青花、红釉、青釉等,都在元代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了当时及后来景德镇窑的主要品种。到了成化(~)年间的斗彩(4声同逗)、正德(~)年间的孔雀绿釉及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等新品种,也以胎质细腻、釉色晶莹柔润、纹饰图案精美,而风靡于世。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青花、五彩、红釉、天青釉、素三彩、粉彩、珐琅彩、窑变釉、广彩等,更是绚丽多彩,竞相争辉,其产品畅销海内外,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景德镇窑的制瓷业走向下坡路,在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重新获得发展。景德镇窑在继承传统工艺,恢复传统品种,创造了新的品种样式等方面,并进行广泛深入地探索,且取得了突出成就。
三、特点:中国传统陶瓷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龙窑(倾斜式隧道窑)
2、阶级窑(倾斜式冷底多室窑)
3、景德镇窑(平焰窑)
景德镇窑系我国传统窑炉中风格独特的窑,它的烧成室型有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窑之称。对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传统瓷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可装烧高火、中火、低火的瓷坯。因窑内腔比较高,便于装烧大件制品,适合多品种生产的条件。因此,景德镇窑单位公斤瓷的燃料消耗量小。另外,其结构简单,镇窑建筑速度快,基建费用少,产量大,周转期快,可以快速烧成和快速冷却,适应于景德镇附近制瓷原料的特性和瓷器的传统风格。对南方某些瓷窑来说,在控制烧成气氛和瓷器质量,以及燃料(松柴)消耗等方面,镇窑均较龙窑、阶级窑和倒焰窑等优点。
四、总结:景德镇瓷窑:于南朝时期已有瓷业,唐代烧白瓷,这个时候景德镇名为新平,又名昌南镇。
北宋初年,向京师贡上白瓷,宋真宗景德年间改名为景德镇,由官监民烧,创烧出影青瓷。
元代景德镇釉下彩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明代在此设置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御器厂控制了最熟练的工匠,使景德镇窑制瓷水平大为提高。明代主要烧造青花瓷器,同时创烧出点彩、釉下彩、釉上彩、斗彩等多种彩瓷品种。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由于帝王对瓷器的奢求,导致青花多种彩瓷品种,闻名中外。
盛世收藏这句话已经在改革开放之后被我们中华大地重复强调过无数次,如今收藏家人数也确实庞大,且与日俱增。随着收藏家群体的壮大,仿古行业、买卖交易行业当然是大见利好。不过随着人心慢慢的没有那么浮躁,现在也成了大浪淘沙后的情景,海水退了,终于知道多少人在裸泳了。君不见,曾经满地开花的拍卖行如今有多少已经坚持不下去;曾经大肆宣扬的艺术馆、私人博物馆、画廊有多少也终归平静默默退场;曾经人头涌动挥汗成雨的古玩城,如今门可罗雀,人丁凋零。凡此种种,都是在市场疯狂扩张之后的后遗症,一切终归理性,理性终是孤独。
欢迎收藏家在评论区留下您的产品一起交流,感谢您的点赞评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