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台八景
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以下简称宋重修碑),为北宋在太清宫留存下来的两通御制碑刻之一,碑体高大肃正,深具皇家气度。
一、基本情况规格形制。该碑通高6.6米,由碑首、碑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其中碑首高1.5米,碑身高2.1米,宽1.5米,下为龟型碑趺。碑额篆刻“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九个大字气度非凡,盘龙碑首雕刻工艺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价值意义。皇家御制。碑首为精雕盘龙,说明此碑是皇家御制。碑身虽因年代久远和碑身材质问题,碑文大多剥蚀不清,但从残存文字仍可看出,该碑为时任太清宫主持上书皇帝,报告太清宫毁坏情况,皇帝依准所奏,下令敕修的史实。历史佐证。该碑原在一民宅中,仅有上部分露于地面,此状与“唐道德经注碑”深陷地表下的形成情况相同,所以碑趺其下亦为北宋时的地基,再此印证了太清宫自汉以来“宫摞宫”的历史。
二、问题争议《宋史》记载,自唐末黄巢起义,太清宫毁于兵事的近百年后,新兴的北宋王朝开始对太清进行重新修建。但因现存的“宋重修碑”字迹漫漶不清,同时史书对该碑记载甚少,其所立时间一直存在争议,较为普遍的说法是立于大中祥符七年(年),为宋真宗朝献鹿邑太清宫时,与“先天太后之赞碑”同时所立。另有立于宋太宗和宋仁宗时期两说。
据元代王鹗《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记载:“太宗淳化四年(年),遣修宫宇,建至明道元年(年)。工毕,诏水部员外郎和蒙撰碑铭,自是专命中使监领。”
期间,宋真宗“咸平五年(年),遣内侍重修,增给卫士。景德二年(年),禁四向樵苏。大中祥符五年(年),遣三司使丁谓代谒。六年(年),躬诣。七年(年),复往,亲奉册宝,上尊号曰太上混元上德皇帝。”
综上,北宋这次重修太清宫工程,乍一看是始自宋太宗的年,至宋仁宗年才结束,先后历经三位皇帝,整整修了39年,很难确定立碑时间,但情况并非如此。
三、考证分析根据《宋史》《混元圣纪》《元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记载,以及《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碑文请修报告,结合该碑埋藏深度、地基构成等综合分析,该碑应立于宋太宗后期的—年之间的三年间,理由有三:
从节点、性质分析,立碑时间应在年之前。北宋这次重修太清宫工程看似漫长,但严格意义上的“重修”时间是宋太宗后期的—年,从开工到“工毕”并立碑历时不超过三年,而立碑时间至少在年之前。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负责撰写碑铭的水部员外郎和蒙在年即病故,所以立碑时间不应超过这个时间范围。至于宋真宗于年“遣内侍重修”,其实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扩修增建;而至年宋仁宗时则不过是续修完善而已。
从史料、礼制分析,不可能是宋真宗所为。对痴迷崇道的宋真宗来说,重修太清宫是一件极大地功德和“政绩”,以宋真宗性格必将对此事树碑立传大书特书,但在《宋史》记录宋真宗朝献太清宫过程中,对宋重修碑一事几无记载,由此说明“重修”一事早已立碑铭记。纵然宋真宗耗时12年对太清宫大加扩建,但也不敢僭越称自己为“重修”。
从形制、材质分析,两碑亦非同时期所立。在形制上,宋重修碑与巍峨高大、气势恢弘的“先天太后之赞碑”相比,在规格形制上明显小了一号。在材质上,宋重修碑更远逊于“先天太后之赞碑”。前者石质粗劣,后者坚硬华美,二者反差极大。纵然宋真宗想立“重修”碑纪念,但以奢华爱面子的作派,不可能将优劣反差如此大的石碑同立于世。
至于后来的宋仁宗,更非立碑之人。宋仁宗只是工程的扫尾人,为历史上著名的孝道皇帝,对其祖、父两代重修太清宫的“政绩”,万不敢僭越标榜。退一万步讲,也不会以粗劣碑石敷衍应付。
宋太宗赵光义
四、太宗立碑《宋史》对宋太宗有“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的赞誉,但在继任皇帝后为了急于建威树望,两次攻辽大败,宋朝元气大伤,不得不接受“弭兵论”,全面转向守内虚外。淳化四年(年),公开承认自己的对辽战争是“年少气锐”所导致的错误举动,并强调“四夷当置之度外”。
在此背景下,为休养生息,再拢人气,于当年作出重修太清宫之举措,以此向天下昭示“无为而治”“以绥民庶”的思想。只不过,虽说是重修,但要恢复唐朝盛况,以当时北宋窘迫的财政状况是不切实际的,大概率是修修补补,略有增建。所以整个工程建设周期并不长,投入亦不会很大,其结果是所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石材质量不高,史书中也未能留下过多的痕迹。
太清宫竣工两年后(年),宋太宗因箭伤复发,带着诸多遗憾病故。五年后(年),继位的宋真宗重启太清宫修复工程。此举自然与真宗好道的思想有直接关系,但原工程完成度不高,质量差强人意也应是主要原因。到了年,此时的宋王朝经过20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库充裕,不但重修了太清宫,还重建了洞宵宫,并树立了巍峨华美的“先天太后之赞碑”,二宫规模“比唐时有加”。
至此,立于30多年前的“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终于名符其实。
附:和蒙简介
和蒙(-),字显仁,开封浚仪人,和岘之弟。生于周太祖广顺元年,卒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年四十五岁。
五六岁时,父凝教之诵古诗赋,一读即不忘。试令咏物为四句诗,颇有思致。凝叹赏而奇之。
太平兴国八年(年),擢进士第。起家霍丘主簿。雍熙初,(年)知崇仁县,就拜大理评事。累迁光禄寺丞。凝尝取古今史传听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蒙因增益事类分为三卷,表上之。又献所著文赋五十轴。召试中书,擢为太子中允。
淳化初年(年),又撰七牓题名记,并补注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右正言。是岁,太宗亲试贡士,蒙预考校,作歌以献。帝甚称赏,遂以本官知制诰。不一年,加水部员外郎,知理检院。
至道元年(年),与王旦同判吏部铨。是秋,晨起将朝,风眩暴作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