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工艺4传统玲珑瓷与类似玲珑瓷

第一次去景德镇的人,必须签到的地方就是“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N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古窑参观学习,接收到的第一个笔记重点就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景德镇陶瓷的最大特色;并以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颜色釉)著称于世”。从此知道了默默无闻的玲珑瓷的工艺地位。今天就把玲珑瓷基本说个清楚,按中国的知识套路,先说“概念”。概念:玲珑瓷工艺源自景德镇,是从镂空瓷延伸出来,但又用原矿釉水填到镂空处,使镂空的地方镂而不空、透而不漏,在光线下晶莹剔透、精致玲珑,属于镂雕瓷的一种。文革期间主流的餐具里就有种青花玲珑瓷,有年纪的人看上去亲切无比者,都会提到自己家曾经用过、摔过……文献:许之衡先生在《饮流斋说瓷》中提到:“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陶瓷前辈王志敏先生在《学瓷琐记》中写到:“玲珑青釉瓷始于北朝末至隋初,唐、宋、元未见,至明初永乐年间有景德镇玲珑瓷烧造,此后复见于清代乾隆年间”。日本称之为米通、萤手。发展:乾隆时的玲珑纹饰从单一的“米粒型玲珑眼”,发展到多种图案;玲珑的工艺有青花与玲珑的搭配、青花粉彩玲珑、青花斗彩玲珑等多种形式;器形以碗为主,也有宫灯、花瓶;镂雕技法有了半镂、全镂之分。又是在乾隆年间,玲珑瓷发展到鼎盛时期。清乾隆白釉玲珑瓷西番莲纹碗制作: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镂空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在玲珑眼里施专门的玲珑釉;再像普通瓷器一样,整体施透明釉烧成。蛋青色的玲珑釉水填补在很小的玲珑眼上,显出略乳浊的半透明状。玲珑瓷器的产生据说是源于北宋时期的制作缺陷。本来是要制作镂空瓷器的,上釉时,因为镂空的玲珑眼太小,釉水在烧制过程中流淌到镂孔中,将镂空部位填平,出窑后,无意间形成了剔透的效果,后来成为景德镇工匠们有意为之、不断成熟的的传统工艺。所以说,景德镇瓷器能有千年不衰的发展,至今仍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瓷都,与工匠们的敏锐用心、不断进取的素质是无法分开的。现在景德镇玲珑瓷的制作依旧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玲珑眼”工艺除了用在陈设瓷之外,更多的用在了与人亲近的日用瓷中,让我们举手之间就可以享受到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精湛工艺了。区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景德镇、龙泉、德化、淄博等传统的陶瓷产业地区也在不断的创新和跨界,比如景德镇、福建也有很好的仿汝窑瓷,龙泉瓷的工艺和器形也有很大的飞跃和突破。单就玲珑瓷来讲,现在网店里又出现了这样镂空全透明的类似“玲珑瓷”这里不对茶具商品的个人好恶做倾向性的结论。只是从古陶瓷文化知识的角度,对玲珑瓷的传统工艺做一个明确区分,不要误以为玲珑瓷的艺术等同于现在见到的所有类似,起码传承玲珑瓷工艺的匠人们不认可那些快餐式的克隆。想说,中国悠久的传统艺术至今仍在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但不是所有的发展都很好的传承了传统文化,最终能传承下去的还是最经得起历史的审美、称得上精湛功夫的艺术品,那些没有含金量的东西会随着岁月一起沉没。学习和欣赏陶瓷,还是要看有功夫含量的东西。上几个来自景德镇的玲珑瓷,用真正匠人手艺养养眼,哪个都舍不得雪藏:(欣赏瓷器要打开灯光:灯下赏瓷器,月下赏美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733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