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漫谈景德镇青花瓷在此C位出道,超越青

在宋代,中国的制瓷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众多的颜色在瓷器上相继表现出来,呈现出争奇斗艳的局面,但将铜元素加入到釉料中使用的,却只有河南禹县附近的钧窑窑口。钧窑产品主要是以铜矿料作为基础釉料进行烧制。

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穿花龙玉壶春瓶

由于此时对铜矿的提纯工艺不够纯熟,掺入到釉水里的铜矿粉末含铜量并不高,为此要在釉中额外加入一定量的石英石,使最终烧成的釉面能够较好的发光发色。

长沙窑褐彩诗文壶

因为钧窑所使用的这种釉料在进入烧制过程中,会出现人为不可控的颜色变化,所以世人称其为“窑变釉”,同一窑中甚至可以同时烧出天青、蓝灰、玫瑰紫、海棠红等颜色,因此便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评价,也为这种以铜入釉的钧窑瓷器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清雍正仿成化青花釉里红高足杯及底款

钧窑瓷器在真正烧制过程中,能最终达到还原焰发出铜红色釉面的器物非常少。由于掺入釉料的铜矿含铜量不足,为使釉面能够发色,就必须保证釉面要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就要进行多次施釉,才能保证釉色较完美的呈现。但因为北方地区窑型的限制,温度常无法满足铜矿料的正常发色,因此真正能够发出铜红色的瓷器非常少,又由于多层反复施釉的缘故,钧窑瓷器表面多表现为一种不清爽的黏腻感,人称“乳浊”感,因此对于钧釉则又称“乳浊釉”。

铜料在素胎上有一定的厚度

唐代湖南长沙铜官窑、宋代河南禹县钧窑,都是烧制铜元素入釉料的窑口,但是都由于铜官窑所使用的龙窑、钧窑使用的圆窑这两样窑型,无法达到所对应的气氛与温度,则无法烧制出真正的铜红色。

清雍正青花矾红云龙大盘背面及款识

将铜红釉得以运用自如的,还是江西景德镇窑。通过考古发掘,目前认定景德镇地区最早生产瓷器的年代在唐、五代时期,窑型为龙窑;宋代沿袭了前朝的烧制技术,并在制瓷工艺上有了一定提高,成功烧制出了“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青白瓷,人称“影青”瓷。年即北宋景德元年,皇帝赵恒为了表彰昌南当地的制瓷人,特将其年号“景德”赐予昌南镇,由此,昌南镇正式更名为景德镇,而影青瓷一直烧制到元代晚期,由于青花瓷器的出现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