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这一点怕是全中国都知道。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让景德镇赚足了名气,甚至让我一度以为只有青花瓷才算是瓷器,唯有景德镇才生产瓷器。
早在宋代景德镇就开始生产瓷器了。史载“宋真宗景德元年(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
但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南宋还是北宋,景德镇都籍籍无闻,宋代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位置基本都在河南河北以及浙江一带,地处江西的景德镇有谁会记得?
定窑刻花牡丹纹碗
汝窑天青釉洗
宋代的瓷器体现了当时的美学水平,平淡素雅中透出的是一种文人的高级艺术审美情趣,所以当时各个窑口生产的瓷器大都以纯净的单色瓷器为主。那么当时能不能生产青花瓷呢?也就是说是宋代生产技术水平达不到?还是说本身能做却不愿意生产呢?
举世闻名的唐代“黑石号”沉船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那就是在唐代的器物中已经发现了青花的影子,所以说工艺水平达不到应该不太可能,所以原因很可能是宋代不屑于生产类似青花一类的彩色瓷器。
唐巩义窑青花花卉纹盘
青花瓷器是一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在瓷坯上进行绘画装饰,再上透明釉,经过℃以上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器。所以也可以说青花瓷的出现代表着瓷器发展进入了彩器时代,从而大大拓宽了瓷器的发展路径。
青花瓷成色鲜艳,发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色;明净素雅,层次丰富,表现力强,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不含铅、镉有毒元素,于人体健康无害。那么如此优秀的青花瓷为何会产生于元代呢?
元代时青花瓷产生的主要釉料即青釉来自中东伊斯兰教区,由于蒙元是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因此釉料上的获得很方便。元代在宋亡前一年就迫不及待地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生产青花瓷器。
按道理说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笨重易碎的瓷器没有太多好感。有一种说法是战争对财力的消耗巨大,所以元时的瓷器主要是用来出口赚取外汇的,伊斯兰教区对蓝色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所以有市场自然就会产生供给。
大维德瓶又叫青花云龙象耳瓶、青花象耳瓶或叫至正青花瓶
大维德瓶是世界上唯一以姓氏命名的中国瓷器,也是中国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是鉴定元青花的标准器。
此瓶成对,器型复杂,形体又大;九层纹饰(耳饰算一层),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画),后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仿的元青花,都被统称为“至正型”,可见此瓶的影响力。
这两只大维德瓶均有伤残且器形歪斜,一只高63.3厘米,直径21厘米;另一只高63.6厘米,宽22厘米。器型复杂,形体又大;有八层纹饰,顺序为缠枝扁菊、蕉叶、飞凤灵芝、缠枝莲、四爪云龙、海涛、缠枝牡丹和覆莲杂宝。杂宝有银锭、法螺、笏板、双角等吉祥物。
元代在创烧青花的同时,还成功地烧出青花釉里红瓷器。
元青花釉里红盖罐
明代是青花瓷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也是青花装饰风格最为多样化的时期,其中永乐、宣德青花胎釉精细、发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是青花瓷器的黄金时期,所用青料为郑和下西洋从伊斯兰教区带回来的所谓“苏麻离青”。明中期以成化官窑为代表,明后期以嘉靖时期为代表。
清代以康熙年间的民窑青花为代表。主要表现在分水技法(渲染)的成熟。同时染与画的分工,表现了商品生产的发达和青花彩绘的成熟。
分水技法模仿了国画当中的水墨特点
当然,为了不断巩固和稳定景德镇在瓷器市场当中的地位,产品的升级和不断创新是必然选择,比如青花玲珑瓷器、粉彩瓷、薄胎瓷以及各种颜色釉瓷器。
1、青花玲珑瓷
玲珑瓷又称“米花”,日本人称为“米通”,西方人把它叫作“嵌玻璃的瓷器”。它采用镂雕技法,先在瓷器坯体上镂出若干一定形状的玲珑眼,用玲珑釉把眼填平,再绘以青花,施釉后高温烧成。成功烧造于明成化年间。
青花玲珑水盂
玲珑瓷器产生源于产品缺陷。宋代有一种熏炉产品,炉盖就采用镂空装饰。由于釉料在高温下流动性好,加上早期对窑内温度控制不好,釉料容易将镂空部分填平,受此启发,明永乐年间成功烧出晶莹剔透的玲珑瓷器。
明成化年间,玲珑瓷与青翠优雅的青花结合组成图案,青花玲珑瓷终于诞生了。
2、粉彩瓷
粉彩属于釉上彩绘装饰。在已经烧成的瓷胎上进行绘画装饰,然后经过℃的低温左右的烧烤以使画面熔融后固化在瓷器表面的装饰技法。雍正年间的粉彩最负盛名。
成化斗彩鸡缸杯
釉上彩瓷最开始依附于釉下彩青花瓷。明宣德年间成功烧造出两者相结合的斗彩瓷器,成化斗彩与万历五彩最为有名。康熙年间釉下彩绘成为独立门类发展,康熙五彩色泽厚实浓艳,亦称为“硬彩”或“古彩。
雍正年间,参照珐琅彩的制作工艺,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掺入含铅的彩料中,使材料产生发乳白的效果,称为“玻璃白”,“玻璃白”的出现大大丰富的颜色的种类,这种带有粉白色调的彩绘被称为粉彩,亦称为“软彩”。
3、薄胎瓷
又称脱胎瓷,在制胎利坯环节将胎质修的极薄,常常以毫米计,往往达到一种只见釉不见胎的“真脱胎”的程度。最常见的薄胎瓷为薄胎碗,由于失去了实用功能,只用作观赏器,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来形容它。
薄胎碗
代表有明永乐官窑出品的甜白脱胎瓷和万历年间的卵幕杯。
4、颜色釉瓷器
颜色釉以一种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适当的气氛中经过一定温度烧成后,能够呈现出某种色彩的釉料,通常以℃为分界线,大致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
颜色釉瓷器被誉为“人造宝石”。它是在宋代的影青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影青介于青白之间,有“冰肌玉骨”的美誉。
北宋景德镇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温碗
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的问世,所以蓝釉和铜红釉烧制成功。
明代永乐的鲜红釉,又称为“祭红”或“霁红”最为有名,同时还有甜白釉。
宣德年间的祭蓝、弘治年间的黄釉都冠绝一时,正德时的孔雀绿也很有名。
“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明媚如江南春水,洁净如北国坚冰”都是用来形容景德镇的颜色釉的绚丽多姿和晶莹夺目。颜色釉瓷器部分用于国家祭祀的礼器存在,因此烧造极为精细。
还有彩蛋?
说了这么多,最后来看一下景德镇出品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这个瓶子又被称为“瓷母”,瓶身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一对夔龙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集中反映了景德镇瓷工的高超技艺。
各种釉彩大瓶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的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其色彩烦冗复杂、题材偏多,导致缺乏内涵,并且在艺术上缺乏较高的美学境界,反映的是乾隆皇帝个人的品味偏好,没有把艺术性和技术性相结合。但其社会意义巨大,在工艺技术综合应用上时代特征明显,展现了当时顶尖的制作工艺和海纳百川的文化自信。
景德镇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瓷器的历史,纵观百年,无论是什么,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