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里姜太公的武圣地位牢不可破,为何最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ww.39.net/web/404.html

姜太公,又名姜子牙、吕尚、飞熊、吕渭、太公望等,他是商末周初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与政治家,也是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中的常见角色。很明显,后一种存在方式有更好的传播效果。于是,后世读者了解姜子牙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成书于明代后期的小说《封神演义》。

彼时,姜子牙执掌封神榜,敕封路正神,好不风光。话虽如此,在《封神演义》成书前,姜太公便已经是一代传奇了。在长达上千年的时间里,姜太公的武圣(神)地位牢不可破,一度比肩孔子;及至唐代,哪怕如张良、韩信、诸葛亮等人,也只能作为武成王姜太公的陪祀。

可奇怪的是,自《封神演义》后,姜子牙的“神化”道路虽然又前进了一大步;但他的武圣(神)地位,却遭到了严峻挑战,并最终为关羽所取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上图_姜子牙(约前年—约前年)

一、“姜太公崇拜”的发展

要解释这个问题,须得了解姜太公是如何被民间崇拜,又是如何被神化的。

欲先“成神”,须有“崇拜”。民间对于姜子牙的崇拜,起源甚早;若是再往前追溯,便不难发现先秦典籍对其正面形象的塑造。

如《诗经·大雅》对姜子牙的形象描述为“时维鹰扬”,毛诗注曰:“略如鹰之飞扬。身为大将,时佐彼武王,车马鲜强,将帅勇武,以此而疾往伐彼大商。”姜子牙的勇略俱全与文武兼备,可见一斑。

另外,于诸多典籍所见,姜太公不仅是长于经济、善于治国、乐于辅政的政治家,更是被后人誉为兵法一道的“始祖级人物”。司马迁就说过:“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于是,为了蹭上这位大佬的“热度”,自春秋战国以来,托名姜太公的兵法屡见不鲜。如,令苏秦“伏而诵之”的《太公阴符》;又如,改变了张良命运的《太公兵法》。

隋唐年间,托名太公的兵书已不下十种;到了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年),朝廷始“置齐太公庙,以张良配”。从这时起,姜太公正式被官方承认,成了国家级的祭祀人物。

上图_唐太宗李世民

为何在汉唐时期,姜太公这么受人追捧呢?

究其原因,与这一时期的尚武之风有很大关系。强汉之名,余威振奋千古;唐以武立国,然而却在李世民的“文治”下,逐渐展现出“重文轻武”的趋势;以致于武则天时期,群臣比射,反倒让高丽人拿了第一名。

难怪,唐玄宗要设立太公庙,以表达自己“文武并重”的政治主张。至唐肃宗上元元年(年),姜太公“晋级”为武成王,与文宣王孔子并立,文武二庙由此流传后世。由此,民间对姜太公的崇拜,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上图_《列仙传》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

二、由人向神的转变历程

早在西汉时期的《列仙传》中,姜太公就已经被描绘成神仙了。至东汉年间,姜太公进一步被“神化”。据《论衡·恢国》记载:“传书或称武王伐纣,太公阴谋食小儿以丹,令身纯赤,长大,教言殷亡。殷民见儿身赤,以为天神。及言殷亡,皆谓商灭。”

须知,东汉时期,天人感应、五行学说以及谶纬思想大行于世。受此影响,姜子牙这样的传奇历史人物,也难免会被赋予神话色彩。及至魏晋南北朝,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诸如西王母、姜子牙等人,皆为其所吸收,并被不断演绎,成了道教神话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彼时,武王伐纣的故事也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据《北堂书钞》记载:“(祝融等五神)皆曰:‘天伐殷立周,谨来受命,愿救风伯雨师,各使奉其职。’”看来,《封神演义》描绘的“姜子牙驱使众神”的故事,并非是空穴来风。

上图_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到了唐代,皇族李氏尊老子李耳为“先祖”,高宗李治还追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自此,道教大兴,“修仙问道、羽化长生”成为许多王公贵族乃至读书人的追求。

受此影响,神秘、长寿而又能役使鬼神的的姜太公,也更加符合世人对于“神仙”的想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姜太公崇拜”的二次发展。

上图_封神演义(明代传为许仲琳创作长篇小说)

三、姜太公与关羽的武圣之“争”

综上所述,姜太公之所以能长时间占据“武圣”地位,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官方“欲用武”的政治需求,二是民间对其“神仙化”的崇拜心理。

既然《封神演义》进一步深化了姜太公的“神仙”形象,那便意味着:动摇其“武圣”地位的主要因素,在于官方(或古代统治者)的政治诉求,已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上文提到,汉唐时期,姜太公作为兵家始祖,得到统治者的推崇与褒扬;然宋代以降,“右文抑武”成为基本国策,以致武官行业衰落。在此情形之下,姜太公“善于用武”的故事,便不再适合宣传。

上图_《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据《宋史·礼志八》记载:“昭烈武成王。自唐立太公庙......(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修武成王庙,与国学相对......景德四年,诏西京择地建庙,如东京制。大中祥符元年,加谥昭烈。”

从武成王庙的变迁历程来看,姜太公的武圣地位并没有被废除。究其原因,宋代已继承周世宗“灭佛兴道”的传统,如此一来,身为道教神话重要支柱之一的“神仙”姜太公,便暂时保住了“武圣”地位。

只是,在道教神话体系中,姜太公也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他就是关羽。在宋人的“推波助澜”下,民间不仅流传出了“关羽助张天师怒斩恶蛟,宋神宗封其为武安王”的传说故事,还出现了以关羽为主祀的关圣庙。

上图_关羽(-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得到“官方加持”的关羽,在道教神话中体系愈发重要,并逐渐威胁到了姜太公的地位,这便为关羽日后取代姜太公的武圣地位埋下了伏笔。

明清时期,随着“关羽崇拜”的发展,官方以及民间都对关羽更为认同。元末明初,《三国演义》的出现,让关羽的忠义形象深入人心;至明太祖时,姜太公的武成王庙被废除;取而代之的,则是汉前将军寿亭侯(即关羽)庙。

上图_关帝庙也称关羽庙

再往后,便是关羽的武圣之路了。因其个人形象恰好符合儒家忠义伦理思想的宣传需要,于是明神宗在位时,关羽又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而后,关圣庙也被抬为“武庙”,并再次与孔子的“文庙”并列。

就这样,关羽轻松取代姜太公,成了新任“武圣”,并延续至今。

作者:瀛洲海客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史记》《宋史》《封神演义》

〔2〕蔡东洲、文廷海《关羽崇拜研究》[M]

〔3〕聂好春、郭冬霞《姜太公形象演变探析》[J]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2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