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鉴定中,款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喜爱收藏的你有研究过不同朝代的款识分别有什么特点吗?
我们现在所提到纪年款,一般都是指明清两代,因为在明代以前,款识还没有成体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明代纪年款的鉴定要点吧!
1.明洪武年款
迄今仍未发现真正带有年款的洪武官窑器,带有明确纪年的洪武民窑瓷器目前也仅见2例,一为江西玉山发现的青白釉瓷罐上的“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款字刻划在罐腹,行楷字体,当为窑工随手刻划;另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洪武元年”款龙泉青瓷兽钮印,款为釉下刻划,分列兽钮两侧,行书体,不很规整,“武”多写了一撇,应是工匠施釉前随便在胎上划写的。
2.明永乐年款
景德镇瓷器落正规的官窑年款始自永乐,永乐官窑款识有下列几个特征:
(1)永乐瓷器带款的很少,多不写款,永乐官窑款仅见“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不见“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球类属青花篆体“永乐年制”
(2)篆书款最常见,皆为“永乐年制”四字双行排列,传世永乐瓷上不见楷书年款,行草年款极少,仅见于民窑瓷器上,字体结构松散,但笔道均匀,手法娴熟。
“永乐年制”暗刻款摹本
(3)永乐款以青花书写的,仅见于青花压手杯,款字书写于碗底心的花纹之内,其他青花器不见款字。
(4)印款和刻款用于甜白瓷及红釉器,款字一般在器物内底心部位,四字款外加单圈,或有花边及图案花纹。印款的文字一般均模糊,凡特别清晰者要注意其真伪。
3.明宣德年款
宣德朝官窑瓷器的款,比永乐朝多得多,而且随着各种器物形式的不同,落款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前人有“宣德款识满器身”之说,应该注意的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宣德楷书款的“徳”字:沿用汉碑中的古体,没有中间一划而成“徳”,凡写成通行体的“德”字,多属后仿款,但仿品佳者也力求形似,款字也仿成”徳”字。
(2)宣德款的书写,是用晋唐小楷的笔法,浑厚而拙朴,后仿者大多有几种情况:用仿宋体(即刻版书的字体)而毫无书写体的笔意;虽为书写体,但笔划呆板;清康熙时的仿宣德款,其“大”“年”“制”往往和康熙款这几个字相似。
(3)景德镇御厂遗址虽发现有“宣德年制”四字篆款的碎片,传世完整器的四字篆款多数是后仿。至于有六字篆款的更是不可信。
4.明正统、景泰、天顺年款
正统、景泰、天顺多不书官窑年款。正统一朝,迄今所见民窑瓷器上有青花料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景德镇湖田窑遗址曾出土一件正统瓷罐残片,外底刻划“正统叁年二月二十七日”铭,这是目前仅见的一例正统朝刻划纪年款。景泰朝至今未见任何带纪年款的瓷器,天顺朝仅见5件。
5.明成化年款
明代成化年间的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窑瓷器上,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均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不见“成化年制”四字款。
(2)开始出现双方栏款和官仿官款。
(3)只见楷书款,不见篆书款,双行六字款围以青花双圆圈或双方框,也有极个别无栏的。
(4)写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但也有因为“糊米底”无法在外底写款而写在盘类口边或高足杯的足内沿的。
(5)成化霁青釉白花器的款识为一特例,是在外底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写楷书双行六字款,外围白泥双圈,款识笔道凸起,这种蓝釉白泥款为成化朝独有。
(6)官窑许多青花、斗彩罐底部写“天”字,统称“天”字罐。
(7)青花款识占全部成化款识的绝大多数,其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
6.明弘治年款
明弘治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明弘治官窑年款多为青花料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款,落款于器物外底,套以青花双重圆圈。中锋运笔,笔力瘦劲,字体小而规整,显得清秀飘逸。因使用“平等青”料写款,故色调淡雅稳定。其“弘”字写法有鲜明的特征,即右边的“厶”明显比左边的“弓”字短。
(2)官窑器上除青花料楷书的六字款外,尚有少量以釉上矾红彩书写的“弘治年制”四字楷款。
(3)锥刻官窑年款只见有“弘治年制”四字双行篆书,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黄地绿彩双龙戏珠纹高足碗和景德镇珠山弘治官窑遗址的出土标本都能证明这一点。
(4)弘治民窑器上的年款多标明具体年代。
以上是明代前中期款识的特点,更多明代款识特点,明天同一时间,为你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