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镜、白如玉。
受污不侵其洁;
经火不变开形;
入土千年不朽不锈。
有土的芬芳,
水的灵秀,
玉的圣洁。
景德镇匠人
景德镇原名新平镇,据史书记载:“新平治陶,始于汉世”,其烧制陶瓷至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由于战争频繁,北方诸名窑相继衰落。至北宋南迁,政治、经济中心随之南移,制瓷技艺始向景德镇集中。
景德镇风景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曾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首个地方瓷业管理机构,从此,景德镇瓷业翻开了中国制瓷史上辉煌的一页。在此后的7个世纪中,景德镇名迭出,“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是景德镇陶瓷的最大特色,并以四大传统名瓷著称于世。
青花瓷
青花瓷属釉下装饰品种。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该瓷一向被人们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青花始创于元代,至明代已臻成熟,分别创出了“宣(德)青凝重、成(化)青雅致、嘉(靖)青幽清”的独特风格;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青花瓷器器型更为复杂,装饰更为丰富。
青花工艺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手绘、贴花和印花三大类。手绘的青花瓷,画面生动活泼,属青花瓷中最为珍贵的品种;贴花的青花瓷,图样清晰,规格统一;印花的青花瓷,线条简练,画面规整。青花纹饰丰富,品种俱全。自古以来,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倍受国内外人们的宠爱。据传,十五世纪的萨克森国王,为取悦于新选的王后,竟用四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回十只青花瓷瓶。
粉彩瓷
粉彩是景德镇创制的新品种,其发展素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因清康熙帝喜爱西方珐琅画,御窑厂艺人遂用珐琅彩的色料绘制五彩瓷的局部纹样,形成粉彩的初期形式。雍正年间,粉彩瓷始用玻璃白作底色,并用渲染法绘制花纹,标志着粉彩的形成。乾隆时期,粉彩瓷的制作达到顶峰。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
粉彩最大的特点是彩绘的技法。绘制时用笔将颜色依深浅浓淡洗开,使彩绘的色阶逐渐增加,色泽粉润柔和,立体感强。清末民初,“珠山八友”将粉彩装饰与中国画表现方法相结合,使粉彩的艺术风格更加个性化。
玲珑瓷
玲珑瓷是镂花瓷的一种,其制作方法是在细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状的透花洞,称作“玲珑眼”,然后经多次施釉,填平通花洞,再入窑烧制而成。玲珑瓷镂空处精巧、透亮,釉色犹如玻璃。
玲珑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在景德镇湖田窑的宋代遗物中,可以见到镂空的器物残片。明永乐年间,景德镇开始正式生产玲珑瓷。由于工序繁杂、雕刻难度大,成品率低,玲珑瓷成为当时皇室专用瓷。王志敏曾在《学瓷琐记》中说:“玲珑青釉瓷始于北朝末至隋初,唐、宋、元未见,至明初永乐年间有景德镇玲珑瓷烧造,此后复见于清代乾隆年间。”其实在明末的隆庆万历间玲珑瓷已经开始流行,清代中期,玲珑瓷发展到鼎盛时期。
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在玲珑瓷上搭配青花纹样,晶莹素美、细腻精巧,称为“青花玲珑”。碧绿透明的玲珑和淡雅青翠的青花相互衬托,釉面光洁,料色青翠,玲珑剔透,展示着我国古代制瓷业很高的技术成就和艺术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玲珑瓷多作日用瓷。玲珑瓷品种除了各式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外,还开发了各式花瓶、灯具等,这些都是景德镇特有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玲珑瓷得到进一步发展,玲珑眼的形状由传统的米粒状演化为月牙状、菱角状等多种花样;同时,玲珑与粉彩以及新彩等工艺进行结合,展现了新时期的玲珑瓷特色。
色釉瓷
色釉瓷是瓷胎外罩一层颜色釉烧制而成。颜色釉是在釉料里添加金属氧化物,经过特定的温度和窑炉气氛,呈现不同的颜色。色釉成色效果主要与釉料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等密切关系。比如铁元素的成色为青色,铜元素为红色,钴元素为蓝色。成品釉面晶莹,纯净雅淡,富有装饰效果。有些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十分不易,例如祭红釉,其红色非常难得,属“千窑一宝”。
中国是使用颜色釉料装饰陶瓷最早的国家之一,隋唐时期就有南方越窑的青瓷和北方的“唐三彩”。入宋后,各地名窑辈出,色釉的品种增多,以景德镇影青瓷最具特色。元代瓷胎原料的改进,为高温颜色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烧制的各种高低温颜色釉继承了前代特征,又集宋代官、哥、汝、定、钧、龙泉等名窑之大成,达到鼎盛。据清代唐英《陶成纪事》载,乾隆时期御窑厂烧制的颜色釉有35种之多。
20世纪90年代以后,液化气窑的普及,使景德镇色釉瓷的烧制再次得到发展。如今,色釉与其他釉上工艺的结合,被广泛地用于陈设、日用、建筑等方面。(图文转自壹号收藏,版权归属原作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