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世界瓷都,一个为瓷生、为瓷兴的地方。高岭土和釉料,经过炉火的洗礼,浴火重生,变得像玉石一样精美。
一座景德镇,看尽中华二千年瓷器文明史。
瓷都景德镇
雨过天晴云出彩,
青出于蓝色入胎。
浴火重生土变瓷,
一片凡心仙气来。
瓷器,经过度以上高温烧制,最早出现在中国东汉时期。那时景德镇称谓“新平”,已开始烧制瓷器。这时期只有黑瓷、青瓷两种,外观很单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白瓷”横空出世。所谓的黑、青、白瓷,是釉料里的含铁量决定的:釉料里面铁含量超过4%,烧制出来就是黑瓷;在1%~3%之间,就是青瓷;低于1%,就是白瓷。
唐朝时期,景德镇被更名为“昌南”。有人说,“CHINA”最早的意思为“陶瓷”,由“昌南”音译而来。可见当时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宋朝时期,是瓷器百花齐放的时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窑”。其中“汝、官、哥、钧”属于青瓷系;“定”主要是白瓷。彼时景德镇的青白瓷,“青中带白,白中闪青,沉静素雅,莹润如玉”。博得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喜爱。于是宋真宗就以其年号“景德”赐名给昌南。从此,景德镇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中心。
元朝时期,中国瓷器的百家争鸣时代终结,景德镇一枝独秀。在青白瓷的基础上,烧制了“卵白釉瓷”;用波斯的苏麻离青釉料,烧制了蓝色的“青花瓷”;还有红色的“釉里红”、红蓝搭配的“青花釉里红”。
明朝时期,景德镇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烧制了多种颜色的瓷器。统称四大类: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和颜色釉。
清朝时期,景德镇制瓷技术突飞猛进,霁青、霁红、甜白三种釉彩,烧制的可谓登峰造极。还结合了西洋文化,诞生了珐琅彩和粉彩。
“瓷都”景德镇的制瓷技术,“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一直都在被各国学习、模仿。机器制瓷,日本和英国有超越之势;但手工制瓷,各国均难望其项背。究其原因:两千年制瓷文化的传承,制瓷大师们的气质,岂是说模仿就能模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