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景德镇窑瓷器(约公元年—年)在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年)到清代康熙中期(约—年)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随着农民起义的蓬勃发展,直至摧毁明王朝的统治和清朝入主中原,中国社会曾发生剧烈变革。作为全国制瓷中心的景德镇,其瓷器制造业也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主要表现在万历三十五年以前,景德镇的制瓷业是由官窑占统治地位,此后,官窑急剧衰落,民营瓷业则因国内和亚欧市场需求的刺激而渐趋兴盛,跃居主导地位。以往人们曾将17世纪这一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称为“转变期”或“转型期”。
据文献记载,转型期青花瓷器使用的是国产“土青”,且以浙江出产者最佳,谓之“浙料”。由于在青料选炼方面有过重大改进,即由以往的水洗法改为煅烧法,致使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有一大部分发色亮丽,给人以清新雅致之美感。在造型方面,除了一般的盘、碗以外,较为特殊的器形是筒形瓶(又称“象腿瓶”)、笔筒和五供等。在装饰图案方面,较少使用龙、风、缠枝花卉等官窑瓷器上常见的传统图案,代之以山水、花鸟、戏曲小说和神话传说等。特别是在体现唐人诗意内容的青花瓷器上,首次出现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画面。
青花经文观音菩萨图碗,明万历,高7.6cm,口径16.5cm,足径7cm。 碗撇口,弧壁,玉璧形底。通体青花装饰。碗心书写青花楷体“南无无量寿佛”六字,环以缠枝花纹。外壁一侧绘观音像,渡海观音居中,足下波浪翻腾。善财童子合掌相拜,韦驮双手合十,横置金刚杵护法。另一侧青花楷书经文字,首句为“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落款为“皇明万历四十四年岁次丙辰仲冬月吉日精造”。外底素底无釉。无款识。 此碗青花设色清新淡雅,富有层次,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最为珍贵的是署有纪年款,万历四十四年即年。以往认为清代康熙时始有斜削式细砂玉璧底,此碗证明明代万历时已开先河。
青花人物纹缸,明崇祯,高14.5cm,口径19cm,足径9.5cm。 缸直口,平沿,深腹,腹下渐收敛,平底,底心略凹。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人物纹。山石掩映的军帐前旌旗招展,大将吕布头戴束发冠,身穿百花袍,身后有一侍者,周围站立几名武士,手持各式兵器。吕布对面李肃手捧珍宝,献给吕布,其身后的几名随从也各持宝物。周围绘有旗帜、军帐、城池、山水、草木等。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缸描绘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馈宝说吕布》一节,李肃受董卓之命,带着赤兔宝马、黄金、珠宝、玉带等宝物来到洛阳城下的吕布军帐中,说服吕布投降。匠师巧妙地将此故事情节移植到器物的装饰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青花色泽浓艳,为崇祯朝青花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不仅为瓷器纹样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而且还深刻影响着瓷器装饰画面的艺术表现手法。民窑瓷器上的许多人物画中除了常见的婴戏图、八仙祝寿外,表现戏曲故事也特别盛行,《三国演义》、《西厢记》、《水浒传》等作品中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与明代万历以来带有版画的戏曲剧本的大量流行有关。
青花“加官进爵”图盘,清顺治,高7cm,口径33.7cm,足径17.5cm。 盘敞口,弧壁,坦底,圈足。口沿施酱釉,白釉闪青。盘内青花绘加官图。庭院内花树草坪,洞石盆景,景色宜人。一官人立于华盖之下,身后有一侍者,手举华盖。官人面前,差人敬献官帽,画面有“升官进爵”的吉祥寓意。图案空白处署青花楷书“戊戌冬月赠子墉贤契鲁溪王锳制”纪年款。外壁及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玉堂佳器”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戊戌年为清顺治十五年(年)。当时王锳任江西饶州守道,此盘应是其定制的送给友人的礼品。此盘画工精细,人物形象生动,时代风格鲜明,为顺治时期瓷器断代的标准器之一。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清康熙,高52.7cm,口径14.6cm,底径12.1cm。 瓶撇口,短颈,折肩,长方形直腹,方底内凹。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对称的竹枝纹。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等纹样。渔家乐图案上方书有“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末尾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案上方书“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伪托楷体“大明嘉靖年制”三行六字款。 据瓶身的纪年款可知,此瓶为清康熙二十九年(年)制品。胎体洁白坚硬,画面构图舒朗,青花色泽明净艳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笔法纤细有力,人物姿态各异,形象生动,将高士的闲情逸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器又称“方棒槌瓶”,是康熙朝新创器形之一,并为此朝所独有。
青花罗汉图炉,明天启,高17.5cm,口径28.5cm,足径18cm。 炉口微侈,束颈,鼓腹下敛,高圈足。底心处有一圆孔。胎体厚重。器里光素无纹,白釉闪青。外壁通体青花绘32个罗汉,三五成群笑谈于山水之间,周围衬以卷云、松柏、溪水、花草。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器造型古朴,人物姿态生动自然,远山近水层次分明,山水交融,云雾缭绕,景致幽雅,意境深远。绘画线条清晰流畅,青花一改单线平涂的技法,并有色阶变化。 香炉在明末清初时颇为流行,明末时香炉造型较清初香炉略高,更显古朴庄重。
转型期的五彩瓷器可分成两大类,即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天启、崇祯时期,五彩瓷器不甚流行,传世有少量花觚、盖罐、碗、盘、碟等,其中有一部分是专门为适应日本市场需求而烧造的。顺治至康熙中期,五彩瓷器得以复兴。转型期五彩瓷器上流行山水、花鸟、人物故事图等,如朵兰怪石、雉鸡牡丹、独占鳌头、文王求贤、柳毅传书、西厢记等。画面布局疏朗,物像生动传神。有些器物上有题写的隶书体或楷书体诗句或唱曲。部分器物的口边涂抹酱色釉汁,时代特征鲜明。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清顺治,高38.7cm,口径18cm,底径12.3cm。 觚(gū音孤)撇口,直腹,中间略凸,胫(jìng音敬)部外撇,平底。通体白釉闪青,口沿施酱釉。器身以青花五彩装饰。画面分三层,上部绘月影洞石花卉,牡丹、玉兰等众多花卉簇拥在洞石周围,竞相开放,五彩斑斓。腰部绘两组饱满的石榴纹。胫部绘垂枝海棠。外底涩胎。无款识。 顺治五彩瓷器造型基本保留了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多以色调对比强烈的红、绿彩描绘粗犷的纹饰。此觚胎体致密,釉面光亮,釉色白中闪青,构图疏朗,以釉下青花来描绘洞石,青花色泽蓝中闪灰。花卉则以釉上黄、绿、红等彩描绘,各色彩料均鲜艳明亮,给人以清晰雅致之美感。
五彩人物纹海棠式盘,明天启,高2.3cm,口径18.2×11.7cm,底径14.8×8cm。 盘呈海棠式,敞口,浅腹,圈足。口沿施酱釉。内底画红彩海棠式开光,开光内以五彩描绘江中泛舟图,江面上一位船夫正在划桨,船上坐有二人正在交谈,岸边衬以松树、山石。外底署青花花押款。 此盘造型别致,釉面洁白,器足圆润,画面主要以红彩为主,绿彩点缀其间,整体色彩淡雅,笔意粗率奔放,虽寥寥数笔,人物姿态却极为生动。据考证,此种海棠式盘系当时为适应日本市场需求而专门烧造的外销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花五彩雉鸡牡丹纹尊,清顺治,高35.3cm,口径12.5cm,底径12cm。 尊唇口外撇,短颈,溜肩,筒形腹,平底内凹。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颈部绘山石花卉纹。腹部绘雉(音zhì)鸡牡丹纹,画面中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岩石上立一长尾雉鸡,周围盛开朵朵牡丹、玉兰,花繁叶茂,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瓶造型古朴厚重,施彩丰富,具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色。此种瓶式是清顺治、康熙时最为流行的器形。
五彩朵兰怪石纹筒式瓶,清顺治,高20.7cm,口径5.1cm,底径5.9cm。 瓶撇口,束径,筒形腹,平底略内凹。口沿涂酱色釉。内外施白釉,外底涩胎无釉。外壁五彩装饰,以纯釉上五彩描绘洞石和折枝花卉,图案呈散点式布局,均以褐彩勾线,折枝花卉均以红彩描绘花心和花茎,以绿彩描绘花瓣,洞石则施以蛋黄、草绿、淡紫等彩。肩部空白处题红彩篆体“百花斋”竖行款。“百花斋”是清代顺治瓷器上特有的堂名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