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塑像
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景德镇,自中国明代开始,皇家正式设置御窑厂,至清未宣统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帝王年号的废除,年的御窑史为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写下了璀璨不朽的辉煌篇章。作为景德镇御窑文化的重要核心要素之一,明清两朝督陶官制的设立,为景德镇瓷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唐英(年—年),字俊公,又字叔子,晚号蜗寄老人,是清朝雍正、乾隆时期著名督陶官。更是景德镇明清御窑厂督陶官制史上的伟业创造者。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纵观景德镇二千余年陶瓷史,无论是作为瓷业工匠、还是文人官吏,唐英堪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瓷业圣人。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首言立德
中华传统文化十分强调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将“立德”置于“三不朽”之首,士农工商无不以德育之、以德化之,在华夏年文明进程中,士德是文化之魂、民族脊梁,士子即学子,学而优则仕,因此士德逐渐演化为官德以期天下官吏遵循。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归纳为“公廉慎勤学”五个德目,作为封建王朝的一名官吏,从唐英生平、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记档、奏章、《记事录》、《陶冶图》和著本《陶人心语》等诸多史籍典章中,无不能深刻感受到唐英德广无垠。
一、
公
唐英为官一片公心、可昭日月。在景督陶近三十载,为不负圣命,无时无刻不因“惟辱命误公之是惧”而恪尽职守,在他自制的众多瓷之器皿中,有一件墨彩云龙纹题句天球瓶,主体纹饰为龙在大海,喻以皇恩浩荡,以浪波意“恩波”,以桃红绘水色指“桃浪”,用“恩波桃浪”颂圣德以明心志。
墨彩云龙纹题句天球瓶
再从唐英呈改由海关动支银两经办陶务奏言中得知,“所以动用淮关银两转运至京,庶觉便易……窃照江西窑厂烧造瓷器,于淮关嬴余内每年留办公银二万两,以为窑工并办差等用……”唐英先为表率,严谨苛责,杜绝一切劳民伤财之事,并节约开支用之于民,其忠心为公、一心为民的公德思想和敬业精神可见一斑。
二、
廉
唐英作为京官,特别是内廷京官,有上达天听的特权,地方官员逢迎亲近在所难免。而唐英一到任,即以“杜门谢交游……”的态度和方式以明心志。
《陶人心语》
在《陶人心语》“卷之六”·忍字臆说八则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感受到唐英的清廉,他这样告诫自己:“忍为天下古今之美德……忍于货利则清心寡欲,可以立节全名……”观后其立志清廉之心,跃然眼前。清代名士沙上鹤在《沈阳唐叔子蜗寄先生传》中有评:“操故清洁,囊无余资,所得养廉自办公而外,由手足以迄亲党故旧之贫乏者,群沾余润焉。历外虽久,不植家人生业”。唐英为官一生、炙位肥差却无产无业,足见其廉。
三、
慎
瓷器的烧制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艺流程,其环节之严密、细节之繁微,超出外人想象。
雍乾两朝各色瓷器的精美华丽,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作为御器厂的最高管理者,这一切都与唐英为政处事之缜密不可分。
唐英到景德镇督陶三年后,他因与窑工朝夕相处、虚心求教,其实对烧制瓷器颇有经验,但在奏章中,只敢言叙自己浅得“抽添变通之道”……慎言之至,显而易见。
从清宫记档中,我们还能多次窥析,唐英的慎,还表现在事务管理和选拔优秀人才上。乾隆九年,唐英在奉令“赔补破瓷”的奏折中提及:“……现与协造之催总老格,谨遵核减各条内指驳之处,一概小心更加,务期较从前之花纹,釉水细微鲜艳,其做坯,满窑亦必敬谨查看,不致破损过多。”
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对于协造老格,唐英经十余年慎察慎思后,对其极力推荐,并终得乾隆赏识。乾隆十六年(年),唐英多次上折奏请老格留任御厂,奏折中称:“奴才兼管窑务以来,细加留心察看,凡制造御器老格悉照敬谨办理,于钱两并无贻误,匠役众多,皆驾驭有方,实属安静勤慎之员。又:“恳圣恩念其当差年久,应升品级赏以职衔以示鼓励。”
四、
勤
回顾唐英督陶一生,勤于政事窑务是其鲜明特点。他身为朝廷命官,却以陶人自居,亲自窑务实践,“与工匠同其食息者三年”。
唐英制粉彩题诗四季花鸟四条屏
唐英在任督陶官期间,还兼管淮安关和九江关税务,窑务烧造、税务征收,尽心尽力,诸多事宜,亲自经营。乾隆四年,唐英《奏请赴窑厂经理陶务由九江知府照管关务折》中说:至每年冬季,“泥土凝冻”,窑厂停工,我让工匠全部回家,窑火停歇,而瓷器却需“拣选讲究”,到时我就到厂里亲自经理。上述奏折中(惟是关、厂往返、兼之拣选讲究,须在厂数天,计以半月为率。……)之语。
五、学
唐英好学成性,不耻下问。他十六岁侍奉内廷,因好学而深得怡亲王赏识,绘画、诗词、典章、篆刻、甚至戏曲,都研学探究。在内务府时,其所学内容是:“顾检点向时所观之书,经籍庄雅居其半,而稗野僻诞居其半”。从唐英《春典八百序》中的学习经历可看出,其求学视野并没有完全禁固于经史子集中,而是广泛涉猎、博览众长。沙上鹤在《沈阳唐叔子蜗寄先生传》中有叙道:“事益力,学益勤,虽奔驰劳匮,旅灯客帐,吟哦不辍也。”正是他学贯中西,才得怡亲王拨冗,委以督陶重任,这为他督陶功成和立言后世打下了坚实基础。
唐英书法
综上所述,正是唐英“公廉慎勤学”的立德修身,督陶三十载,深受景德镇百万窑工的爱戴,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真实写照。
二论立功
唐英在景德镇御器厂督陶期间,在陶瓷工艺上,尊古追贤、创新突破,可谓是成果丰硕、功勋卓著,近三十载的督陶生涯,他将中国的陶瓷工艺、尤其是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推向了巅峰。
唐英制粉彩人物笔筒
他在为传承前朝陶瓷名品重器上,称得上是呕心沥血、精益求精,后世对他在仿宋五大名窑、明永宣青花、成化斗彩等各色器上高度首肯,有复古越古、唐窑为魁的美誉。
在陶瓷工艺创新上,唐英更是史上最强、功勋卓著。我们从故宫博物院馆藏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等一批唐英亲制的作品中可见,他以瓷为载体、用瓷作地子,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用瓷发挥到了极至。
唐英还烧制出集十几种釉彩、12个开光于一身的“各色釉大瓶”(故宫博物院蔵、国之瑰宝,为公认瓷母),工艺难度达到制瓷史上的顶峰。
唐英制各色釉大瓶
据《景德镇陶录》记载,仅颜色釉一项,唐窑就研究出五十七种之多,其中的墨彩、浇黄、抹红珐琅以及西学中用的洋彩等釉色,作为陶瓷釉色装饰,历久弥新、经久不衰。
在纹饰造型方面,唐窑更是新品迭出、奇巧无比。在传承钧窑的胎釉配方基础上,创新烧制出仿钧釉的新品种,如窑变、炉钧、仿生系列作品,在造型工艺上用镂空、转心等方式烧制的夹层玲珑交泰瓶、各色釉转心瓶和轿瓶等作品大放异彩,使人叹为观止。这与乾隆八年《恭奉发及新拟瓷器折》中“其新拟各种,系奴才愚昧之见,自行创造……”的表述可相互印证。
督陶官唐英,为千年瓷都景德镇乃至中国与世界的陶瓷发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景德镇陶录》评价唐英:“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再叙立言
唐英一生,诗文书画留存后世颇多,他奉旨编撰的《陶冶图说》,向后人图文并茂、祥实细微地描述了瓷器生产从采石制泥到束草装桶的20道生产工艺流程。
《陶冶图说》
唐英《陶成纪事碑记》残碑是唐英在清雍正、乾隆时期督理官窑时留下的珍贵遗物,对研究清初官窑生产与官窑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当今仅存的督陶官督理官窑的重要实物见证。
无可置疑,《陶冶图说》和《陶成记事碑》,是研究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史的重要文献。
唐英撰写的个人诗文集《陶人心语》,不仅是全面研究唐英本人的重要史料,更是研究清早期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管理的重要史料,清雍乾两朝士林领袖李绂在观阅唐英《陶人心语》欣然作序评点曰:“读《起蛟行》及《甲寅五月》诗,见公忧国爱民之心,读《除夕忆禁中直宿》诗,见公不忘君恩之心,……读《崔节孝诗》《施贞孝赞》,见公重节孝、端风化之心……”。今人品读细味唐英《陶人心语》此本集册诗文,足可窥见感悟唐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历程。
李绂画像
此外,唐英还著有语言文字《问奇典注》、戏曲集《古柏堂传奇》等多样文化史册。
唐英留下的文集典史为我们后人保存了一份份无比珍贵的陶瓷文化资料,我们应该不断地研读解析它,因为它们为保留景德镇文化记忆、提升景德镇文化品格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万里一孤臣,千秋名不朽。(陶人心语《牧羝图》十二韵)。清乾隆二十一年(年),75岁的唐英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深受皇恩的他于乾隆五年八月曾作诗一首:“宦兴无涯半未删,半官半野半忙闲,半生鞅掌风尘吏,半在庐山粟里间。”可见其志向鲜明而坚定。
唐英的一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还是孜孜以求、知行合一的一生;更是恪尽职守、忠义大爱的一生。作为清廷官吏,他不负皇命、如履薄冰、善始善终,作为陶人工匠,他精工细作、自成一宗、功成名就。唐英——御窑历史上任期最长的督陶官,他的政绩可圈可点、他的影响万世流芳、他的贡献永载史册,是当之无愧的千年瓷都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