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同掌上方寸间壶内绘乾坤

  李慧同和他的作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周末人物·中国新闻名专栏

  □本报记者刘磊王佳声

  左手握壶,右手执笔,时而提笔勾勒,时而偏锋皴擦,时隔九年再次见到李慧同,除了两鬓略显斑白,他一如当初,端坐在桌前,静心匀息,在方寸大小的鼻烟壶内壁恣意挥洒笔墨。现在,李慧同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8月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布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在此次五年一届的选拔中,来自淄博市博山区的李慧同是山东省3位入选者之一。

  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李克昌的李慧同,三十五年如一日,娴熟内画艺术的各种技法,长于人物、花鸟、山水画,精于人物画,是中国内画“鲁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传统内画艺术的创作与绘制中,李慧同大胆使用新材料、新工具,创作出擦、揉、反衬等新技法,丰富了中国内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作品人物的情感、交流、互动配合得当。如今,李慧同的诸多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珍藏,在国家级重大评比中屡获佳绩。

  年幼失聪,

  于无声世界画出希望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自古就有天汉美称的陕西汉中,是李慧同的出生地。其父母曾作为技术骨干从淄博到陕南支援三线建设,所以李慧同至今仍保留着些许陕南口音。

  在汉水河畔,幼时的李慧同也曾恣意欢笑,看鱼跃奔流,听蛙鸣鸟叫,但这里留给他的记忆却不仅是儿时的趣事。年,10岁的李慧同突发流行性脑膜炎,一度持续高烧不退,虽然经过抢救保住了性命,但医疗条件有限,左耳永远失去了听觉,右耳听力也仅剩20%,他的世界突然被按下了静音键。

  “为了方便交流,过去纸笔从不离身,现在有了手机确实方便了不少。”采访中,李慧同对于过去的这段“不美好”早已坦然面对,讲到兴奋之处,便索性提笔而谈。聊到偶有兴致的话题,李慧同的妻子刘翠芳也会参与进来,默契地转达他的意思。

  李慧同失聪后不久,满怀愧疚的父母拖带四个儿女回到了老家博山。父母   可惜事与愿违:小学期间,因听力障碍,李慧同的学习非常困难,勉强考进初中后,听力占据相当比重的英语课让他彻底怵了头。压力巨大的李慧同,最终在父母的建议下选择在家自学。彼时除了哥哥姐姐为他整理好的课本,家里的诸多藏书也都成了他的自学内容。

  除了诗文选注、人物传记,在李慧同的无声世界里,《闹江州》《董卓进京》《赚曹休》《定军山》等一本本连环画慰藉了他的心灵,线条和色块编织的画面以及画面连缀成的传奇故事让李慧同深深沉醉,在心底埋下绘画的种子。

  “我母亲没少操心,一直担心我的将来,想着我长大后能靠什么生活。”李慧同说。

  童年的李慧同多次看到木工师傅做手艺活,对木工雕刻很感兴趣,认为将来可以干木工挣钱养活自己。母亲知道后,摇摇头劝阻:“干木工可是个体力活,你身体单薄,不适合当木匠。你不是喜欢画画吗?画画也很好啊。”画画的潜能和人生的志向,因为母亲的一句话,像电磁正负极偶然触碰一样迅速连接。

  在父母亲的支持下,李慧同决心学画。

  “刚开始学画,没有可借鉴的美术书籍,没有老师教,只能靠着自己的感觉比着墙上的年画临摹。”李慧同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墙上挂着的黄均的《木兰从军》《天女散花》等年画,而自己不知临摹过多少遍。

  “父亲和哥哥姐姐有空就会带我去山里写生,经常一待就是一天。”李慧同回忆,“当时,只要博山举办大型菊展,我就会拿上本子去写生菊花线面,然后回家染国画水墨,没多久就积累了厚厚一摞国画菊花。”

  李慧同的努力父母看在眼里。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叫醒早已睡着的他,让他起来看菊花展。李慧同以为是家里黑白电视要播菊花展专题片,没想到却是父亲和家人把他画的菊花作品贴了满满一屋,办了一个“子夜菊花绘画展”。

  看到对绘画愈发痴迷的李慧同,父母托人将他送到博山区文化馆系统学习素描、水粉。“自那以后,我就像一块海绵拼命地吸收艺术海洋带给我的养分,飞快成长。”李慧同说,从文化馆的王烈老师到李克昌先生,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的李波老师到后来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王孝诚,李慧同清楚地记得帮助过自己的每个人。

  年,年仅16岁的李慧同靠给企业画迎壁画获得了人生第一笔收入。“虽然钱不多,但是意义非凡,既坚定了我走这条路的信心,也让我父母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李慧同回忆。

  之后,李慧同还参加了浙江美术学院东方美术电视函授学院、行知艺术函授学校、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绘画史、画论等课程,拿到了大学专科学历证书。李慧同兄弟姊妹四个,家境并不宽裕,但父母为了他能够自食其力,总是不遗余力地支持。

  结缘内画,

  方寸间自有天地

  年,19岁的李慧同进入淄博工艺品一厂,厂长正是王孝诚。

  “刚进厂时,画大型陶瓷壁画,没多久我就被王老师选进了刚刚成立的内画小组。”李慧同坦言,“从画大壁画突然转型为画小微内画,一开始极不习惯。内画受空间限制大,稍不留意,便会前功尽弃。我属猴,生活中也坐不住,稳不住,开始画内画,一动不动坐五分钟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备受煎熬。”

  “看花容易绣花难”,在口径狭小的琉璃瓶内作画,一是不好操作,二是画错难以修改,三是需要反向作画。

  虽然困难重重,但李慧同还是听从王孝诚的建议,迎难而上,选择坚持。拥有较好绘画功底的李慧同转型画内画后,首先要针对短板磨炼心性。从画线条开始,10分钟、20分钟、半小时,直到能坚持练习几个小时,探入黄豆大小瓶口的笔尖才逐渐稳定下来。能画线条了,再画图形、山水,直到画人物,这个童子功的修成,李慧同用了整整三年。

  年初,在王孝诚的引荐下,李慧同进入博山美术琉璃厂,系统学习内画。“盛极一时的博山美术琉璃厂内画工段高手众多,画风也各不相同,让我大开眼界。”李慧同说。

  与其他学员不同,厂里并没有给李慧同安排相对固定的师傅,在他看来这种尴尬反倒成了他的优势,“没有师傅就意味着我可以找机会向任何一位老师请教,只要咱勤快,学到的一定也比别人多”。

  李慧同谦逊、勤勉,得到了不少内画大师的认可,大家乐意给他指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克昌的绘画风格,最先对李慧同产生了直接影响,那浓烈的色彩,挣脱于传统造型,让李慧同充满好奇。短短几年,李慧同以李克昌、王孝诚内画艺术为基点,广泛汲取吴建柱、张广忠等大师的创作特点,进步飞速。

  年夏,淄博首届陶瓷琉璃艺术节期间,李慧同首次在十三寸琉璃大瓶上临摹创作的《百骏图》,一经开展便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

  “这个作品几乎要把我难倒,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应了下来。”李慧同说,传统内画,瓶不盈握,笔触纤毫,画笔的笔杆若在三五寸之间,尚可灵活把握,尺余甚至是两尺的画笔,即使是陶瓷艺人在瓶底作画,其笔触准确性也难以把握,可以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更不用说是探入瓶口作画的内画,“就连手臂脉搏的跳动,传导到笔端,也会导致规律性颤动,要想稳住手中的画笔,只有屏住呼吸。”

  前前后后,李慧同用时足足45天,才将郎世宁的绘画长卷改编成内画构图的画面结构,把匹骏马“装”进一只瓶子里。

  一个好的作品不仅要画得好,还需要有灵气、有内涵,仅是临摹远远不够,李慧同开始把大师传授的精髓和自己学过的国画、西洋画知识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内画风格。几年后,崭露头角的李慧同被破格晋升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其间,他还获得东南亚艺术巡回展“最佳成就奖”等荣誉。

  拥有属于自己的内画工作室是李慧同年轻时的梦想。年,梦想终于成真。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李慧同的内画工作室“大同轩”正式成立。

  “酒香也怕巷子深,没了大厂的路子和背书,为了打开市场,提高知名度,我跟老李只能带着作品全国各地跑工美展赛。”刘翠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慧同创作的多个作品不仅得到客户认可,还连续摘得多个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精品奖、金银奖。

  年,李慧同被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我省获此殊荣的第一位残疾人。当年11月,他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作品《诸子百家》从全国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金奖。

  笔尖舞者,

  匠心只为内画美

  走进大同轩,玻璃橱窗内整齐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内画作品,桌上放着几支纤细的画笔和大小不一的鼻烟壶。笔是李慧同自制的,狼毫用于勾勒墨案线条,羊毫用于涂彩上色,鼻烟壶则是定制的内画琉璃瓶。

  “我觉得还是自己做的笔好用,得心应手。”李慧同对于工具很挑剔,跟他的创作一样认真。他早期的内画作品以临摹为主,多描绘古代战争场面及刀马人物。如今,虽相较山水花鸟依然偏爱画人物,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象和风格,他先后创作了《竹林七贤》《桃花源》等。“心境不同,加之经历的影响,每个阶段创作的作品也会各有特色。年轻时喜欢浓烈的色彩对比,而现在更喜欢以淡雅的色彩平涂微微晕染,注重冷暖色调的运用,有时仅略施淡赭、浅青,就会让整个画面温雅干净。”李慧同说。

  “我创作人物题材内画壶时,经常将读文学作品的一些感受记在本子上,并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然后做成小草图,再画到内画壶中去,往往为了一个人物的位置再挪动一下、动作再生动一点而反复推敲。”李慧同说,创作一件鼻烟壶作品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甚至几年,从整个构图开始,每一个人物表情、动作的设计,都要打很多次草稿。

  为了献礼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李慧同设计创作了三件奥运内画壶被中国残奥委员会收藏。作品画面宏大,包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吉祥物、会徽和比赛项目式样共83个标志,每个图案都小巧玲珑、惟妙惟肖,整个创作历时1年。

  创作内画人物,善于运用线条非常重要。李慧同认为线条要做到概括、凝练,突出主题,使所画人物形象生动,造型准确。作画的线应该是“写”出来的,线条在起承转合的运动和合组中可以传达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才能体现多样又统一的形式美。

  欲得妙笔,须先得妙心,内画创作需要全神贯注。内画作品《名花倾国》是李慧同根据李白的《清平调》而作,把唐代社会的繁华鼎盛、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李白的才华横溢都概括其中。

  “为了画好这一题材,我反复设计修改了几种太白醉书的姿态,还有唐明皇和杨贵妃等不同的形象,数易其稿,真正做到了九朽一罢。”李慧同说。

  《名花倾国》不负期待,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得到专家学者一致认可,被评为金奖。

  谈到如何激发创作灵感,李慧同打趣道,除了靠平时日积月累不断汲取知识,有时也会灵光乍现,一觉就能睡出好创意,梦到好图案。《密州出猎》便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主画面是苏东坡及跟随者潇洒的群像写真,骏马、猎犬、苍鹰、人物,描绘得错落有致,栩栩如生,一幅太守出猎图跃然瓶内。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所说的“经营位置”,是处理画面结构的一种艺术手法。在李慧同看来,如果一幅画布局不合理,那么即使这幅画用笔用墨再精彩也不是完美的作品。在布局上经常运用宾主、虚实、疏密、轻重、大小、远近、纵横、开合等手法,如果安排巧妙合理,就能获得完美生动的艺术效果。

  在内画创作中,李慧同常用“Z”“S”“C”形的构图布局,并大胆地加以穿插,打破固有的形式。他的许多获奖作品如《密州出猎》《名花倾国》《春夜宴桃李园》等都是巧妙运用了这些构图方法。“在画人物画时,注意人物的三三两两聚合对比,做到有聚有散。熟练了布局手法后,我有时感觉就像电影导演一样在编导着一部历史片,去安排人物的不同位置,塑造不同的形象。”李慧同说。

  李慧同听力薄弱,生活中多有不便,但从另一方面看,受外界打扰少,作画更能心无旁骛,用洞察心灵的眼睛和生辉的巧手在方寸间创造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作品,在工艺美术界赢得赞誉。

  继先后获得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大师、第一届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后,如今获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慧同成为我国工艺美术行业之巨匠。诸多荣誉加身,但李慧同始终认为,自己不过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内画美”的纯粹内画匠人。

  即使再忙,李慧同每天仍会坚持执笔绘壶。最近,除了构思苏东坡系列作品,李慧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国粹京剧系列作品的创作中。“虽然听不到婉转的京剧唱腔,但艺术总是相通的,我希望可以换个角度,用内画勾勒京剧的别样神韵。”李慧同颇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已经初步完工的53张传统京剧故事设计草图,既有哀而不悲、怒而不伤的《霸王别姬》,也有彰显家国情怀的《穆桂英挂帅》,人物设计惟妙惟肖。

  传承创新,

  一花独放不是春

  “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后,除了最初的些许兴奋和激动,我现在感觉最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内画算不上什么热门行当,但也有相当的门槛,天分、悟性、努力缺一不可。”李慧同直言,过去内画画师年纪大的、有经验的少,年轻人多,现在则正好相反。

  内画如其他传统民间技艺一样,面临传承问题。或许是遗传因素,又或许是耳濡目染,李慧同的女儿李韶玥自幼就展现了绘画天赋。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她本想开辟一个陶瓷艺术的新天地,但拗不过乡愁和儿时记忆的牵绊,最终顺从内心,从江西景德镇回到淄博创业,也主攻起了内画。

  相较画了半辈子传统题材内画的李慧同,科班出身的李韶玥在艺术理念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她想让现代人物住进这个小小的鼻烟壶内。

  “刚开始我也犯嘀咕,对她主攻的写实题材不看好,但回过头看,担心都是多余的。”李慧同说。

  父女俩的思想碰撞,最终女儿胜出。入行短短2年,李韶玥创作的《敦煌仙音》《巫山女神》就获得第九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神龙杯”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奖两项金奖。紧接着,父女联袂设计制作的《福慧通灵》在中国青岛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青岛赛区)金奖。

  其实,李韶玥不是不喜欢传统题材,也不是不能胜任,只是与老一代内画艺术家相比,她对传统题材的认识和理解已完全不同。尤其是近几年,“非遗”逐渐成为中国设计和时尚界提及率最高的热词之一,曾经默默无闻的手艺人纷纷进入大家的视野,许多设计师也不断尝试让传统手艺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焕发新生。

  “这对内画而言是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如果只是重复那些古装画面、传统故事已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我有更多的想法需要表达,有更多的故事需要讲述。内画要传承、要发展,我们年轻一代就必须将传统内画工艺和流行设计相结合,让内画在创新中让人耳目一新。”李韶玥作为鲁派内画的新一代传承人,对未来发展有自己清晰的认知。

  如今,李韶玥不仅成功晋升中级工艺美术师,还在去年举行的山东省陶瓷琉璃行业“岜山杯”职工技能竞赛中被授予“山东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李韶玥的技艺逐渐走向成熟,李慧同也在守正创新。“过去都是素瓶,现在我们会选用一些经过自然窑变而产生的幻彩琉璃瓶,巧妙构思创意。”李慧同边展示边对记者说,《火烧赤壁》这件作品就是将窑变的幻彩红色借用设计为火烧赤壁的熊熊大火,让画面层次感更加丰富有变化。

  铁打的师傅,流水的徒弟。虽然不便交流,但多年来,李慧同也带过不少徒弟。目前,已有两位徒弟被评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高级工艺美术师,还有数位获评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不久前,李慧同还与企业达成合作,准备依靠工厂产业规模优势,紧跟时代潮流,一方面着力化解山东画派后继乏人的忧患,另一方面着手研发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琉璃内画新品种。

  “一花独放不是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耐住性子学习内画,创作内画,并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影响更多的年轻画师,带动内画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期待博山琉璃为内画提供更多载体上的选择。已经画了35年,我还会一直画下去。”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李慧同目光坚毅。

来源:大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9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