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埠古码头,瓷都的运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

一座古码头承载了一段繁华的历史,这座古码头是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所需高岭土、釉果等原料的集散地,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它便是江西浮梁县瑶里镇东埠古码头。

早在宋代,这里叫鸿潭村,东河穿村而过,明代时因运销瓷土的船舶都在鸿潭村境内的东河装货卸货,大量的人流物流促进了村庄的发展,村民沿岸陆续建起了日杂、布匹、烟酒店铺及客栈、饭馆、茶馆,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到了清代时街道已延长到一公里,名列浮梁县四大古街之一,成为码头集镇,从此改名为东埠,意思是东河岸边的码头。

东埠古街区是一纵二横格局,与河道平行有两排房屋,两排房屋中间是狭长的街道,路面由石板和卵石铺成。

古街上每家店铺都有前、后两扇门,前门对着街面,后门则开在临河的这边。前门柜台砌得都比较高,那是为了方便骑马的人不用下马就能买东西。

从街上现存的模糊的店名来看,当年古街上不仅有专门贩卖高岭土的商铺,还有药店、布店、鞋店、豆腐店、猪肉店等不同类型的商铺,多达几十家。

细看两边的房屋,错落不齐,都是徽派建筑,而不是赣派风格,最高也就两层,砖木结构,砖是青砖,木是陈木,已有不同程度的风化。

时间在这条古街上仿佛凝固了,坚硬的石板被来来往往的独轮车碾磨出深深的辙印,足见当年东埠码头是有多么的C位。

沿河而建的吊脚楼又有凤凰古镇的味道,这边来的游客很少,富龙我喜欢这种原汁原味、质朴的风貎。

自从瓷土船运业务停摆后,东埠古码头便一落千丈,走在冷冷清清的街巷里,两侧是破旧不堪的门板,还有一些高高的门头,都想告诉来来往往的人那往日的故事。可惜的是,盛景不再,从几位原住民好奇打量我们的眼神,就能够看出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而另一条巷弄里更加宁静无人,户户柴扉紧闭,许久许久,才走过一位村妇,留下渐行渐远的脚步声。

古街上没有旅游商品店,也不见民宿、宾馆,小超市也只看到了两家,画风突变,俨然衰落了。

如果稍不留心,就会错过夹在民居之间的瓷业博物馆,博物馆里最大的看点是收藏着以前的高岭土。

博物馆很小,进去参观要另外买票,至于是10元还是20元,隔日就不记得了。

回头来说这条东河,它是景德镇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发源于瑶里白石塔,自东北向西南流经瑶里、鹅湖、臧湾、王港等乡镇,全长余公里,是古代景德镇重要的交通运输动脉。昌河汇入赣江后直通鄱阳湖,与长江联通,将瓷器运往世界各地。

长长的河岸边有七座码头,古时每个码头由不同的船会把持。

河岸和码头都是用大石块垒成,这就是当年窑工挑担上船的地方。如今只有东边的码头还保存完好,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外景拍摄地。

当年拍摄《闪闪的红星》时,潘冬子跑过的那座木桥,如今已改建为又平又直的小石桥了。

横跨东河上的七孔大桥,修建于民国时期,气势不凡,尚能折射昔日瓷业帝国的光辉。

站在石拱桥上看古村,一湾青水映两岸,房舍重重,山势迤逶蜿蜒,好美的山村。

古码头没了货船,没了商人,曾经盛极一时的东埠,如今翻篇了,无人问津的场景让我发出淡淡的惆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1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