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明御窑厂东侧(东门头)为配合基建,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在离地表约1.3米处发现一面积约百平方米明初官窑堆积层,出土有大量洪武、永乐官窑瓷器残片。经整理复原了这一时期大量碗、盘、壶、罐、瓶等,其中有一件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双耳三足炉,也是这批遗物中唯一的一件三足炉。
器型高大
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通高60厘米,两耳间宽58.5厘米,腹径48.4厘米,口径39厘米。束颈、鼓腹,颈部饰以鼓钉,双耳呈“S”形,耳与腹部连接处饰有云朵状雕件,三足浑圆。通体绘青花海浪、山石,海浪纹气势磅礴,整个器型十分雄伟。
图一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故宫博物院藏
经整理修复、拼接发现,该器成型工艺十分复杂:其炉口为中空,约以0.5厘米厚瓷片镶接而成,双“S”形耳亦为中空,亦为薄瓷片镶接而成,颈部的半圆形凸起鼓钉也做成薄壳后再黏接上去。口、耳、颈部鼓钉,做成空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器物上部因重量过大,而在烧造过程中发生坍塌、变形。该器三足作成象腿,浑圆粗大,亦为中空,当为减轻器物重量而为之。为防止空心足在烧造过程中因空气膨胀而开裂,故在每一足部内侧隐蔽处作有一圆孔,不影响美观。传世品与该器型制相同者,目前发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图一),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图二),二器纹饰和造型与御窑厂遗址出土物一致,唯形制略小。
图二明永乐青花江崖海水纹三足炉南京博物院藏
通高在60厘米左右的三足炉极为罕见,元代仅见有镇江博物馆藏出土元青花三足炉(图三)。据介绍,该器为镇江大运河京口闸遗址出土,共出土两只元青花三足炉,一为海水龙纹,一为云龙纹。一香炉上除龙纹外,还绘满了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莲瓣八宝等纹饰,炉耳和炉足都可拆卸,形制奇特。一炉通高65.5厘米、口径34.5厘米、底径18厘米;另一件通高53厘米、口径27.5厘米、底径13厘米。从成型工艺观察,该炉膛与炉足分制,炉足烧造好之后才按置于炉膛之上,炉耳也为分制,整个炉膛均为实心。炉膛、足、耳采用分制烧造,当是考虑到器型过大,避免烧造时垮塌变形,这与永乐青花三炉的成型与烧造方法完全不同。有明一代,除永乐之外,历朝均不见有此类三足大香炉制作。从成型工艺上观察,永乐器似比元代器工艺上更为先进。
图三元青花三足炉镇江博物馆藏
江崖海水
在传世与出土永乐官窑瓷器中,青花江崖海水纹十分罕见,而单独以此纹饰装饰者,在整个永乐官窑瓷器中仅见永乐三足炉一例,由此可见该器的特殊性。海水江崖纹是中国一种传统纹样,俗称“江牙海水”“海水江牙”。常见饰于皇帝龙袍、官服下摆的吉祥纹样。在纹样的下端,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有许多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中立一山石,并有祥云点缀,常与龙纹、禽兽纹等相配使用。它寓意福山寿海,或带有一统江山含意。海水意即海潮,“潮”与“朝”同音,故成为官服的专用纹饰。江牙,又称江芽、姜芽,即山头重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海水象征大江大河,在海水纹的中间,耸立着岩石。江水和山石组合,象征“江山”。海水江崖之上有双龙和祥云,构成真龙天子主宰江山社稷的寓意画面。北京故宫太和殿(奉天殿)、奉先殿御路大石块上所刻纹饰即是江崖海水纹(图四),永乐青花三足炉所绘海水江崖纹,纹样与大殿御路上的纹饰基本一致。从其特殊纹样看,永乐青花三足炉似非一般普通器物,尤其是该炉硕大的形体和特殊的纹饰结合,当是为某种特殊需要或重要祭祀活动而制作的香炉。
图四北京故宫奉先殿御路上刻江崖海水纹
文章来源:《中国收藏》年12月刊《永乐青花三足炉为谁烧造》作者:江建新陈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