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景德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陶瓷,尤其是在十大国营陶瓷厂时代的传统陶瓷更是为大众所知,景德镇因为陶瓷而得名“瓷都”,随着社会生活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这个老工业城市也开始了新动能的转换。更多新潮、前卫的业态开始在景德镇酝酿成长,新的艺术项目和计划也开始在这个城市生根发芽。▲驻地创作作品《天籁》系列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副总、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熊洪华签名▲驻地创作作品《天籁》系列行走中的余师傅余安泉签名▲开幕主持人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刚好▲致辞嘉宾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吕金泉▲致辞嘉宾资深媒体人章武▲开幕现场嘉宾年10月16日晚19:30,“72亼青年艺术家计划首届邀请展”在景德镇市陶溪川美术馆青年馆正式启幕。展览从“除去历史,陶瓷还剩下什么?”、“除了是文化讯息的载体,陶瓷还可以是什么?”、“回到微观、陶瓷还可以被怎样认知。”等角度思考,着眼于陶瓷的跨界实验。▲艺术沙龙万丰、冯博一、卢征远、耿雪▲艺术沙龙主持人万丰▲艺术沙龙对话嘉宾冯博一、卢远征▲艺术沙龙对话嘉宾耿雪72亼(ji)青年艺术家计划及驻地创作项目的首展即将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启动,作为策展人之一的施思邀请我策划一场开幕对谈,为这个青年艺术项目带来一些“前瞻性、批判性和指引性的思考”。这是个艰巨的任务,有幸我们邀请到几位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富有经验和见识的对话嘉宾,冯博一、耿雪和卢征远共同参与讨论。这次讨论的目的,是要思考当代艺术在景德镇这样一个“地方性”强烈的城市为何进行、如何开展的问题。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常常面对“失效”的指控:普通观众充满好奇但看不懂;而专业观众虽然看懂了,但这些艺术对他们而言却意义不明。这部分源自当代艺术思考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源流的隔阂,或是因为一些当代艺术内容指向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分歧。回归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具体的工作范围,回归“地方”,正是应对这种“失效”挑战的一种策略和趋势。全球化潮流里的当下中国,“全球”与“地方”二者的关系到底如何?地方性,特别是如景德镇极其特殊的地方文化、历史脉络和人群流动对这里正在发生的当代艺术意味着什么?已经和即将参与到72亼项目的年轻艺术家们,应该如何避免他们的创作流于“无效”,如何有效地利用“地方”展开对当下现实的回应?作为文化传播介质的美术学院和美术馆系统,特别是针对青年当代艺术的72亼项目,应该如何在景德镇组织、策划和发展?这些问题,我们期待在一场开放的讨论中获得灵感和启发。万丰(独立策展人、艺术撰稿人)驻地艺术家耿雪作品展览由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担纲总顾问,共邀请14位青年艺术家,展览分“驻地艺术创作”、“青年艺术家创作”二个展览版块。通过邀请与征集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4位艺术家的共70余件/组作品参与展览,作品涵盖陶艺、雕塑、摄影、动态影像、声音视觉装置、综合媒介等各种形态。▲驻地创作作品《天籁》系列城市声音采集点▲驻地创作作品《天籁》系列城市声音采集点之一观音阁“72亼青年艺术家计划”不是一个简单的青年人扶持计划,它在以展览的形式向外界传达更多有关于陶瓷的声音与形态,也在以声音及现场的样式讲述景德镇的制瓷史。首展上,青年陶艺家耿雪将以声音的元素做一件与景德镇这个城市相关的大型装置作品。展览现场展览时间:年10月16日—年01月16日开幕时间:年10月16日19:30展览地点:景德镇市陶溪川美术馆总顾问:吴洪亮策展人:程晓媛施思驻地创作项目:耿雪苑辰甘浩宇张小池参展艺术家:昌贵陈垭楠范婧婧方群铭刘书言欧利欣钱悦史愿飞滕梓余超群(排名按姓氏拼音字母序)学术委员会:安田猛何善影刘子力吴洪亮袁由敏岳洁琼张凌云周光真(排名按姓氏拼音字母序)特邀学术支持:陈光辉蔡萌樊枫傅中望高鹏雷子人皮道坚邱耿钰孙粹王微曦殷双喜张子康(排名按姓氏拼音字母序)特邀顾问:王正红妫六展览总执行:程晓媛施思展览团队:冯逸黄瑶琦江亚萍鲁清郝继禹张文彬主办单位:陶溪川文创街区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单位:陶溪川美术馆已未文化媒体支持: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hi艺术雅昌艺术人民艺术YT云图东方艺术大家艺术世界江西手机报江西省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