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得名
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按道理说,这种瓷器应该命名为蓝花瓷或釉里蓝,但有文献记载以来,这类瓷器都被命名为青花瓷。和同等类型的釉里红命名方式相比,发色以蓝色为主的这种瓷器却被命名为青花瓷,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青花瓷在古代中国的使用历史长达多年,现阶段也有关于青花瓷起源于唐代或宋代的说法,但无论唐青花或宋青花,都无法找到能和元青花瓷器相提并论的胎质洁白,颜色艳丽之成熟瓷器。所以,从这点而言,青花瓷无疑还是起源于元代的。
长久以来,欧洲人对于青花瓷情有独钟。从十八世纪早期开始,这种瓷器受到欧洲人民的普遍欢迎。乃至于年(中国的康熙十六年),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有用人的武装骑士换取件青花瓶的“近卫花瓶”事件之发生。如今,英国的斯塔福德郡生产的著名彩绘瓷器中依然大部分是传承自中国的青花瓷器。
清康熙时期外销风格的青花瓷
青花瓷的起源问题,早期的答案并不是元代。大量最好的青花瓷器,收藏于土耳其和伊朗的博物馆里,上面书写的年号款识,最早的是大明宣德(-)年制,也就是十五世纪早期。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收藏品中,有几件口径特别巨大的青花盘,超过55厘米,最大的一件口径约60厘米,这几件瓷器上都书写有宣德皇帝的年号。
因此得以说明,明初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已经非常成熟。
明宣德青花龙纹盘
而中国博物馆的藏品里,还有数件写有“永乐年制”款识的青花压手杯。
这几件杯子被认为是永乐皇帝的御用品,极有可能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皇帝(永乐大帝)迁都于北京这一重大事件而烧制的定制品。
在这之前是否存在着成熟而完美的青花瓷器呢?在年之前,这种猜测几乎是不成立的。民国时期的北京琉璃厂古玩行,根本不认为元代有青花瓷存在。
直到英国人霍布逊在年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一文,向全世界介绍了一对青花瓶,人们才第一次认识到元代还有青花瓷。这对瓶子,这就是著名的大维德青花瓶。
大维德青花瓶
这对瓶子高达60厘米左右,纹饰很独特,全名为“元景德镇窑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大瓶”,瓶身上有63个字的汉语铭文。
"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舍。∕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关于这对元青花瓶的文章已经很多,在此不多赘述。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这是一位名叫“张文进”的元朝人,在至正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年农历4月定烧的青花瓷祭器。其供奉地点是星源祖殿,供奉对象是胡净一元帅,一位江西本地的土著神灵。
山西博物馆藏元青花牡丹纹大罐
这位张文进,因此名扬天下。他在公元年烧制的这对青花瓷瓶,成了中国青花瓷器始于元朝的铁证。
到了年,美国佛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波普博士发表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托布卡普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年又发表了《阿德比尔寺收藏的中国瓷器》。详细介绍了伊朗和土耳其所藏的早期青花瓷,人们更是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青花瓷器始于元朝,并且早就已经收藏于近东。
伊朗藏元青花大盘
元青花瓷的起源问题
虽然我们今天把元青花瓷称为至正型元青花,即以元代皇帝的至正年号命名。但到底是在元代什么时候,景德镇已经烧制成功成熟的青花瓷器呢?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中国的博物馆学者,根据一件出土于江西九江地区的早期疑似青花瓷器的墓葬纪年,提出了对应的所谓“延佑型元青花”瓷的概念。
所谓的延佑型青花塔式盖罐
这个概念用来代表早于至正年代的元青花瓷,并曾经广泛使用。然而近年来对其褐色纹饰的科学检测表明,它使用的并非青花瓷上的氧化钴矿物原料,而是氧化铁矿物。因此,所谓延佑型元青花的概念就不成立了。
然而这件瓷器也不是全无用处。我们可以从早期杭州出土的所谓宋青花瓷上看到和这件延佑型瓷器的共同之处。
有理由相信,早期这种釉下彩绘工艺确实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的,然而其非常粗陋,并不是我们后世所见的美轮美奂的元青花瓷器。但以天然矿物为原材料在瓷器的胎体上描绘花纹,然后罩上透明釉高温烧成的瓷器制作工艺,则确实在南方的南宋已经出现了。
元青花瓷鹿纹盘,被认为和陈友谅有关
为什么是在景德镇而不是北方的磁州窑或南方的吉州窑出现青花瓷的成熟工艺呢?研究表明,景德镇青花瓷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因为南宋时期此地生产的一种特殊的瓷器-影青瓷(又叫青白瓷)。
元代的陶瓷鉴赏家蒋祈在《陶纪》一书中提到了这种瓷器。号称为饶玉,意思是饶州生产的美玉。用来指代其胎骨的洁白无瑕。这种胎体在当时是其他窑口无可媲美的。
“景德镇陶,有窑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它所,皆有饶玉之称。”《陶纪》
南宋的青白瓷盖罐
到了元朝,由于元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磁局这个官员等级仅为九品的衙门,景德镇的瓷器生产空前发达起来。此时,元政府的高级军事机构枢密院,通过浮梁磁局定烧了很多白瓷,把南宋时期景德镇的青白瓷升级为卵白釉瓷。
由于这些白瓷莹润如玉的纹饰间隐隐约约模印有“枢府”字样,后来的人们就把它叫做枢府瓷。
我们可以从很多元代的青花瓷碗的胎釉原料和制作方法上看出,早期的青花瓷生产工艺和枢府瓷很相似。
特别是高足杯这种器物。根据一件现藏于大英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青花高足杯模印纹饰中的“玉”字,我们有理由相信早期的部分青花瓷是在枢府瓷的工艺基础上添加了釉下彩绘工艺而生产的。
内蒙古出土的元青花高足杯
年,人们在景德镇一个叫做落马桥的地区,发现了烧制元代青花瓷器的窑口。这个窑址位于景德镇市中山南路红光瓷厂院内,出土了大量元代的青花和青白釉瓷。这或能证明一点,元青花瓷早期确实是在青白釉瓷器的基础上产生的。
早期元青花瓷的器型并不多,除了青花碗,高足杯,大罐,大盘,梅瓶,长颈高罐,象耳洗口瓶外,还有玉壶春瓶,器物底座等。
落马桥出土的元青花围棋罐
元青花瓷的工艺特征
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成熟的元青花瓷确实起源于元代的浮梁磁局所在的江西景德镇地区。
这一地区虽然南宋时期并没有生产釉下彩绘瓷器的传统,但却拥有成熟的青花瓷必须具备的洁白的瓷器胎釉。
因此,在蒙古贵族占领了生产优质彩绘青花原料-苏勃泥青的中东地区之后,通过贸易的形式进口的青花原料来到了蒙古贵族控制的景德镇窑厂,在景德镇(可能来自江西吉州窑)工匠的手下,一次性就生产出了成熟的白地蓝花的精美瓷器。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青花花斛
这批最初的元青花瓷器还有工艺不成熟之处,主要表现在有的釉非常单薄,似乎是“皮包骨”,还有的釉在经历过数十年或数年后,会发生胎釉剥离现象。
这种早期青花瓷的这类毛病,在土耳其和伊朗的藏品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说明最早的那批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就被运送到了这一地区。
这种现象,也和中东地区人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崇尚蓝色)有重大关系。
伊朗藏早期元青花大盘
最初的青花瓷,发色并非后世熟悉的明艳的蓝色,而是一种蓝中带黑的颜色。
今天的研究者们熟悉这种发色,并且已经搞清楚这种蓝黑色是氧化钴矿物和四氧化三铁晶体结合之色。而这种色料中出现的四氧化三铁晶体,来源于原矿中富含的氧化铁成分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的析晶。
早期的青花瓷釉,往往并非洁白,而是呈现一种厚厚的浅青色。这种釉色对于早期青花瓷的青(蓝中带黑)色有更好的表现作用。这或许就是青花瓷命名之根据(意思是一种蓝得发黑的花纹瓷器)。
此种颜色之流行,一直持续到数十年后的明成化早期。直到成化皇帝无力再从中东地区取得昂贵的进口青料,代之以国产的“平等青”为止。
每一件藏品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人间宝藏,需我们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