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皇帝,杠同僚,爱享受,我就是这样又硬又

寇准在文采风流的宋代,绝对是个奇葩。

论文才,他不仅挤不进唐宋八大家,还曾被张咏调笑为“不学无术”;论武功,他又不及狄青、潘美、岳武穆;

性情上,他还砭清激浊,爱和人顶牛抬杠,哪怕你是皇帝老儿,也一杠到底;生活上他更是讲究排场,专好享受。

可就是这样,他却能让皇帝和宋代众多政坛大佬,都公认其才干独绝,功绩无双。

如宋太宗不仅评价他:“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而且预立太子,还专以召问。

政坛大佬王安石说:“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范仲淹则说:“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到底是什么样的寇准,能够拉风若此?

寇准

假如我们能够穿越到宋朝,采访寇准的那些同事和朋友,对寇准的印象,则很多人会大摇其头,连呼:“这老兄,简直是茅坑的石头,脾气又硬、又臭、又直,他真让人受不了。”

少为人知的是,寇准的臭脾气半是天生,半是家传。

虎妈一秤砣砸醒问题少年

寇准从小聪颖,是个少年天才。5岁能文,7岁赋诗。他的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所显露的才气,都让作为状元的父亲惊叹不已。

天才大多自负,寇准却是个标准的顽劣少年,自幼十分叛逆。玩鹰斗狗,弹弓打鸟,整天和帮野孩子到处乱窜,招摇惹事。

这让他妈烦恼不已,寇妈也是有个性的新时代女性,感觉要学孟母三迁太麻烦了,某天直接一秤砣朝要外出鬼混的寇准扔了过去,直接就把寇准脚背砸了个血肉模糊。

图:孟母三迁

事实证明,问题少年,还就得虎妈狼爸来管。

一秤砣就把寇准给砸醒了,之后努力读书,19岁就考中了进士。可谓少年登第,荣耀一时。

寇准后来为官后,曾专门铸了一个秤砣,放在身边,睹物思母,不忘发奋。

俸禄全用奢侈

但他也并不是啥事都听从她母亲的,例如他母亲曾经教导他,长大要勤俭持家,“他年富贵莫忘贫”,可寇准的爱享受风格,不仅一点没变,还遗害子孙。

如司马光在《宋史.寇准传》中说:

近世寇莱公(寇准封莱国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值得一提的是,寇准的奢侈费用,并非来自贪墨,而是北宋较为优厚的俸禄。

以寇准曾担任的宰执和枢密使一级例,一年的俸禄是贯钱、石粟米、40匹绫、60匹绢、两冬绵、束薪、秤炭、7石盐﹐还有70个仆人的衣粮。

这是很优厚的了,足够支撑寇准的奢华享受。史书上说寇准家里从不点油灯,连厨房、厕所这样的地方,都要燃烧蜡烛。

图:古代灯烛

个人爱享受,也就罢了。寇准让人受不了得,是他的臭脾气。

杠同事,缠磨皇帝,话痨还烦死人

寇准在真宗朝时,都把每场朝会,变成为他的专场脱口秀。

而他吵架也的确是把好手,每次观点都足够尖利和刺激,还无所不敢言。

通常是正义的话都让他说了,道理都让他一人占了。时间一久,这就让大家非常反感。

甚至连太宗皇帝大老板,都对他烦透了。

某次,实在听不下去了,格老子的,就你道理呱呱叫,老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图:宋太宗

太宗就要离坐回宫,可没想到的是,寇准耍起了泼皮无赖,直接拽住太宗的袖子,不让走了。

意思是皇帝老子,真理不辨不明,我没讲明白,没说清楚,你没听完,怎么能知道我要说什么;你就是知道我要说什么,你怎么能知道,我要打算怎么做;你即使知道了我打算要怎么做,你怎么清楚我能有几种办法做;你即使知道……太宗都要哭了,费厄泼赖,老寇你要学唐僧,啰里啰嗦也就算了,和我来拉拉扯扯象个什么样子嘛。

可这就是寇准,太宗只好再次坐下,还得夸奖他讲的好,讲的妙,讲的呱呱叫。

《宋史》记载太宗夸他: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可后来,太宗就学乖了,气恼了抽身很快。让寇准别说衣袖,就是连背影都只瞧见一闪。

可事实证明,这样溜走,结果更糟。

如淳化初年,发生了两桩受贿案,朝廷处理上有了偏差。有个叫王淮的贪赃千万﹐却仅被撤职仗责﹐旋即复职;而另位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死。

恰巧此后,天气接连大旱。古人向来迷信天气示警,多与人事有关。所以太宗召来近臣商量﹐虽有人猜晓,却无人敢言。惟有寇准朗声说:“天大旱,就是由于朝廷处事不公!”。

太宗早知其意,见寇准又要来上政治课。实在受不了了,马上甩袖离去,影都没让寇准看清。

等过后,太宗气也消了,可天旱依旧。他就想问问寇准,怎么个不公法,又把寇准叫来讲明。

图:寇准连环画

结果寇准较起了真,就是要争个一清二白,还非要让先把群臣都叫来,才肯当众说明。太宗无奈,只好如此。寇准大庭广众之下说:

“祖吉受贿较少被判死刑﹐而王淮就因为是参知政事的弟弟﹐打了几下就复职了﹐这是不是处事不公?”

太宗以此顿知寇准可用,不仅查清事实改判,而且还升任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可寇准这股较真的烦劲,像是得到了鼓励,后来愈发张扬。

某次他和同僚又在御前互相攻短,太宗一烦之下,把两人都贬到了地方去。

谁知过不了多久,太宗又想起了寇准的好,想念的不得了,又召还。还相问立太子等机密大事。足可见寇准为人君信任,全赖一片公忠之心。

不仅敢和皇帝顶牛,还敢威逼

寇准因刚硬的个性,官职升降变换,一般就像做了电梯,忽升骤降。久了他也习惯了,倒是太宗有时因他感慨:

“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

这个寇准啊,真是…….

寇准不仅让太宗犯难,真宗即位后,他依旧故我行事。情急之下,甚至他还敢于威逼赵大官家。

景德元年九月﹐辽圣宗大举进攻﹐直逼黄河边上的澶州﹐直驱都城汴京。不少大臣惊慌一团,纷纷主张迁都金陵。

寇准挺身而出,坚决主张抵抗。首先还要求砍了迁都派的脑袋祭旗,再请真宗御驾亲征。

真宗无法,只好北上抗战,到了澶州﹐只见辽军铺天盖地,立即胆怯了,又打起了退堂鼓。

寇准驾前出言几次威逼:

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毕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复入对,琼随立庭下,准厉声曰:“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曰:“寇准言是。”准曰:“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可入城后的真宗,怎也也睡不着。他忘不了,他老子太宗那腿上的箭伤是怎么来的。对辽国实在惊恐的很。就一直派人打听寇准行踪。

来人报寇准听完小曲,喝好酒,又正跟人赌钱呢。听到这些,赵官家才安心得睡。

几番交战,辽人取胜不下,又要求和。

而寇准不但不允,还想要逼辽称臣,归还燕云故地。宋真宗是吓坏了,另有大臣揣摩圣意,进言寇准拒和,是要把持兵权,怀有不轨。

图:澶渊之盟

这可是大宋祖宗之法所禁忌,其中利害,寇准自是晓得,再不敢耍横,只是对派去谈和的曹利用,交代了赔款30万的底线。

真宗后来看到曹利用复命伸出三个手指头,还以为三百万呢,并表示三百万也认,后来才了解是区区三十万。

澶渊一战,奠定两国年的和平,寇准在内,功莫大焉。

混混的妥协,稍失本色

寇准这样的个性,大多适合在特殊的时代,和特别的君主。就是以唐太宗之明,晚年对魏征也是很不待见,更别说宋真宗了。

这不寇准相位还没坐热,王钦若,也就是后来极力怂恿真宗封禅泰山的那位,就打起了寇准的小报告。

别忘了,寇准在辽国大军压境之时,曾经说过,尽斩主张迁都人脑袋这样的话。王钦若当时就是主张迁都金陵的人。

王钦若某日对真宗说,您尊敬寇准,可因为他有大功?

真宗说然。王接下来说,檀渊不过城下之盟,自春秋以来,都以此为耻。而您和寇准还以此为美,真不知道您怎么想的。

再者,您听说过赌钱吧,赌钱人若是赌输了,最后都会孤注一掷,而您,不就是寇准的赌本吗?幸运的是他赌赢了,若是赌输了的话,那您……

图:宋真宗

王钦若,真是一个好毒舌。

真宗听完瞬间脸都变绿了,心里瞬间一万头草泥马跑过。

好啊,难怪寇准一再坚持推我去前线,这是拿我当押宝了啊。

寇准之后的官途,继续坐升降电梯去了。

能向皇权妥协,却难受下属捋须

也许寇准后来感觉累了,或者有些官迷心窍,在真宗那场弥漫全国的天书活动中,寇准一反常态,凑趣上书恭贺。惹得门生故吏和朋友们,都有些瞧不起他。

晚年学会“鼠雀尚知人意”的寇准,也许是真的老了,懂得了向皇权妥协。但对同僚却还是那么的不近人情。

他一手提拔的丁谓,某次看他胡须上留有饭粒,而上前亲手为他除去,并且整理好胡须。本为好意,寇准却板脸大庭广众之下严厉训斥:

“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耶?”

这让公开溜须的丁谓颜面扫尽,后来不惜公然和寇准处处敌对。

丁谓捋须

后来寇准的最终结局,就和此事有关。

乾兴元年﹐丁谓勾结宦官雷允恭﹐修改诏书﹐将真宗病死归罪寇准﹐又将他贬去雷州。寇准最后客死他乡。

后世戏说,失去本色的寇老西儿

寇准命运颠簸,全由自身个性使然。他却全然不知自己,无形中已经树立了太多敌人。时移世易,难免遭遇嫉妒和清算。

当时的丞相王旦就曾经评价说,寇准向别人示以恩德,要别人一味感念,还要别人也要同时畏惧他的威德,他这种矛盾的做法,群臣避之不及,唯有他不自知。

即使在现代来看,我们要交纳寇准这样的朋友,也是对自己宽容心的不小挑战。

而民间戏曲中的寇老西儿,比之真实的寇准,则要幽默、智慧的多,也更加讨喜。

虚虚实实,真真伪伪,寇准身上的矛盾和不世功业,在后世演义的寇老西儿身上,反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75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