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燕音羽
在翻阅《诸蕃志》的时候,“三佛齐”这个名字不断出现,我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一个物产丰富得就像能随处捡到的帝国,
一个视国王如神佛,保留着为国王殉葬习俗的帝国,
一个掌握着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的帝国,
一个经常和阇婆国打仗,最后却被另一个国家——马六甲王国灭亡的帝国,
它的人民是曾经是怎么生活着的,这点让我十分好奇。
三佛齐国
地理位置(来源:globalsecurity.org)三佛齐,位于真腊国和闍婆国之间;分辖15个州,在泉州的正南方。
冬天顺风行船,从泉州出发,大概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三佛齐国。
凌牙门有(在现在的新加坡)有三分之一的商人刚刚进入该国(原文这里有缺漏)。
三佛齐国的人大多数姓蒲。
国都用砖头叠起来砌成城墙,城池周长有几十里。
国王出入乘坐船只,身上裹着粗布,头上遮着绢布做的伞,身边有武装侍卫守护着。
三佛齐国人散居在城外,有的人生活在水中竹排上,竹排上铺着木板,屋子上盖着茅草。他们不交赋税。
近代水上房屋(来源:维基百科)巴瑶族村落(来源:rastafari.tv)马来西亚的海域中现在还生活着一群巴瑶族人。他们以舟为家,一辈子几乎没怎么离开过海洋,过着游牧民族一般的生活。他们在海上搭建起聚居村落,出行只靠小木船。
当地人都熟悉水战、陆战,如果爆发战争,他们可以随时加入军队。
他们由自立的酋长带领,都自备武器、干粮,对敌是一副拼命三郎的作风,彪悍程度在各国能排第一。
国家不使用铜钱,买卖的时候凿银子来交易。
四季的气候炎热的天气多寒冷天气少,家里养的牲畜种类和中国差不多。
当地出产有花酒、椰子酒、槟榔蜜酒,这些种类的酒都不是用酒曲来酿造的,但是喝了都容易醉。
他们一般用外国文字书写平时的书信,印章做成国王的指环形状;但是上奏的表章则使用中国文字。
国家的法律很严厉,犯有奸淫罪名的男、女都会被处以极刑。
国王死掉以后,所有人都剪掉头发穿上孝服;
国王的随从每个人都愿意殉葬,其他人把木柴堆起来烧,烧得火势熊熊的时候,随从们就会跳到火里自焚,这被称为“同生死”。
人殉制度在我国也算是历史悠久了。商朝已经发展成天子要有数十到数百人殉葬。安阳殷墟商王陵墓区的一座大墓中就有多个奴隶殉葬,其中大多数是青少年和儿童。这样殉葬几百人的大墓还不止一个。两汉之后逐渐用陶俑来代替活人殉葬,但是明朝朱元璋再度开启人殉的风气,幸好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虏那位)临死前将这个制度废除了。幸好我们生在一个没有殉葬制度的时代。
有一种佛叫金银山,佛像是用黄金铸造成的。
每当国王登基的时候,人们按照国王的身体样貌先用黄金铸造一个金人,然后用黄金器皿来供奉金像,态度非常恭谨。
这些金像、器皿各自雕刻上说明文字,子孙后代不能损坏它们。
三佛齐的人如果病重,他们就会把和自己体重相等的银子施舍给国家内其他穷苦人家,祈求可以晚死。
民间称国王是龙精,不敢吃大米,只吃沙糊,否则的话,天气会干旱,米价会上涨。(这句翻来翻去,总感觉不通。)
国王洗澡的时候要用蔷薇露,用水洗澡的话就会有涝灾。
三佛齐有一顶百宝金冠,非常沉重,每当到大朝会的时候,只有国王能戴,其他人都不能胜任。
国王传位给王子的时候,就会把王子们聚集起来,让他们戴这个金冠,能承受得住的王子就能得到王位。
这就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真实版么?再想一下,这些王子的脖子要多粗才能承受得了这顶金冠啊?
相传以前三佛齐国的地面突然下陷出现一个大坑,数万头牛成群结队从坑里奔出来,一直跑到山中,人们争先恐后地捕捉它们吃掉。
后来人们用竹子木头堵住这个大坑,就再也没有牛跑出来了。
看完这个传说,我觉得这应该是当地的人根据地震编造流传下来的故事。印尼位于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界处,大陆板块在这里交接,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也许是当地地震后,动物们到处寻找安全的地方,人们趁机捕捉这些动物,于是把这事流传了下来。
本地特产有:玳瑁、龙脑、沉速暂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豆蔻。
除了这些本地特产,还有大食(阿拉伯帝国)等其他国家出产,但是汇聚到三佛齐的特产:
珍珠、乳香、蔷薇水(香水名)、栀子花、腽肭脐(中药名)、没药、芦荟、阿魏(中药名)、木香、苏合油(药物)、象牙、珊瑚树、猫儿睛(猫眼石)、琥珀、番布、番剑等等。
外商来经商买卖,主要用金银、瓷器、锦绫、缬绢、糖、铁、酒、米、干良姜、大黄、樟脑等东西来交易。
三佛齐国在海中央,掌握了各国航海的交通要道。
从三佛齐国的位置来看,它掌握的这条航海通道应该是现在的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水道,通航历史远达两千多年。公元7-15世纪,中国、印度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现在它仍然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古时候人们用铁锁链拦截船只,防止海盗来往,操纵起来方便灵巧;如果商船到来,就会让其通行。
近年来海盗减少,风平浪静,所以铁锁链也撤销不用了。
铁锁链堆积在水边,当地人就像敬重神佛一样敬重它。
如果有船经过,都会祭拜它。
铁锁链上涂上油,看起来像新的一样,就连鳄鱼也不敢跨过它祸害百姓。
如果商船经过它不去祭拜,人们就会坐上船一起攻打商船到死为止。所以国家的船都聚集在这里。
蓬丰、登牙侬、凌牙斯、加吉兰丹、佛罗安、日罗亭、潜迈拔沓、单马令、加啰希、巴林冯、新拖、监篦、蓝无里、细兰,这些都是三佛齐的附属国。
三佛齐国在唐昭宗时期才开始和中国沟通往来。
宋太祖年间,三佛齐国一共派遣三次使者进贡。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年),三佛齐国向宋太宗告状说阇婆国入侵他们,请求宋太宗向阇婆国下令停止入侵,宋太宗答应了请求。
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年),三佛齐国向宋朝上书说自己国家修建佛寺来祝愿真宗长命百岁,希望真宗给佛寺赐名和铜钟。
宋真宗很赞赏他们的做法,下诏用“承天万寿”做匾额,并且赏赐铜钟给他们。
景德、祥符、天禧、元祐、元丰这些年间,进贡的外交使者络绎不绝,皇帝总是下令嘉奖抚慰他们。
三佛齐国东面和戎牙路(或作重迦卢)接近。
三佛齐国
三佛齐,间于真腊、闇婆之间;管州十有五,在泉之正南。冬月顺风,月余方至。凌牙门经商三分之一始入其国(?)。国人多姓蒲。累甓为城,周数十里。国王出入乘船,身缠缦布,盖以绢伞,卫以金镖。其人民散居城外,或作牌水居,铺板覆茅。不输租赋。习水陆战,有所征伐,随时调发;立酋长率领,皆自备兵器、糗粮,临敌敢死,伯于诸国。无缗钱,止凿白金贸易。四时之气多热少寒,豢畜颇类中国。有花酒、椰子酒、槟榔蜜酒,皆非曲蘖所酝,饮之亦醉。国中文字用番书,以其王指环为印;亦有中国文字,上章表则用焉。国法严,犯奸男女悉置极刑。国王死,国人削发成服;其侍人各愿殉死,积薪烈焰,跃入其中,名曰「同生死」。有佛名金银山,佛像以金铸。每国王立,先铸金形以代其躯;用金为器皿,供奉甚严。其金像、器皿各镌志示,后人勿毁。国人如有病剧,以银如其身之重,施国之穷乏者,示可缓死。俗号其王为龙精,不敢谷食,惟以沙糊食之;否则,岁旱而谷贵。浴以蔷薇露,用水则有巨浸之患。有百宝金冠,重甚;每大朝会,惟王能冠之,他人莫胜也。传禅则集诸子以冠授之,能胜之者则嗣。旧传其国地面忽裂成穴,出牛数万成群,奔突入山,人竞取食之;后以竹木窒其穴,遂绝。
土地所产,玳瑁、脑子、沉速暂香、粗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荳蔻外,有真珠、乳香、蔷薇水、栀子花、腽肭脐、没药、芦荟、阿魏、木香、苏合油、象牙、珊瑚树、猫儿睛、琥珀、番布、番剑等,皆大食诸番所产,萃于本国。番商兴贩,用金银、甆器、锦绫、缬绢、糖、铁、酒、米、干良姜、大黄、樟脑等物博易。其国在海中,扼诸番舟车往来之咽喉。古用铁■〈纟索〉为限,以备他盗,操纵有机;若商舶至,则纵之。比年宁谧,撤而不用;堆积水次,土人敬之如佛。舶至,则祠焉;沃以油则光焰如新,鳄鱼不敢踰为患。若商舶过不入,即出船合战,期以必死。故国之舟辐凑焉。
蓬丰、登牙侬、凌牙斯、加吉兰丹、佛罗安、日罗亭、潜迈拔沓、单马令、加啰希、巴林冯、新拖、监篦、蓝无里、细兰,皆其属国也。其国自唐天佑始通中国。皇朝建隆间,凡三遣贡。淳化三年,告为阇婆所侵,乞降诏谕本国;从之。咸平六年,上言本国建佛寺以祝圣寿,愿赐名及钟。上嘉其意,诏以「承天万寿」为额,并以钟赐焉。至景德、祥符、天禧、元佑、元丰,贡使络绎,辄优诏奖慰之。
其国东接戎牙路(或作重迦卢)。
《诸蕃志》作者
赵汝适(—年),字伯可,宋太宗八世孙。祖籍河南开封,祖父南渡后,于绍兴初定居临海(今属浙江台州)。
绍熙元年(年),赵汝适以祖上遗泽,补将仕郎。嘉定十六年(年),知南剑州。次年转朝奉大夫、朝散大夫、提举福建路市舶司。宝庆元年(年)七月兼权泉州市舶使,十一月又兼知南外宗正事。
赵汝适在泉州期间,泉州海外通商贸易正值兴旺。他初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时于“暇日阅诸蕃图”并“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理之联属,山择之蓄产,译以华言。”写成《诸蕃志》2卷。
《诸蕃志》
上卷为《志国》篇,记海外诸国的风土人情,下卷为《志物》篇,记海外诸国物产资源,共收45篇,约9万字,为后来《宋史外国列传》所本。
它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并记有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里程及所需日月,内容丰富而具体。
该书有关海外诸国风土人情多采自周去非《岭外代答》的记载,有关各国物产资源则多采访于外国商人。
其中虽然不免有错讹,但就全书史料价值来说,仍不失为记述古代中外交通的佳作,并经常为后来的史地学家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