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三百载,大明一忠臣
明末后金与大明辽东激战之时,据说最怕的有两人,一为孙承宗,一为袁可立。其中对这袁可立是既怕又恨,而且是深以为耻,对其恨之入骨,以至于后来修明史时把这袁可立的相关内容删得是干干净净,并将其传记,记载尽数销毁,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十分忌惮,有写相关内容之人,杀无赦,不惜诛九族。所以我们现在对袁可立是知之甚少。
是不是感觉有点奇怪,懂点历史之人,说起后金畏怯之人应该不是袁崇焕就是熊廷弼,这袁可立是何许之人,让满清恨怕羞耻到如此地步?
明万历年间,北京景德门遭雷击,景德门是进历代帝王庙第一道大门后的一座大门,是专供皇帝出入的,遭雷击当是大不祥,当时皇帝宠信后宫,弄权误国,朝纲废弛,“时建言诸臣摈斥殆尽,无敢救者,公独抗疏辩论”,矛头直指皇帝;“疏上,触帝怒,又忤辅臣……奉旨革职为民”。此公就是袁可立,他为此被皇帝赶回家种田,这一种就是26年,朝中大臣为其鸣冤者十数年不绝,此事史称“震门之冤”。
袁可立,字礼卿,号节寰,河南睢县人。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立朝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曾经被誉为“后金粉碎机”。
袁可立其实是个文武全才,他心忧天下,清正廉洁,名留青史。在百度上位列历朝八大清官之一。他忠君爱国,求真务实。虽说他受高攀龙影响比较深,但在他身上是将早期东林党的入世精神,发扬得是最为光辉,他在明末党争激烈之时,不同流合污,也不人云亦云。
他是所谓明末“武三袁”之一,他比那两袁的结局要好很多很多了,袁崇焕被冤杀,袁应泰战死疆场,袁可立在朝庭危机四伏,眼见回天无力的情况下,选择了辞官以自保,退隐江湖,眼不见心不烦,最后还是得以善终。
在对付后金方面,他更是功勋卓著,究其要点,大致可为:“联络诸岛、收复旅顺、招降纳叛、几灭后金”,其中最让这满人头痛并感到羞愧的,是那招降纳叛。
袁可立成功策反了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这对后金军心打击是空前的,一时汉官降将瓦解殆尽。“公纳刘爱塔之降,以开奴携二,一时中国叛将被奴诛夷殆尽。虏因弃金、复诸城,而举四百里丧地复归版图焉”。此后形势的发展,使近辽海域形成了一道新的屏障,解除了后金对山东半岛的军事威胁,令明朝二千里海疆重新得到巩固。袁可立这一成功招降,让金人老羞成怒,倍感屈辱,一直是金人一块无法愈合的历史硬伤。
遗憾的是刘爱塔没有受到袁崇焕的重用,最终是战死沙场。而袁可立的苦心经营海防计划,被魏忠贤处处掣肘,最终袁可立愤而辞职。袁可立去后,毛文龙失去节制,其骄纵日盛,最终被袁崇焕杀死,不仅导致袁崇焕与袁可立间隙日深,也使得后金几无后顾之忧。
袁可立被当时称为“海上长城”。在天启年间,广宁失守,朝野震动,京师戒严之时。天启帝日夜为边事所忧,帝以“弹压登莱非公不可,于是以节钺授公,加左通政袁可立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等处地方备兵防海赞理征东军务”。
袁可立抚登三载,厉兵秣马,拓地筑城,招集安置逃难流民,屯兵各岛间,步步向前推进海上防御,使努尔哈赤就地蜷缩无以西窥。特别是率登莱水师“联络诸岛,收复旅顺”,使辽南数百里土地重新收归于明朝。时朝野相庆,以为“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
金州和旅顺等地的收复,等于是在辽海开辟了辽东战场的新局面,使登莱、旅顺、皮岛、宽叆等地连为一线,形成了一道新的屏障,解除了后金对山东半岛的军事威胁,令明朝二千里海疆重新得到巩固,并完成了对后金的海上军事封锁,加重了后金占领区内粮食等战略物资的紧张状况。
从上述战绩可以看出,袁可立在抵御后金的长期战争中,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并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使得后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敢对大明有所作为,尤其是他在靠近后金沿海一带恢复海疆,他所取得的成果,无愧于海上长城之称号。
袁可立原属军籍,即世代当兵之出身,但他却在万历年间考中进士,一步步走来,几起几落,作为明天启帝帝师,他忠心耿耿;历经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抗清名将。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金陵陷落后,其子袁枢秉父志,“死忠死孝”,不仕满清,抑郁绝食数日而卒,死后六十年才得以被睢州人公祭,入祀乡贤祠。
袁可立不仅对于明朝末年的政治和军事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贡献,在文学立言上也多有著述,他所著《弗过堂集》、《抚登疏稿》、《韵学要览》、《古诗选》、《评选古唐诗》等文作,在当时就名声响亮。
康乾两世大兴文字狱,在自己编修的《明史》中对曾经影响过明清战争史的重要人物袁可立、毛文龙、刘爱塔等一概削去不予立传。乾隆四十二年,有关袁可立的《节寰袁公行状》和宋岳飞的《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两文同时遭满清封杀令。相距五百年,来自宋明两个不同朝代抗金名将的英灵在清朝不期而遇了。
至于袁可立为什么受到清朝封杀,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袁可立是明朝末年著名的主战派官员,并且在登莱巡抚期间,给予后金军队沉重的打击。甚至在后来一手策划了刘爱塔的归明,而刘爱塔是明朝策反后金国最高官员,对后金的打击很是沉重。所以到了清朝之时,对于这些让祖先丢面子的人物,都选择了封杀遗忘。
就这样,一代名臣被封杀三百余年,当代满族学者徐建顺教授说:“清朝销毁了中国古代的大批书籍,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美化本朝,丑化前朝,为此不惜大改史实,以至于明清是离我们最近的这两个朝代,其历史却是最迷糊的状态”。
被封杀的袁可立,我们应该记住他,因为他“散文诗词可比苏轼;韬略不输诸葛;探案神断可以狄仁杰比肩;刚正清廉堪比于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