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405.html
薄胎瓷又称“脱胎瓷”或“蛋壳瓷”。烧成之后,细看瓷器好像被抽去了胎骨,故名“脱胎”,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被人们称赞为薄如蝉翼,亮如琉璃,轻如浮云。
景德镇薄胎瓷是在北宋影青瓷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始于明永乐时,成化时已有很高的成就,万历时有卵幕杯、流霞盏等名品。
国际友人把制作薄胎瓷器的技艺,称之为“神技”,把薄胎瓷器誉之为“天上才有的神奇珍品”,景德镇薄胎瓷器先后荣获国家银质奖和国际博览会金奖。
薄胎瓷的生产制作要求极为苛刻,需要极高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工艺规定。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其中修坯最艰难也最紧要。胎体成型后,待器内挂釉干涸,即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的程度,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反复百次之多,才能将两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面薄。
熊国安老师现在是景德镇传统薄胎瓷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是国家特批的12岁特殊童工,因为这项技艺18岁之后就不能学了,当一个人成年之后,心就不静了,心不静就耳不静,耳不静就听不到利坯刀在薄薄的泥胎壁上发出的回声就做不了薄胎。
真正薄胎只可看而不可触,而熊国安老师一双粗糙的大手,把这样的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精巧物件呈现在你面前!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