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瓷器是在青釉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颜色的不同是因为釉中含铁元素多少决定。白釉瓷器是在青器基础上提纯,去除铁及杂质,当釉中含铁量低于3%时,釉面呈现出的就是白色。白釉瓷器自隋唐烧制成功以来已经成为中国陶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工艺百花齐放,独具时代特征。
邢窑白釉壶唐代邢窑
邢窑白瓷多素面无装饰,到了唐代中期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邢窑器中也出现了雕塑、堆贴、印花、刻花、压边、起棱、花口等装饰方法。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泽度好,但釉色有乳浊感,不透明,釉色稳定,多呈白色或白中泛青的色调。在唐代是宫廷贡瓷,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在器底写有“盈”字款的瓷器,是属于唐大盈库的器物。
定窑白瓷北金定窑
定窑在唐代开始烧制白瓷,制作工艺与装饰方法都与型窑类似,受邢窑影响很大。到了北宋时期时期制作工艺趋于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开始大量烧制白瓷。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白釉刻花折腰碗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泛黄,较坚致,不透明,施釉极薄,可以见胎。定窑白釉瓷器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装饰方式。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采用覆烧工艺,所以碗、盘类瓷器口部无釉,多镶有金银铜金属,被称为包金、银、铜。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元代枢府釉瓷器
元代创烧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有命则供,否则止”,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我们都知道元代青花非常有名,其实元代青花就是在这种枢府釉瓷器上发展而来,枢府釉瓷器造型与元代青花瓷器造型一致,口微侈,唇沿较薄,腹体深而宽,平底,胎体厚实,坚固耐用,圈足较小而厚,足底中心有镟挖足时在底心留下一个“脐带状”的小突起。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
甜白釉僧帽壶永乐甜白釉
永乐甜白釉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是永乐时期创烧的一种瓷器。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
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永乐之前的白釉多有闪青,到了永乐时期在景德镇高岭土制作的洁白如玉的瓷胎上施透明釉,白里透白,让白色更加纯正,所以永乐白釉为后世白釉瓷器的楷模,是古代白釉瓷器的巅峰,在清代也有所仿制,但均未有所超越。
德化窑白釉象耳弦纹尊德化白瓷
德化窑在明中期以前一直烧制青白瓷,到了明中期开始烧制白瓷。德化窑白瓷与其他白瓷迥然不同,釉质滑嫩,色乳白。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犹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犹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
何朝宗款瓷塑在明代晚期,德化窑涌现出一大批以何朝宗为首的瓷塑大家,其所塑神佛像形神具备,气韵典雅,被誉为旷世杰作,所做观音瓷塑衣褶线条柔润,头发丝丝毕现,刻画精细,含蓄端庄,温顺静雅。为我国瓷塑之代表,对后世观音造像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