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何以被称中国白德化之美展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news.zhinews.com/china/20220224-65165.html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刘颖颖林晖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邓勃(署名除外)

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开幕。展览展出的件(套)展品,是从广州博物馆馆藏的近件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中精选而出,向观众诠释德化白瓷何以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

德化白瓷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

德化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瓷业始于夏商,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开始行销海外。

明代鼎盛期的德化白瓷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有着天然象牙般的妙趣,制品釉色迷人,以乳白色为大宗,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葱根白”“女儿红”的美称,代表了当时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

世界不同文明对“白”有着趋同的审美与偏爱,在诸文明与信仰中,白有圣洁、光明与善爱之意。无论是外销还是内需,德化白瓷以其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成就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

德化白瓷对欧洲社会生活及其白瓷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更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

德化白瓷按功用可分为雕塑人物、陈设供器、生活用具、文房雅玩四大类,其中以雕塑人物最具特色。

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近件

“广州博物馆馆藏有13万多件文物,应该把所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拿出来,与公众共享。”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年,该馆推出了“龙泉之美——馆藏龙泉青瓷展”,推介了馆藏的件(套)龙泉瓷器精品,受到观众的欢迎。

本次推出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是从馆藏近件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中,选取了多件精品,让观众领略德化白瓷之美。

本次展览分“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陈设器用”、“茗香酒酣·饮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个部分,展现德化白瓷庄重恬静的独特魅力、极简主义美学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掠影,呈现德化瓷匠成功塑造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珍品的勤劳与智慧。

展出的精品包括:德化窑白釉瓷送子观音像(明代)、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清乾隆)、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清代)、德化窑白釉瓷灯炉(清代)等。

展览期间,广州博物馆将在线上推出《瓷说》系列短视频及主题漫画;将上演《中华骄傲:一代瓷圣何朝宗》儿童舞台剧;结合不同白瓷器型开展多项体验活动。

一、德化窑白釉瓷送子观音像(明代)

送子观音是观音造像众多形式中的一种,民间对送子观音的崇拜源于对多子多福的祈盼。此尊观音安坐于高凳上,头披长巾,神情慈祥,娴静丰腴。一孩童坐于其膝上,乖巧可人,一侧放书卷。送子观音是典型的中国化观音形象,明代以后,送子观音瓷塑造像经德化窑推广流行。

二、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清乾隆)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种类丰富,碗、盘、碟、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型仍为大宗产品。古代陶瓷常用堆贴技法,多选用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吉祥寓意纹样和中国传统典故,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此件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器身四周堆贴不同寓意图案,分别为清节不改(松月图)、侯封百世(猴图)、兰桂齐香(桂花兰花图)以及禄享万种(松鹿图),而盖盒则有铭文“喜鹊争梅,世御堂”,并堆贴喜鹊与梅枝纹饰。

三、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清代)

树头杯是德化瓷中独树一帜的品种,因杯型像老树的树头,所以叫做树头杯。这件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造型为浅圏足、喇叭状瓣形口,上大下小。杯身布满粗壮蜿蜒的树干,杯体形似树头而俗称树头杯。造型为浅圏足、喇叭状瓣形口,上大下小。杯身堆塑梅和鹿等纹饰。

四、德化窑白釉瓷灯炉(清代)

明清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教兴盛。这一时期,德化瓷匠们敏锐地抓住市场需求,烧制出大量品种多、造型丰富、形象活泼的文房用品。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孙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89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