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汉2021春拍当中的乾隆重器,清乾隆洋

白癜风什么原因 http://m.39.net/pf/a_5989991.html

#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松石绿地轧道洋彩福寿纹

通景十八罗汉图

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

记录:伦敦苏富比,年5月16日,编号17

尺寸:37.3cmHeight

拍品为清乾隆时期御瓷珍器,形制秀挺,纹饰繁缛,技艺超凡,查索海内外公、私收藏著录,未见有完全相同者,存世罕见,珍若拱璧,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拍品束颈两侧贴塑双龙耳,直筒鼓腹,制式规整,饱满大气。颈、胫部施松石绿釉为地,以“锦上添花”技法锥剔花纹,其上以洋彩绘缠枝洋花纹,洋菊、百合、莲花层叠开敷,枝叶蔓丽婉转,大朵西番莲花心书团寿字,颈部中央一匝红地绘云蝠纹,寓意洪福齐天,福寿连绵,上承如意云头纹,下接方胜开光朵花纹及回纹,颈侧螭龙耳敷金描红,华贵非常。瓶腹外壁于白地上以洋彩绘通景十八罗汉图,山石嶙峋,古木参天,山花绽放,江水滔天,十八位罗汉神态动作各异,降龙、伏虎者夸张生动,沉思、静坐者闲逸自在,捧钵、执杵者描绘细腻,人物形象丰富,风景描绘秀丽,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相互映衬。

本品为乾隆官窑之中堪称别致的彩绘佳器,造型尊贵典雅,装饰雍容华丽,釉彩润亮精妍,美轮美奂,其腹部所绘十八罗汉图尤为精彩。

乾隆时期罗汉画繁兴的主要原因,来自乾隆皇帝自身对佛教的信仰和对罗汉的崇拜。罗汉又称阿罗汉,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因其“不入涅槃,以神通力延寿命”,所以被人们视为神通广大和长寿的象征。唐代时主要流行十六罗汉,至宋代则开始盛行十八罗汉,此种增补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乾隆皇帝在位时极为推崇藏传佛教,对罗汉题材尤为钟情,或因其认为罗汉重德不重貌、不执相、不分别,且希望自己也具有罗汉长久住世、济世度人的德行有关。在章嘉国师指导下,乾隆曾多次据梵经、汉经考证汉藏两地十六、十八罗汉名称及其变迁之故,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规范;“十六罗汉之名,见梵经《纳纳达答喇传》及《法住记》,俗所称十八者,不见梵典。咨之章嘉国师,云西域但有十六号而无十八,若增以第十七嘎沙鸦巴达喇玛为伏虎尊者,纳纳答密答答喇为降龙尊者,则正符今之所谓之十八也。”这不仅体现出乾隆皇帝于显密佛学之高深造诣,同时也客观上对此期宫中十八罗汉画的大量绘制起到了规范化的作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二十七年

弘历绘《御笔仿赵孟罗汉像卷》

乾隆皇帝对以罗汉为题材的绘画的喜好可谓博古通今,他曾将历朝名人所绘罗汉图收入《秘殿珠林》,并择其中欣赏者御笔仿摹,如乾隆二十七年仿元人赵孟之《红衣罗汉像》绘制《御笔仿赵孟罗汉像卷》,据《清档》中记载:“乾隆二十八年三月(行文),二十八日,接得员外郎安泰李文照押贴一件,内开:本月十三日首领董五经交御笔仿赵孟罗汉手卷一卷,传旨:将御笔仿赵孟罗汉手卷配袱手。”此手卷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中人物动态神情、树石布置、笔法风格皆严格临仿自原画,笔法精工,设色古雅。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二十七年,弘历绘,《御笔仿赵孟罗汉像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严宏滋绘《白描罗汉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程志道绘《摹丁云鹏罗汉卷》(局部)

于此同时,乾隆皇帝更常命本朝宫廷画家摹绘古品并为之题赞作跋,其间诞生众多优秀之作,如严宏滋创作于乾隆二十五年的《白描罗汉卷》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程志道绘《摹丁云鹏罗汉卷》,在诸多宫廷画师中,雍正年间即入宫供职的丁观鹏更极受重视。

参阅: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二十五年,严宏滋绘,《白描罗汉卷》,中-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程志道绘,《摹丁云鹏罗汉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十四年

丁观鹏绘《仿丁云鹏罗汉图手卷》

丁观鹏,生于康熙年间,雍正四年入宫,活跃于乾隆时期,被列为一等画画人。擅画道释白描、人物、山水界画等,《清史稿》中记:“丁观鹏工人物,效明丁云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画仙佛神像最擅长,著录独多。”其曾向乾隆时期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学习过西洋绘画,可将中西画法融会贯通,画风在乾隆一朝颇有影响,在《石渠宝笈》中著录八十有三,一生绘制大量的佛教题材作品,于乾隆三十五年患病离宫,时年约70岁。《清档》中有载:“乾隆十四年七月(如意馆),十五日副催总佛保持来员外郎郎正培库掌瑞保押贴一件,内开:为本年四月初八日太监胡世杰交丁云鹏十八罗汉手卷二卷,丁云鹏罗汉手卷一卷。传旨:丁云鹏罗汉手卷三卷着丁观鹏用宣纸仿画三卷。钦此。于本月二十九日仿画得手卷三卷呈进讫。”据此可知丁观鹏曾于乾隆十四年,奉敕仅三月余的时间,便仿明丁云鹏罗汉画绘制三张罗汉手卷,可见丁观鹏的绘画速度之快,能力之强。

这三幅手卷中的一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对此倍加赞赏,御笔题书“云鹏观鹏,前身后身”之语。此幅画作在人物开脸、描绘方面保留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多使用的“三白法”,这种手法常使用在人物仕女的脸部,用较厚的白粉集中晕染额、鼻、下颏处,以表现人物面部三个受光的凸出部位,使面容更加饱满,并加以颇具西洋油画风格的着色浓艳,色彩繁多,使画面形象突显,色泽艳丽,别开生面。此种绘工、色彩与拍品腹部所绘的十八罗汉图颇为相类。

参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十四年,丁观鹏绘,《仿丁云鹏罗汉图手卷》,新

横屏查看展开图

此幅以洋彩绘于白地之上的瓷画以一片临江山林为背景,若以手卷论,则图画伊始处为江岸两侧,江崖嶙峋,白浪翻滚,伏虎、降龙二罗汉分居江岸左右两侧,或骑于虎背,或收服神龙,各施神通。稍稍转动瓶身,画面变为一片平坦的空地,长眉、布袋、挖耳等罗汉居于一侧,沉思、静坐两罗汉安坐树荫,人物姿态各异,又各有呼应。一道迭起的山峦和矮石将画面告一段落,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可见笑狮罗汉等四位人物又成一组,或坐或立,各执执物,旁侧以红色漆栏围起的空地上,看门罗汉等一组三人作为收尾,同时又与开头的伏虎罗汉相呼应。

十八位人物分为六组,既独立又兼有互动,每人神态不同,面容、动作各异,须眉毫发毕露,装扮亦有胡、汉之分,神情生动自然,宛然若真,其面部和双手皆以极以淡红晕染,分出阴阳,一如肤色。各组人物以江水、山岩、树木相间隔,绘画构图严谨,用色考究,笔触细腻,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犹如白纸作画,极富灵秀气味。细品此洋彩图,似是一幅山水画卷从纸上跃然瓶身,达成从平面至立体的完美转换。

拍品与上文论述之数幅乾隆宫廷罗汉画清晰反映出乾隆时期十八罗汉的标准图像特征:其一,画中主尊均身形较大,胡汉、老少皆有,形象写实;其二,尊者手中的执物与手印相对固定;其三,背景多采用汉地传统的山水画技法;其四,绘画风格融合中、西绘画特点,既有传统书画之写意,又具西洋画之风韵,极富宫廷气息。

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清乾隆洋彩开光十八罗汉图胆瓶

将罗汉图与御瓷相结合之例,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乾隆洋彩开光十八罗汉图胆瓶一对,其上罗汉画亦体现出相类宫廷画气息,然而于制瓷一道相比,拍品造型更为复杂,纹饰更趋繁妍。

参阅:《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年,页,图50

香港苏富比年10月7日

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编号17

清乾隆粉红地轧道洋彩福寿纹通景山水庭廓图

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一对(之一)

成交价:99,,港币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乾隆

松石绿地轧道洋彩福寿纹通景山水庭廓图

乾隆朝既为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亦为景德镇御窑的制瓷巅峰。乾隆一朝在总结和发展康熙、雍正陶瓷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特殊品种屡见不鲜,尤为重视全新的工艺技巧,几类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此类折肩器身需拼接而成,较普通圆器烧造更为困难,颈侧以双耳为饰,更增添了造型的美感。颈、胫处所使用的色地轧道洋彩缠枝花卉纹饰,或为乾隆御窑所创烧的特有装饰,而用以在器身之上作画之“洋彩”,亦是雍乾时期清宫对运用西洋绘画技法描绘的彩瓷的名称,以色彩丰富、呈色妍丽著称。此器融贯中西,将西洋技法与传统题材在清宫瓷器上得到完美结合,品格不凡,呈现出绚烂似锦、精雕细琢的特征。

查古阅今,可见香港苏富比曾于年戴润斋(戴福保)专场中拍出一对清乾隆粉红地轧道洋彩福寿纹通景山水庭廓图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以99,,港币成交),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清乾隆松石绿地轧道洋彩福寿纹通景山水庭廓图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二者器型与拍品相同,纹饰布局与拍品相类,腹部均绘山水通景图,可资参阅。

参阅:香港苏富比,年10月7日,彩华腾瑞-戴润斋清宫御瓷珍藏专场,编号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清乾隆,松石绿地轧道洋彩福寿纹通景山水庭廓图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编号17..

此件清乾隆松石绿地轧道洋彩福寿纹通景十八罗汉图矾红描金双龙耳如意撇口瓶,造型别致,纹饰布局合宜,绘画细腻流畅,展现艺匠画功,极尽华丽繁缛之能事,将备受乾隆皇帝重视之宫廷罗汉画与御窑制瓷技艺结合为一体,充分代表乾隆御瓷工艺之精湛、制器之华贵、宫廷艺术之繁盛,允称乾隆御窑洋彩杰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07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