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德镇御窑,你一定要知道

年1月,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特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馆员江建新分享《瓷国华彩——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主要收获》。江老师以景德镇考古出土的瓷器为基础,介绍了元、明、清三个朝代不同陶瓷的器型与装饰风格。

主讲人江建新

景德镇御窑遗址的规模与范围

景德镇御窑遗址面积约5.2万平方米,南临珠山路,北接斗富弄,东至中华路,西至东司岭,周长约米。

清嘉庆20年《景德镇陶录》御窑厂图

景德镇市御窑遗址建筑

元官窑的发现

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北麓(明御厂遗址北侧),现风景路中段马路边一条深约1.5米的沟道中发现一元代窑业堆积,清理出土一批形制特异的瓷器残片。

其品类有卵白瓷、青花、蓝地白花、蓝地金彩、孔雀绿地青花、孔雀绿地金彩等。其器型有围棋罐、大盖盒(砚)、直口或桶式盖罐、小底鼓腹盖罐、靶盏等。

这批出土遗物与传世的卵白釉印五爪、四爪龙纹、八大码、八宝纹和印“枢府”、“太禧”铭瓷器比较来看非常相似,带有明显元官窑瓷器特征。其中出土的孔雀绿金彩、青花五爪龙纹器等,印证《元典章》禁民间使用描金、贴金和《元史》禁止民间使用双角五爪龙纹的记载,可知该类瓷器显然为元官窑---浮梁磁局的产品。

元青花五爪龙围棋罐

元蓝地暗白龙纹砚盒

关于洪武官窑

景德镇出土的一块用铁料书写题记的瓦特别重要,该瓦长38厘米、宽27.5厘米,上半部用铁料书写题记:“寿字三号人匠王士名浇釉凡(樊)道名风火方南作头潘成甲首吴昌秀监工浮梁县丞赵万初监造提举周成下连都”,其中“浮梁县丞赵万初”提记可与文献相印证。

据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卷五“官制”洪武县丞条下刊有“赵万初陈登”,赵无传,仅小字注为咸阳人,陈登有传,谓其为洪武后期县丞。那么,名列陈登之前的赵万初当为洪武早期的县丞了,根据瓦上的题记可印证该地层出土的遗物为洪武早期官窑遗物。由此可以推断,洪武官窑肯定设置于洪武早期。

明洪武景德镇出土瓷器

明洪武景德镇出土瓷器

关于永乐官窑

永乐时期出土的瓷器品种多样,其中以白瓷最为丰富,还有一批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瓷器。有不少品种不见于以往的考古资料和传世品,属于首次发现,对于研究永乐官窑瓷器有重要意义。

如,出土的绿彩灵枝竹叶纹器托、黄彩靶盏、矾红彩云风纹碗、绿地酱彩龙纹小碗、锥花红地绿龙纹小盘等,这些釉上彩瓷在工艺技术上有创新,为宣德斗彩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出土的永乐海水仙山纹香炉、永乐三壶连通器、永乐白瓷鎛,这些器物综合运用了镶、镂空、异形粘接等技术,这种娴熟的成型技术,好似用模范浇铸金属器皿一样,显示了永乐官窑高超的成型技术和造型能力。

明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

明永乐青花海水刻暗龙纹扁瓶

关于宣德官窑

根据历年来出土资料看,宣德官窑不仅烧造量大,其品种之多也是空前的,根据考古修复瓷器统计,器型有:碗、盘、杯、碟、靶盏、壶、盆、洗、罐、漏斗、渣斗、钵、瓶、炉、缸、笔盒、砚滴、水盂、灯和镂空香薰、花盆、盆托、水仙盆、花插、蟋蟀罐、鸟食罐等,仿伊斯兰金属器造型:八方烛台、方流执壶、双耳扁壶、网格纹盖皿和单把罐(花浇)。祭祀及佛教礼器:坛盏、豆、三足香炉、军持及僧帽壶等。

瓷器品种有:甜白、影青、天青、宝石蓝、鲜(祭)红、紫金釉及仿宋名窑的仿建窑天目、仿紫定、仿汝、仿龙泉、仿哥及茶叶末釉等;浇黄、洒蓝(雪花蓝)、孔雀绿、瓜皮绿等;青花、釉里红、酱彩、铁红彩、青花斗彩釉里红、宝石蓝地白花彩;青花斗彩、青花填黄、青花填矾红及青花孔雀绿彩等;单纯矾红彩、釉上绿彩及黄地填绿釉彩等。

印证《大明会典》宣德八年,一次“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记载,根据出土资料来看,这一记载似乎可信。

明宣德矾红彩云龙靶碗

关于正统、景泰、天顺官窑

这些出土瓷器的主要特征有:青花色调与宣德青花相似,色调呈现深沉浓丽的特色。器型和同类的宣德器型(如靶盏、碗、盘)相似,而龙纹大缸、海怪缸、器座、双耳瓶则既不见早于它的宣德,也不见晚于它的成化官窑,属该期特有的器型。其中青花龙纹大缸可与《明史》关于太监王振令景德镇为三大殿(奉天、谨身、华盖)烧造青龙白地花缸的记载相印证。

纹饰方面,龙纹、缠枝花卉、边饰纹样与宣德相近,其汹涌海潮、海兽、云气、福海仙山和球花纹等为正统独特纹样。八宝纹中之“鱼”纹,画成“单鱼”,八宝排列顺序是:轮、螺、伞、盖、罐、花、鱼、肠,与宣德和成化八宝排序“轮、螺、伞、盖、花、鱼、罐、肠”稍有不同。

斗彩莲池鸳鸯纹中的小鸟般鸳鸯和花大而叶小的莲荷纹样均为正统特色,成化官窑有仿正统斗彩莲池鸳鸯纹作品,而这类制品源自于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纹盘。

根据初步整理,此次发掘出土“空白期”官窑遗物:

1、产品种类有白釉、青釉、斗彩、红彩、青花矾红彩、红绿彩等。

2、器型有侈口大盘、侈口小盘、侈口小碗、侈口大碗、金钟碗、靶盏、花盆、瓷枕、大龙缸、绣礅、花觚、撞罐、梅瓶、长颈瓶、净瓶、执壶、梨形壶、山子、器座、匜等。

3、按照纹饰大致可分为:海水纹、云龙纹、凤穿花纹、龙穿花纹、缠枝花卉纹(如宝相、莲纹、菊纹等)、狮子绣球纹、缠枝宝相纹、海怪纹、鸳鸯莲池纹、婴戏纹、鱼藻纹、团花(或球花)纹、梵文、松竹梅纹、竹石庭院纹等。

明正统至天顺青花应龙纹花盆

关于成化官窑

综览出土成化官窑遗物,可获得以下认识:

1、成化瓷器造型多俊秀端庄,体多小巧轻薄,以小件居多,常见为小杯、盅、碟、碗和盘等,而大件罕见。斗彩人物纹小杯、鸡缸杯、葡萄纹小碟等均为成化官窑代表作。成化青花鹤颈瓶、长方花盆,三彩鸭形香薰等则为成化官窑罕见精品。

2、成化胎质与宣德器相比更为洁白致密,经测试发现,这是因为其瓷胎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宣德少,三氧化二铝又比宣德高的缘故。瓷釉比宣德器白度更高,光泽度亦显柔润温和,玉质感极强。成化青花瓷釉中铁钙含量不仅比元至明宣德低,而且比明嘉靖官窑瓷器也低。所以说,成化官窑瓷质为明官窑之冠。

可将成化官窑瓷器分为三期:一期为成化四年以前,二期为成化四年至成化十七年之间,三期为成化十七至成化二十三年。成化青花瓷可分为二类:前一类青花为成化早中期(成化元年至十六年)的制品,其风格受宣德影响;后一类青花则为成化后期(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的制品,所谓成化风格便是指该期烧造的别具一格的瓷器。

成化早期多沿用宣德纹样或简化前代纹样,后期使用画意清新的纹样,如高士、三秋、子母鸡、湖石山茶、十六子、池塘莲荷等。其青花纹饰画法上用双线勾勒再填色,线条细硬流畅;釉上彩纹饰填色则采用平涂法,有花无阴阳、叶无反侧的特点。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曾根据传世品将成化青花瓷分为二类:即“沿用苏泥麻青而带有黑斑”一类和“青色淡雅而称著”一类,似可与考古资料分期相对应。

关于弘治、正德官窑

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御窑厂珠山东北侧建国瓷厂食堂地下,清理出一批弘治官窑黄釉瓷片和少量青花瓷片,主要是碗、盘残器。年,在御窑厂东门清理出一批弘治青花碗瓷片,这些青花碗大小各异,可以修复。

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御窑厂珠山东麓,清理一批正德官窑遗物,数量虽然不多,但基本都能复原,有绿地淡描团龙碗、黄地青花草龙纹碗,有黄地绿龙纹盘,该盘黄地上填以矾红,即所谓的“黄上红”器,属即罕见之器。

关于嘉靖、万历官窑

嘉靖、万历时的御窑厂已不是官窑产品的唯一烧造地了。其彩饰不如弘治、正德精致,可见嘉、万以后官窑已没有过去前那样管理严格和兴盛了。

景德镇出土清代瓷器主要以青花、粉彩、郎红、霁蓝、新彩、紫金釉等,器形有碗、盘、杯、大罐、缸、香炉、笔洗、笔架、试料、粉盒、器座等,纹饰主要以龙纹、凤纹、山水、人物、竹石、飞禽、杏林春燕、荷花、牡丹、诗文等,款式有官款、名堂款、寄托款等。

关于清代官窑与出土遗物

年代之后,明清御窑厂遗址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根据历年来考古清理与发掘看,清代官窑堆积较少,从陆续发现的一些清代官窑遗物来看,清官窑瓷器保存完好而摧毁的情况几乎不见,出土的瓷片都比较零散和细碎,目前还没有发现像明初官窑那样集中摧毁掩埋的堆积,但也发现一些很重要的标本。

年,在御窑厂内一清初地层发现一批书“大清顺治年制”款的青花碗盘残片,书有康熙、雍正、乾隆年款青花、豆青釉等瓷片和清初官窑试釉照子标本。

年的发掘中,在清代地层出土有清中晚期的官窑瓷片及“江西瓷业公司”款的瓷片。年发掘出土一批清代各时期的官窑瓷片,有青花、粉彩、郎红、霁蓝和紫金釉等品种;器形有碗、盘、杯、大罐、瓶、香炉及笔洗等;纹饰主要以龙凤纹、山水人物纹、竹石飞禽纹、杏林春燕、荷花牡丹纹等;款式有官窑年款、名堂款和寄托款等,遗物都较为细碎,不能复原。

清光绪青花莲纹碗底

清光绪青花莲纹碗底

总结

通过以上对考古实物的分析得出:

1、明代官窑是在元官窑的基础上建立的,从洪武二年设置官窑开始,明初开始基本奠定了明清以来的御厂范围和规模,明官窑到万历三十六年结束。

2、清代官窑从顺治时代开始,历代都有烧造,一直到宣统才告结束。

3、根据考古资料看,清官窑的遗物处理方式与明初官窑完全不同,所以几乎不见有完整器。

4、江西瓷业公司可以看作是明清官窑的延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73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