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相寇准的人生为什么先扬后抑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m.39.net/pf/a_5970332.html

寇准的下场说惨也不惨,说不惨也有点惨,主要是看他与谁比较而言了。寇准从朝堂之上、权力之巅被贬黜到边远蛮荒之地,凄凉的死于他乡,这对于寇准的人生可以算是不幸,但是,俗话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历史上如寇准一样身处官场、高位者,结局与他一样甚至比他更惨者比比皆是,就连身首异处,株连九族的也是数不胜数,我们随便说几个如大秦宰相李斯、大唐凌烟阁第一人长孙无忌、明朝首位丞相李善长等人,哪一个地位不比寇准高?哪一个不是人生先风光,后落寞?所以和那些更惨的人比,寇准的下场也就算不算多凄惨了,只是被贬官而已,何况皇帝还正准备启用他,只是诏令晚到了一步,寇准病死贬所后,皇帝给寇准的升官启用诏书才送到,如果寇准生前早一点得到消息,或许这支升职的“强心针”能够让寇准转危为安,起死回生也未可知。

一、为官清廉,颇受百姓称赞

寇准出仕早,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年),十九岁的寇准就中了进士,先是任大理评事,一年后做了巴东县知县,他大刀阔斧,除旧布新,政绩突出,很快被调往朝中,升迁殿中丞(皇帝身边属员),接着又进入中省任右正言(中央决策机构的谏议官),很快担任三司度支推官(中央财税收支诉讼查办),转盐铁判官(盐铁司决诉讼)。从此,寇准就开始了在皇朝中央国家机关的仕途生涯。

寇准年轻有个性,敢说实话,很快就得到了宋太宗的认可和肯定,他非常欣赏寇准的执拗劲,曾对大臣们说:“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宋太宗这是拿寇准当了大唐太宗皇帝身边的魏征,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寇准为官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辽军侵袭北宋时,他驳斥王钦若等人劝皇帝逃离都城的行为,并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最后直至迫使辽国停战求和,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保了之后北宋与契丹几十年的和平。

寇准无论是做地方官,还是在担任中央要职时,始终贯穿着鲜明的爱民思想,在其施政时,百姓的利益往往得到体现。他在任巴东知县在县城门口大张告示,开列出各乡镇应交税额及负责入的名单,只按章纳税,从不扰民。这也使寇准在地方官任上游刃有余,赢得了百姓的衷心爱戴。从以下两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到寇准的官声确实不错:

寇准一生经历了多次贬黜,有一次寇准贬到道州时,寇准这个被贬谪的官员,却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欢迎,看到寇准一时没有办公和安居之所,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你扛着木椽,我搬来了砖瓦,很快就给寇准建起一座小楼。后来,道州的百姓听说寇大人又要被贬往雷州,依依不舍。寇准动身出发的那一天,人们涌上街头洒泪相送,寇准胯下的马迟迟无法迈开蹄子。寇准热泪盈眶,低头拍打着马说:多好的百姓,可咱没法滞留啊,快些走吧。寇准一路上山岭崎岖,所过州县都早早为寇准备好了竹编肩舆,先后迎送寇大人一直到雷州。

还有一次,寇准在被贬黜经过零陵时,遇到一帮强盗,竟然打劫了他的行李物品,这帮强盗的头子见多识广,久闻寇准大名,一听说是自己劫的是寇准,连忙喝令手下:“奈何夺贤相行李耶?”怎么能抢劫贤明宰相的东西呢,快给我送回去。

二、寇准为人耿直,是优点也是缺点

少年得志的寇准初登仕途,就表现出与他人格格不入的耿直,毫不埋会官场上那一会虚头巴脑的,寇准说话时,言语直来直去,好的就说好,不好的则直言不讳。为此寇准没少得罪人。有一个故事可以看寇准说话做事有多直了:太宗淳化初年(公元年),天下大旱,到处歉收,百姓煎熬,国家整体形势陷入低迷。太宗皇帝召几位近臣来,询问时政的得失,大家纷纷把责任都归咎于老天爷不下雨,唯独寇准说:天不下雨是因为人祸的关系,老天是用干旱来惩罚朝廷的论罪不公平。皇帝听了这话非常不开心,就单独留下寇准,让他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寇准却说:单独跟陛下您一人我不讲,要我讲的话,请陛下把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大臣都叫来,当他们的面我再讲。

太宗无奈,只得命人传大臣上殿。寇准脖子一梗这才开始说:朝廷先前刚处理过两桩受贿案,祖吉和王淮二人犯的都是贪赃受贿罪,判罚的结果却大不一样,私吞一千多万的王淮,仅仅被撤职杖责,不久又异地做官,比他情节轻的祖吉却被砍了头,王淮之所以轻判,不就是因为他哥哥王沔在朝里做参政吗?寇准讲这个话时,担任参知政事的王沔就在现场。宋太宗当即问王沔:是这么回事吗?王沔不敢欺君,只好点头认错。

也正是寇准坚持原则,敢讲真话的诤臣形象,使他得罪了不少人,渐渐地寇准就有些曲高和寡了,同僚们对他也敬而远之。直到后来,连赏识他的宋太宗也有点受不了他了,曾对他说:“鼠雀尚且懂人意,何况人呢?”意思说老鼠麻雀都懂得有个情分存在,人与人之间哪能做到绝对的丁是丁卯是卯?通过王钦若等人不断的向皇帝进谗言,景德三年,寇准被贬官外放,降为刑部尚书、陕州知州,此后的几年,寇准一直是被贬、复职、再被贬、再复职,这都是因为他为人不知圆滑,刚强有余而柔韧不足,他的人生最后落寞而死也与此有关。

三、识人不明,遭人陷害而亡

天禧三年(公元年),寇准进升为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寇准举荐丁谓担任参知政事,帮助自己处理朝政,寇准后来也就算是死在这个丁谓手里的。按说丁谓是寇准看上并举荐的官员,他们俩应该是意气相投配合默契的,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这个丁谓却是个典型的奸佞小人。寇准在朝中从不结党,什么敌和友、亲与疏他统统不管,瞅谁不顺眼他一概不留面子。有一天大臣们聚餐,寇准平时不拘小节惯了,吃饭喝酒没有个斯文样,一会儿胡子上沾满了汤汁。丁谓上任后心里一直挺感激寇准的,难得有个献殷勤的机会,他看见宰相胡子上的汤汁,忙起身拿过手巾来给寇准擦嘴。不料寇大人狗咬吕洞宾,扬起胳膊一把挡开丁谓,斥责道:你这参知政事是国家要员呢,给上司擦嘴是你该干的事吗?丁谓尴尬地站在原地,最后臊哄哄回到自己的座上。从此,丁谓对寇准心有了怨恨。后来,宋真宗卧病之时,在决定辅佐太子的人选时,寇准对皇上说:“丁谓、钱惟演,佞人也,不可以辅少主。”这一次丁谓也更加恨寇准了。

由于寇准力主由太子监国,被当时实际执掌朝廷大权的刘皇后嫉恨,再加上丁谓在刘皇后那里添油加醋给寇准“上眼药”,寇准再次被贬官。这件事到此并没有完,与寇准交好并参与推动太子监国的太监周怀政,担心此事牵连到自己,索性想搞一次宫廷政变,先杀了丁谓,再废了刘皇后,进而胁迫真宗退位做太上皇,由太子继位,推寇准为宰相。不想周怀政还没有行动,事情就已经败露,周怀政竟然推说是寇准密谋的政变,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就是:杀周怀政、贬寇准到相州。

寇准这时候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在相州待了没几天,丁谓担心寇准东山再起,怂恿皇帝说,应该把寇准贬得再远一些,省得他离京城近招惹是非。真宗说:那就贬到一个小州去把。丁谓抓紧时间起草诏书:尊圣旨贬寇准任边远小州知州。就这样,寇准又被贬到了更远的安州。丁谓还不还不解恨,不久,丁谓又将寇准贬为道州任司马,地方越来越远,官职也越来越小。就这样,丁谓还不罢休,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年),完全把持了朝政的丁谓,为了彻底击垮寇准,杜绝后患,他擅自将寇准流放到更为荒凉的雷州去做司户参军,彻底浇灭了寇准东山再起的希望之火。

寇准到了在潮湿闷热的边地雷州,受不了当地酷热难当的气候,第二年便在阴郁愤懑中死去。寇准临终之前,心中竟然念念不忘圣上的隆恩,寇准强撑身子,焚香沐浴,郑重地系上当年宋太宗赐给他的腰带,面北拜了再拜,然后示意家人铺好床铺,随之“就塌而卒”。而更令人苦笑的是,对于寇准的一贬再贬,宋真宗竟然不知情,有一天他问近侍:朕怎么多日未见寇准了?宋真宗去世以后,宋仁宗继位,随后下旨调任寇准做衡州司马,可是,此时的寇准已经去世几个月了。不过,使人稍感欣慰的是,在寇准死前,狡诈阴险的丁谓也被罢相,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比寇准贬的更远。在寇准死后十一年,朝廷恢复其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后来又赐给谥号忠愍,也算是给寇准平了反。

纵观寇准的人生,他少年得志,能力出众,为官清廉,可谓是国之栋梁,但是由于其性格耿直,也得罪了不少人,这也直接导致寇准的人生先扬后抑,之所以寇准最后以悲剧收场,正如,宋太宗曾和寇准说的话,就道出了官场的一个真谛,一个人如果以为他只须秉公执法、照章办事就能当好官,那注定会在官场上跌跟头,人情关系才是第一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63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